李泰宁;朱荧泰;金日男;殷安柱
在行口腔癌扩大切除并全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术中,取鼻唇沟肌皮瓣并仅以面动脉与面前静脉为蒂,于颈淋巴清扫的同时将血管蒂从淋巴组织中解剖游离出来,完成肿瘤切除后再用该瓣修复口腔内缺损.临床用于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15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舌体8例,口底5例,舌侧牙龈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尖端部分坏死,经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认为,保留面动静脉血管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的一种改良术式,依此设计的鼻唇沟岛状肌皮瓣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川;况明才;杨茂进;叶伟;李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探讨神经电图对判断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对1997年9月~10月收治的4例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上肢的神经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随访4个月~5个月.结果证实,双上肢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都能引出.认为,连续检测SEP和MEP,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力成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女,14岁.一氧化碳中毒后炭火烧伤左膝关节,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伤后1个月转入我院.检查:左膝关节前壁开放,创面13 cm×12 cm,脓液多,腐臭,股四头肌肌腱部分干性坏死,骨宾骨发黑外露,外侧关节囊缺损,骨宾下韧带部分坏死,创周肉芽组织形成.经抗感染、局部引流治疗,于入院后第8天(伤后38天)在全身麻醉下行皮瓣修复术.
作者:谭加韬;赵群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再血管化的过程,用6只家兔制作下颌骨缺损模型,并用冷冻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缺损.采用血管铸型法,制备移植骨再血管化模型,立体地观察新生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显示的骨生长代谢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移植骨的新生血管可在骨膜下沿骨吸收通道长入移植骨,骨生长代谢较旺盛.表明,宿主软组织血管直接长入移植骨为再血管化的主要模式之一.
作者:朱慧勇;吴求亮;章明;谷志远;沈文华;李林法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探讨延期喉内收及外展肌神经再支配术的时机,选用15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在喉返神经切断后4,6,8,10及12个月,分别行膈神经与右喉返神经吻合,并切断内收肌支后,选择性支配右环杓后肌,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的内收肌支吻合选择性支配喉内收肌.采用喉镜、神经肌电检查、肌收缩力测定及组织化学检查发现,失神经10个月内行神经再支配声带可恢复不同程度的内收和外展,同时间声带内收幅度较外展明显,失神经病程越短,内收和外展恢复越好,且在6个月以内行环杓后肌的神经再支配及8个月内行喉内收肌神经再支配效果较好.认为,延期喉内收及外展肌神经再支配术应在喉返神经损伤10个月内进行.
作者:温武;周水淼;李兆基;余永伟;崔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88年4月~1994年5月,我院收治头面部电烧伤8例,采用邻近头皮瓣或带蒂远位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4岁~52岁.电击伤4例,电弧灼伤4例.头皮全层烧伤2例,头皮坏死并颅骨烧伤6例,其中伴面部皮肤、骨烧伤2例.烧伤面积大22 cm×12 cm,小8 cm×4 cm.伤后至入院时间1天~3天6例,10天~15天2例.5例合并耳、颈或腋部Ⅱ°烧伤创面.采用邻近一块头皮瓣修复创面4例,两块头皮瓣修复创面2例,头皮瓣加同侧上臂带蒂皮瓣修复创面2例.术后1例皮瓣边缘1 cm×0.3 cm坏死,经换药痊愈外,余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刘西富;钟宇;陈大夫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71岁.右肩部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检查:右肩部三角肌中分扪及一3.5 cm×3 cm×3 cm包块,质韧,活动度较差,表面光滑,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热,无表浅血管扩张.
作者:叶前应;江振炎;张景帆;林志相 刊期: 1998年第03期
脊神经节(DRG)损伤常引起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了探索DRG不同损伤方式和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诱发电位(SEP)和DRG组织形态学改变,用52只家兔,分别制成机械压迫、炎性损伤模型,以及2%利多卡因加2.5%醋酸氢化泼尼松局部治疗,并与未损伤组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G血管内皮细胞连接间隙增宽是机械性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细胞连接间隙增宽,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转运功能增强,是炎性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认为,2%利多卡因加2.5%醋酸氢化泼尼松局部浸润能显著减轻DRG炎性损伤.
