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图像运动缺失修正算法研究

张泉;王广志;丁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线扫描扩散成像, 运动缺失, 线缺失
摘要:目的 对在线扫描扩散成像法下由患者运动和磁场不均匀引起的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方法 首先检测运动缺失列,然后用相邻列对缺失列进行样条插值补偿,再提出改进算法,处理特殊的运动缺失情况.结果 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对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对背景噪声很强的缺失图像也有补偿效果.结论 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线扫描扩散成像法的图像质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应变率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兔左室心肌运动及功能

    目的 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SR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兔左室心肌运动及功能的价值.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致病剂量链脲左菌素(STZ),诱发兔高血糖,制备2型糖尿病兔模型;应用SRI技术,分别观测正常兔(NC组,8只)、糖尿病兔(DM组,13只)左室心肌不同节段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PSV)、平均峰值应变率(PSSR)和平均峰值应变(PS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应用RT3DE检测左心射血分数(EF).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Ea、Aa)并计算Ea/Aa值.结果 DM组各节段收缩期V、SR、S、SRe与NC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减低(P<0.05);同时,DM组左心收缩、舒张功能较NC组减低(P<0.05);DM组SRe值与Ea/Aa值之间密切相关(r=0.93, 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兔早期即出现心肌运动及功能异常;应变率及实时三维成像能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兔局部心肌功能及整体心功能.

    作者:张立敏;刘伟;任卫东;马春燕;吉日;陈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广泛的应用于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障碍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同时阐述该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作者:陈东;刘晓加;文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国产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8月,82例下肢DVT患者施行了国产IVCF置入术.IVCF置入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IVCF取出术.结果 共置入82个IVCF,技术成功率100%,无复发性肺栓塞,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4%.70例患者将国产IVCF取出,IVCF平均留置时间为(11.9±9.5)天;12例患者IVCF为永久性留置,随访3~48个月,IVCF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 国产IVCF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国产IVCF置入术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各参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明确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DCav、Iso image、FA、RA值的动态变化.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分成四组:A组MCAO脑缺血1 h ( 3只),B组脑缺血1.5 h (3只),C组脑缺血3 h (3只),D组脑缺血6 h (3只).按照时间点行脑MR检查,测量病变和对侧相应区域Iso image 信号、DCav、FA、RA值.结果 脑缺血各观察时间点MRI显示患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DCav值降低至对侧的51%~67%,各向同性图像Iso显示明确的病侧异常高信号.在MCAO 1 h和1.5 h虽然患侧FA、RA测量值偏高,但与对侧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脑缺血3 h时患侧FA、RA值降低,与对侧差别有显著意义,此种现象持续至6 h.结论 急性脑缺血不同MR DTI参数随时间变化各异,联合应用能全面反映缺血组织病理生理状态.

    作者:杨艳梅;冯晓源;倪建明;姚振威;蒋胜洪;于同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顺磁性Fe3O4磁共振对比剂诊断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Fe3O4纳米微粒对肝细胞癌的显示能力.方法 利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纳米Fe3O4微粒,人白蛋白对纳米Fe3O4微粒进行表面修饰,制成超顺磁性Fe3O4纳米微粒(SPIO).18只BALB/C裸鼠种植型肝细胞癌模型,先后以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与SPIO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者对微小肝癌灶的显示率.结果 在肿瘤直径<3 mm组,SPIO增强扫描显示率达92.3%,而Gd-DTPA检出率仅23.1%,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 P<0.05).结论 SPIO对微小肝癌的显示能力优于Gd-DTPA,接近病理检查显示水平.

    作者:容鹏飞;王维;何捍卫;周科朝;刘洪江;刘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结合MPR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 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 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 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 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 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 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 s和120 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 s和200 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 s和200 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 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 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 s、120~200 s及120~200 s显示佳.

