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爱;夏稻子;林萍;崔洪岩
目的 观察不同摄入方式下外源性锰在大鼠脑内的沉积与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T1加权磁共振成像研究了静脉注射(n=5)、腹腔注射(n=8)、鼻腔滴入(n=3)和口腔摄入(n=7)MnCl2溶液时,二价锰离子(Mn2+)在大鼠脑中的分布与选择性沉积.结果 除口腔摄入方式外,其他摄入方式均可导致Mn2+在大鼠脑中具有空间选择性的分布,且分布模式与摄入方式有关.结论 不同摄入方式、摄入时间及摄入总量均会影响Mn2+在脑中的沉积与分布.了解不同摄入条件下Mn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可为进一步研究锰的神经毒性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作者:王旭霞;李英霞;方芳;方可;雷皓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 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小者1 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江安红;刘斌;余永强;张家文;赵红;余长亮;赵本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下穿刺电凝未成熟卵泡对改善无排卵多囊卵巢(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的价值.方法 对39例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经阴道实时超声引导下未成熟卵泡穿刺抽吸卵泡液,同时电凝打孔,观察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泌乳素(PRL)、雌激素(E1)水平,术后排卵及妊娠情况等. 结果 39例患者中,36例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术后外周血清LH、LH/FSH、T、PRL及E1水平较术前降低,而FSH明显升高,术前术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妊娠率69%(27/39).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电凝未成熟卵泡,可以显著改善PCOS患者体内激素紊乱状态,提高妊娠率,并发症少,是药物治疗无效的PCOS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德胜;王丹军;鲁树坤;王双双;吕国庆;王玉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评价冠状窦(CS)的可行性,并观察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窦口(CSO)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24例经CTA证实无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和24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主要评价CS的图像质量、长度、CSO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冠状窦瓣的显示率,并比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大小有无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CS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3分,并均有较高的对比噪声比(CNR),心功能正常组CS平均长度(34.3±16.3) mm,与心功能不全组无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组的CSO上下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CS,并能够对CSO的大小进行精确测量;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扩张,其上下径和横截面积大于心功能正常组.
作者:赵锡海;蔡祖龙;杨立;高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男,23岁.8年前发现脑干占位病变,间世性头疼,加重20余天而就诊.查体:神清语明,视力正常,双眼瞳弛左:右=3.0:3.0,对光反躲灵敏,以眼上受视眼,而纹对称,伸舌居中,右侧肢体活动协调性差,肌力IV级,右巴彬斯基氏(+).
作者:王晶;陈雷;李刚;王立荣;黄小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黄体在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拟诊宫外孕患者50例,于术前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在确定TP包块的同时,对妊娠黄体进行观察,CDFI显示双侧子宫动脉输卵管支血流,检测收缩期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确诊为TP的40例中,超声诊断符合38例.妊娠黄体的声像图表现可分为:薄壁囊肿型、薄壁囊肿内部光点型、厚壁囊肿型、实质低回声型四种类型.超声显示妊娠黄体38例(95.0%),黄体与TP同侧33例(86.8%);与TP非同侧5例(13.2%).黄体与TP同侧时,患侧输卵管动脉血流EDV、TAmax明显高于健侧,PI、RI则明显低于健侧(P<0.05),PSV双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体与TP非同侧时,双侧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黄体在超声诊断早期TP时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
作者:李嘉;张炽敏;苏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4年末,64层螺旋CT进入我国,因其螺旋扫描速度快(0.35~0.42s/360),时间分辨率高(41-53ms),心脏扫描层厚薄(0.5~0.625mm),探测器旋转一周所覆盖的扫描范围达32~40mm,10s以内就可以完成一次心脏扫描,加上设备的强大后处理功能,所得到的优良冠脉CTA图像受到临床专家的青睐.
作者: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患者的69条冠状动脉桥血管接受16层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桥血管成像进行影像质量评估,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评估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呼吸运动以及不同CT扫描机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其中10位患者26条桥血管的CT血管成像结果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呼吸运动伪影与冠状动脉桥血管成像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8.64层CT扫描机的影像质量高于16层CT扫描机的影像质量.以CAG结果为参考标准,MSCT冠脉成像诊断桥血管及吻合口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7%和92.3%.结论 MSCT可以提供可靠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影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高莉;王继琛;邱建星;孙晓伟;高福生;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检查结果,评价后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以SPECT结果为标准,将10位患者的188段心肌分为5组(正常组,灌注轻度减淡组,灌注中度减淡组,灌注重度减淡组和灌注缺损组),对不同分组的心肌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获取心肌低灌注改变诊断心肌梗死的佳阈值.结果 正常组心肌CT值与梗死各组心肌CT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以65 Hu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阈值,CT诊断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 79.9%.结论 64层螺旋CT早期低灌注改变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改变,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高莉;付占立;王继琛;孙晓伟;邱建星;刘建新;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56例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1例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窦性心率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其余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支、回旋支、前降支右支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18例患者的31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所有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所有CT诊断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患者的25个支架有支架术后再狭窄,CT诊断的准确率为80.65%.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涛;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柳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患者的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名患者因怀疑有冠心病或冠心病治疗后复查进行了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患者没有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扫描用飞利浦64层CT进行,扫描后常规75%时相重建,有运动伪影时增加其他重建时相.冠状动脉的血管分段按AHA的15段分类法进行.对每例患者的2 mm以上的血管段进行分析.血管的成像质量按Ⅰ:无伪影;Ⅱ轻度伪影和Ⅲ严重伪影分类.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Fisher's exac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有1353个血管段大于2 mm.冠状动脉CTA的质量主要受患者的心率影响(P=0.000),当心率小于60次/min时,无任何伪影;心率为60~70次/min时,11.2%的患者图像在一些血管段有Ⅱ级伪影,但不影响诊断;心率大于70次/min时,58.6%的患者图像有Ⅱ级伪影,其中一个血管段为Ⅲ级伪影.并且随着患者心率的增加,重建的时相增多,后处理时间延长.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心率的快慢仍然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较快的心率出现伪影的机会增多,后处理的时间延长.