作者:周跃;廖维宏;梅芳瑞;刘正津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比较凝胶粘合技术与显微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选用健康雄性SD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缝合组和凝胶粘合组,每组各10只动物.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全部采用双面刀片切断坐骨神经方法.粘合神经后用类似锚式缝合进行外膜固定.术后瞬间,各组取2只大鼠修复神经进行纵向冰冻切片,观察神经对位情况,其余动物连续饲养8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凝胶粘合瞬间神经对位获得改善,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吻合口远端纤维较缝合组密;吻合口神经纤维通过率、吻合口远端轴突截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认为,采用凝胶粘合法修复周围神经较常规缝合法优越,加用外膜固定缝合效果更佳.
作者:张长青;顾玉东;陈亮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89年~1996年,我科采用筋膜皮瓣修复28例四肢、躯干部瘢痕挛缩松解后及其它原因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毛波;裴富生;钟泽沛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探索漏斗胸修复术后如何才能重塑一个完善的胸廓,对1975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的胸骨翻转术8例,胸骨上举术143例治疗的漏斗胸患儿,进行了3个月~14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即可发现重建的胸廓有新生肋软骨再生,6个月时变得较坚韧,1年时已成为基本正常的胸廓,此时拔除金属支杠佳.认为,肋软骨的再生是胸廓重塑的基础,应按照肋软骨再生规律,改进手术操作.术后坚持康复疗法,均可获得一个较满意的胸廓.
作者:胡廷泽;刘文英;韦福康;蒋小平;罗启成;冯杰雄;刘敏 刊期: 1998年第03期
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骨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新鲜自体骨是修复重建的一种有效材料,但因供骨来源有限,且增加手术创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寻求合适的骨替代材料用于骨缺损的生物性重建是其出路所在.
作者:林立波;曾维权 刊期: 1998年第03期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各有其优缺点.在组织扩张术及肢体延长术的启发下,设计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修复缺损后直接缝合的方法.临床应用2例,1例为肘部桡神经缺损7.2 cm,另1例为肘部尺神经缺损5 cm.14天达到延长要求,修复了神经缺损.术后分别于119天及141天完全恢复了神经功能.经5年随访,患肢神经功能与健侧无差异.详细介绍了周围神经牵引延长的方法,预防结缔组织阻挡的措施,以及神经牵长的牵引力及着力点的设计等.
作者:王书成;王和驹;陈剑飞;吕国坤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手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常因粘连而影响手指功能.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指浅屈肌腱修复屈指腱鞘,治疗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曾宪林;蒋林;杨培邦 刊期: 1998年第03期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较为复杂,常规治疗应在局部创面愈合后3个月行二期跟腱修复.1985年6月~1996年6月采用自体肌腱或筋膜瓣移植修复跟腱,同时用伤肢邻近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覆盖,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18例.结果表明,创面Ⅰ期愈合16例,移植皮瓣远端皮缘坏死0.5 cm~1 cm的2例,经早期修复治愈.术后1年以上随访15例,其中12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影响踝关节过度背屈,足部蹬力下降.认为,采用肌腱或筋膜瓣加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快恢复伤肢的功能.
作者:钟一宇;钟华勇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们采用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骨外露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2岁~56岁.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5例,开放性胫骨骨折12例,其中胫骨部分缺损(3 cm~6 cm)3例,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1 cm×10 cm.
作者:刘永才;梁汉明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外伤伴左股骨粗隆下骨折2周入院.检查:左下肢较健侧短5 cm,活动障碍,左大腿上段假关节畸形.X线片示左股骨粗隆下骨质破坏缺损4 cm×3 cm,伴病理骨折.
作者:朱庆和;楚道裕;贺小兵;卢卫忠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探索胎儿脱钙骨基质(FDBM)对纯钛与骨结合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定量组织学测量,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复合FDBM及未复合FDBM的钛-骨界面进行了骨密度、骨整合率、新骨生长率,以及界面上Ca、P含量等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DBM植入钛-骨界面无抗原性,明显促进和加速了界面新骨形成,使钛-骨结合时间提前约2个月.认为,胎儿骨可能比成人骨内的诱导成骨因子作用大或含量高.FDBM作为无抗原性、制备简便、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及骨诱导作用明显的骨诱导剂之一,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作者:邹丽剑;张涤生;王炜;佘国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上肢瘢痕挛缩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庚尧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探讨颈部手术所致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分析1993年~1996年8例因颈部手术致神经损伤的原因、诊治及结果.其中副神经损伤5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均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和神经移位.随访11个月~3年,平均24.5个月.结果表明,疗效优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认为,颈部手术易损伤神经,高度责任心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的关键;一旦确诊颈部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
作者:宋修竹;贺长清;张高孟;顾玉东 刊期: 199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