    作者:任克;徐克;王强;卢涛;杨明伟;韩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在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大血流速度.结果 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作者:胡晓娟;陈越秀;杜领娣;刘俭;宋慧锋;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皮下应用HSA-Gd-DTPA的磁共振淋巴造影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索皮下应用HSA-Gd-DTPA的磁共振淋巴造影的正常磁共振表现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10只,体重2.0~2.5 kg.仰卧位固定兔子,轴位和矢状位扫描双侧腘窝淋巴结.平扫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T1WI和T2WI.增强扫描:平扫后双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0.5 ml 0.20 mmol Gd/L的HSA-Gd-DTPA后第3、6、12、24和48 h行T1WI和T1WI FS扫描.相关参数与平扫时相同.测量增强前后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淋巴结的强化率(E%),用以绘制腘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 淋巴结平扫时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时淋巴结和淋巴管呈明显均匀强化.增强后第3小时,T1WI和T1WI FS像上腘窝淋巴结的E%分别为40.7%和42.8%,在第6小时,分别为75.6%和79.7%.大强化出现在第24小时,E%分别为215.4%和232.4%.至第48小时,腘窝淋巴结的E%仍接近100%.结论 皮下间隙应用HSA-Gd-DTPA 12~48 h内的MR淋巴造影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和淋巴管,有望用于淋巴系统疾病的影像评估.

    作者:吴元魁;许乙凯;刘国清;贾铭;廖昕;陈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作用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术前经胸测量房间隔缺损大直径以及周缘情况;TTE法指导非体外循环经右胸ASD封堵术,评价封堵器牢固程度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TTE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结果 术前TTE测量ASD大直径为11~48 mm [(26.76±10.53) mm],封堵器大小为16~58 mm [(34.35±11.54) mm].除2例术后三天及术后1 h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外,其余38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95%.应用此方法,缺损大直径大于30 mm的病例的疗效与小于30 mm的病例疗效无差别.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病例、测量缺损大小、术中指导手术全过程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病例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殷哲煜;刘宏宇;张国伟;白云艳;刘宗泓;连杰;董晓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内病变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 采用1H-MRS技术,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相关代谢物NAA、Cho及Cr的含量,用以判定ALS病人的上运动神经元(UMN)是否受累.方法 运用GE Sign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 行2D多体素1H-MRS扫描,沿锥体束的走行方向,定量检测ALS病人与正常人各相关脑区内NAA、Cho及Cr的含量,计算出NAA/Cr及Cho/Cr的比值,并将其与反映上运动神经元(UMN)功能的大手指敲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人相比,ALS病人的NAA/Cr比值在右侧大脑脚区、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及左侧中央后回处显著降低(P<0.05);②Cho/Cr比值在右侧内囊后肢后部、放射冠前、后部、中央前、后回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冠前部的NAA/Cr与左手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而放射冠后部的Cho/Cr与双手平均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结论 1H-MRS技术可以检测ALS病人相关脑区NAA/Cr及Cho/Cr比值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别,提示ALS病人脑内确实存在着神经元的变性或缺失,同时表明1H-MRS技术可客观、定量地反映UMN的功能.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谭可;顾华;张芳;张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常规Gd-DTPA增强后脑DWI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常规增强扫描之后行DWI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对86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先行常规T1WI、 T2WI及DWI(b=0、1000 s/mm2)横断面扫描,然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 mmol/kg,注药速度为1 ml/s,注入对比剂4 min后以相同的参数再行一次DWI扫描,将增强前后的DWI原始图像均输入工作站获得表观弥散系数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强化实质区、坏死囊变区、脑梗死区、正常脑灰质区、正常脑白质区,正常神经核团区域增强前后的DWI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增强前、后SNR 、CNR及ADC值的差别.结果 正常脑组织DWI的SNR和ADC值于增强前后均无明显差别,P>0.05;增强前后肿瘤强化实质区、囊变坏死区、脑梗死DWI的SNR、CNR以及ADC值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Gd-DTPA增强4 min后,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的病变组织的DWI(b=0、1000 s/mm2)SNR、CNR及ADC值无明显改变,常规Gd-DTPA增强4 min后行脑DWI(b=0、1000 s/mm2)扫描是可行的.

    作者:廖伟华;王小宜;姜新雅;王润文;邓利猛;周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 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 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 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丁毅;张镭;钱晓军;翟仁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基于自动策略的脑图像分割

    目的 脑图像分割在外科手术规划和脑疾病诊断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脑图像分割的自动策略成为一种需要.方法 通过各向异性滤波,统计阈值分割,数学形态学滤波,和基于模糊连接算法对脑图像进行自动分割.结果 实验表明这种分割策略能取得良好的分割结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完成脑图像的自动分割工作.