作者:王继琛;邱建星;孙晓伟;高莉;刘建新;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闪烁扫描法的人体肠道微型诊疗胶囊的实时定位跟踪系统.方法 利用已有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采集到的图像,提取有用信息并处理得到微型诊疗胶囊在肠道中的运行轨迹.结果 根据微型诊疗胶囊定位系统的构成及空间投影定位算法,给出模型实验和初步人体实验结果.结论 此种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微型诊疗装置定位问题,具有良好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梁学领;郑小林;侯文生;刘洋;崔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描述克-亚二氏综合征的脑部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克-亚二氏综合征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扩散加权像(DWI)表现,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 1例表现为双侧脑室旁深部白质区及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走行区稍长T1、稍长T2信号;2例T2WI及DWI上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和壳核区对称性稍高信号影和部分皮质带状异常高信号;1例T2WI及DWI上表现为部分皮质带状异常高信号,伴脑萎缩.结论 克-亚二氏综合征的脑部MRI表现有比较典型的特点,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郑奎宏;马林;郭勇;林伟;黄敏华;张燕群;赵书臣;钱明珠;梁英魁;陶丽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男,49岁,中上腹胀痛伴右侧腰背隐痛1个月.查体:右肾区无叩痛及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沉正常.
作者:韩红;包剑峰;刘利民;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确定通过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的方法能够引起股骨头骨骺的缺血,明确在持续固定多长时间内这种缺血是可恢复性的.方法 11头出生3~7周的乳猪,双侧髋关节被极度外展固定.持续固定3~72 h以后,对11头乳猪的22个髋关节进行MR扫描,主要扫描序列为Gd增强SE T1WI.扫描完成后1~7天内允许乳猪自由行走,然后再行扫描.分析股骨头骨骺软骨、生长板软骨和二次骨化中心的增强MR表现特征,进行MR表现与组织学发现的比较对照研究.结果 在Gd增强MRI,全部22个股骨头的17个骨骺软骨、8个生长板可见局限性的弱强化或未强化.自由行走1天以后,仅1头可见缺血的完全恢复,另10头7天后才显示缺血完全恢复.结论 在72 h内持续性地髋关节极度外展所引起的股骨头骨骺早期缺血是可恢复的,Gd增强MRI能够检出这种早期可恢复性的缺血.
作者:李小明;王仁法;夏黎明;郑红伟;唐立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测定左室壁收缩期位移评价左侧乳腺癌放疗后早期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5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B组,放疗时间为3周、累积剂量30 Gy;C组,放疗时间为5周、累积剂量50 Gy.比较3组患者心脏左侧壁、后间隔、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基底段及中间段12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结果 C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A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前壁、前间隔各位点的收缩期位移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左侧壁、后间隔、下壁、后壁各位点收缩期位移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敏感、客观地评价左侧乳腺癌放疗早期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月爱;夏稻子;林萍;崔洪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寻使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佳的对比剂注射方法 .方法 将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的连续30位患者中,分出10位体重低于70 kg(A组)和20位体重高于70 kg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B1和B2组),其中A组及B1组注射50 ml对比剂(注射速度4.5 ml/s),B2组注射70 ml对比剂(注射速度5 ml/s).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的强化程度.结果 A组与B2组患者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B1组患者部分血管的增强程度明显低于B2组.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注射剂量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作者:邱建星;王继琛;刘剑;高莉;孙晓伟;王仪生;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医学图像去噪.方法 通过分析二进小波变换下小波极大模值的特点,即信号的极大模值往往会大于噪声的极大模值,而且噪声的极大模值会随着尺度增大而急剧减少,信号的极大模值却改变很小,由此构造了更有效的去噪准则,即根据不同尺度上的极大模值信息,选择不同的域值来滤除噪声.结果 应用该方法进行医学图像去噪,能保持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图像细节和边缘特征以及图像清晰度.结论 基于小波极大模值信息的去噪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医学图像中的噪声.
作者:武杰;聂生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与IVUS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8月-2006年4月于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6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评估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及支架诊断的准确性,在64层螺旋CT影像上测量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不同.结论 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64层螺旋CT可依据CT值的不同判断斑块的性质.
作者:邱建星;王继琛;孙晓伟;高莉;秦乃姗;王仪生;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男,27岁,四川遂宁人,因发热、消瘦7周,加重1周入院.患者起病前曾在新疆务工半年,返回遂宁后开始出现持续性不规则发热,体温36.5~40.4℃,发热前畏寒,发热后伴出汗,外院经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改善.查体: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腹壁静脉显露,肝大,右肋下7 cm,剑下10 cm,质中,脾脐下5 cm,质硬,肝、脾区轻叩痛.体重50 kg.
作者:李前伟;黄定德;罗朝学;厉红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