    作者:曹会志;罗述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凝固离体猪肝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相同条件下凝固离体肝组织范围与焦化区体积方面的差别.方法 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的离体猪肝凝固实验,其中功率分别为50 W、60 W、70 W、80 W.结果 915 MHz比2450 MHz微波在凝固区长、宽径、体积及焦化区范围均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离体猪肝凝固实验中,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水冷915 MHz比2450 MHz微波有着更强的组织穿透与凝固能力,这一结果为915 MHz微波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媛媛;梁萍;董宝玮;程志刚;王洋;张大鹍;邵秋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的选择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上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经CT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100例,多发肺结节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直径<30 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位高年资医生和3位低年资医生通过3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II (2560×2048,75Hz)医用RCT, EIZO RadiForce G20 (1200×1600,60 Hz)医用LCD和Dell Round Rock Texas78682 (1280×1024,85 Hz)普通RCT)集中进行3次阅片,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来判断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采用SPSS 13.0软件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高年资医师使用Barco RCT的Az值(Az=0.770)明显高于EIZO LCD (Az=0.724) (P<0.05),而在普通(Az=0.714)和医用显示器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低年资医师使用EIZO LCD的Az值(Az=0.640)明显高于Dell RCT (Az=0.598) (P<0.05),在两种医用显示器之间则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5).②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高年资医师使用普通显示器的Az值较低年资医师使用两种医用显示器时都要高(P<0.05).结论 ①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较低配置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高年资医师应按标准使用医用显示器(2560×2048)以保证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②对于普通放射诊断科室,完全可以采用医用显示器与普通显示器相结合组成诊断工作站系统.不同分辨率显示器的合理配置,可获得较好的性价比.

    作者:程勇;陈卫国;张雪林;贾铭;王刚;刘国清;王江云;段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与微泡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上早期准确地检出血栓并加以治疗,对于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重要.采用特异性配体(包括抗体、受体蛋白等)与白蛋白或脂质体连接形成靶向超声造影剂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备一种能与血栓靶向黏附的超声微泡以及寻找一种适当强度的超声能量来有效诱导增强超声空化作用是达到靶向诊断与助溶治疗的条件.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探讨了不同类型异位妊娠(EP)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其中着重讨论了卵巢黄体囊肿与异位妊娠孕囊的鉴别诊断;宫腔及内膜超声表现预测异位妊娠的价值.探讨了各种超声新技术的比较优势,结果经阴道超声(TVS)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被认为是诊断异位妊娠特异且敏感的方法,三维、四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则更多应用于罕见部位的妊娠诊断,被认为较传统的二维超声更具优势.

    作者:胡蓉;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RI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病理表现分别按肿瘤实质成分、血管成分、玻璃样变成分及肿瘤实质/间质比例分级,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的大径与其T1WI及T2WI信号的均匀性相关(r=0.459, P<0.05);肿瘤实质/间质比例分级与延迟期信号强度成负相关(r=-0.508, P<0.05);其他各病理学表现与MRI征象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RI可反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部分病理学特征.

    作者:陈雁;欧阳汉;张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固定小动物脑标本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中磁化率伪影的控制

    目的 探讨福尔马林固定的小动物脑标本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中如何通过合适的放置方法减少由于磁化率效应诱导的解剖结构的几何变形.方法 运用3T 磁共振扫描仪和正交腕关节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猫、大鼠脑标本,观察何种放置方法获得的DTI图像相对于常规T2加权图像有小的几何变形.结果 将标本浸入装有溶液的容器的中央,用支架托起和丝网分别托起的猫和鼠脑标本DTI图像与常规T2图像比较没有明显的几何变形.结论 运用合适的放置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固定小动物脑标本DTI成像效果.

    作者:李坤成;张帆;于春水;秦文;杨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兔VX2肿瘤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及其灌注的价值.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0只,用VX2瘤株种植于兔大腿股外侧浅肌层,2~3周后应用TomTec三维超声工作站采集肿瘤灰阶及彩色多普勒三维数据,计算肿瘤血管的容积指数(VI).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VI与MVD、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兔VX2肿瘤血管的三维彩色多普勒参数VI与免疫组化参数MVD及VEGF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9199,P<0.001;r=0.6871,P<0.05). 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敏感客观地反映肿瘤的血供,为在体无创性评价肿瘤血管及其灌注提供了一条新的功能成像方法.

    作者:马小五;朱向明;李国杰;鲁柯兵;刘表虎;叶圣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