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作用的评价

荣雪余;冀鸿涛;朱强;肖萍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乳腺癌、超声检查显示有ALN的患者进行灰阶超声(US)上淋巴结长短比(L/S)和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上血流分布状态的分析.结果 75.0%的转移性淋巴结L/S≤2,20.8%的非转移性淋巴结L/S≤2 (P=0.000).转移性淋巴结呈皮质偏心增厚型达58.4%,向心增厚型及狭窄型各占20.8%,未见无淋巴门型;非转移性淋巴结呈皮质狭窄型达71.7%,向心增厚型28.3%,未见偏心增厚型和无淋巴门型(P=0.000).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分布状态呈周边型者60.4%,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呈淋巴门型者73.6%(P=0.000).以L/S≤2、偏心增厚型皮质、周边型血流作为转移性的标准,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9.1%.结论 超声诊断有助于判断乳腺癌ALN转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左房室沟处先天孤立性左心室巨大憩室1例

    患者女,23岁,主诉4 h前突发心慌、头晕,随即晕倒在地,2 min后自行苏醒,但仍感心慌、乏力.查体,血压80/60 mmHg,心率214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扩大,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作者:尹家保;郭瑞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病变的CT表现,比较轴位、MPR、MinP、VR及CTVB对病变征象的显示差异.结果 ①中央气道病变:MSCT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气道的异常,以MPR显示管腔狭窄、截断,管壁增厚及管周改变佳;②周围气道病变:MPR能准确显示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CTVB可以显示亚段支气管的狭窄、闭塞,但图像模糊,而VR、MinP对其显示不良.结论 MSCT能够有效地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其有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孙鹏飞;肖湘生;李惠民;于红;刘士远;张沉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及股动脉插管方法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不同的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股动脉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 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用瘤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射法、直视下瘤块注入后用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法及直视下瘤块注入后局部压迫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结果 60只实验兔中死亡2只,存活兔经剖腹探查证实肝脏种植成功54只(成功率93.1%,54/58);三组成瘤率分别为79%(15/19)、100%(19/19)、100%(20/20),前者成瘤多为多结节、分叶状,腹腔及全身转移多见,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两者成瘤状况无统计学差异,多为孤立病灶且成瘤速度快,腹腔及远处转移少见.成瘤后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亦证实前述结果.所有实验兔处死前均经股动脉直视下Seldinger法置入4F导管鞘后引入导管行血管造影及其他介入操作,成功56例(成功率96.6%,56/58).结论 直视下注入瘤块后局部压迫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且多为孤立病灶,转移少见,更适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要求.经股动脉置鞘后行介入操作方法可行,尤其适用于复杂的介入操作.

    作者:朱光宇;滕皋军;牛焕章;郭金和;卢勤;李国昭;余辉;陈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压电击伤血管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诊断高压电击伤血管损伤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放射性核素血池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等.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以其安全、准确、高效、无创、重复性强等优点,可常规用于高压电击伤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

    作者:陈琳;李智贤;刘达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右肺及纵隔内多发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男,38岁,胸透查体提示右肺内结节、右纵隔增宽.肺CT 平扫示右肺上叶可见一直径约1.0 cm的囊性结节影,内有气液平面(图1),另于主动脉弓层面、主支气管右侧区一均匀软组织样密度影,直径约3.0 cm,密度均匀,界限清楚,CT值18Hu(图2);增强CT检查示肺内及纵隔内病灶(图3、4)均未见强化,主支气管右侧缘轻度受压.手术病理证实为右肺上叶含气液支气管囊肿,纵隔内含液支气管囊肿.

    作者:杜海峰;左建云;刘禄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MRI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MRI表现,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 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20例NVM病人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受累部位并于心室舒张期选择室壁厚部位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其中10例病人与MR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种方法对受累心肌节段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

    作者:申屠伟慧;邓又斌;杨好意;孙子燕;陈斌;毕小军;张清阳;黎鹏;刘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VF-ET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及VEGF水平评价卵巢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IVF-ET中卵巢基质和卵泡周边的血供情况、体内VEG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卵巢反应性的机制.方法 42例行IVF-ET治疗的女性,长周期方案促排卵,根据检测侧卵巢内获取的卵母细胞数目分为低反应(1~3个)、正常反应(4~8个)和高反应卵巢组(8个以上),于hCG注射日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该侧卵巢基质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比值(S/D),并对卵泡周边血流分布分级评分;ELISA法检测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中VEGF浓度.结果 低反应卵巢组卵巢基质内动脉的PSV、EDV、卵泡周边血流分布评分较正常和高反应卵巢组显著降低,PSV、EDV、卵泡周血流分布评分与获取的卵母细胞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所有研究对象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高于血清VEGF水平,低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反应和高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与获取的卵母细胞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卵巢基质内血流的PSV、EDV和卵泡周血流分布、卵泡液VEGF水平与卵巢的反应性密切相关,卵巢基质内血流速度升高、卵泡周边血流丰富,有助于提高卵巢的反应性;低反应卵巢组卵泡液VEGF水平显著升高,推测是由于其卵巢基质内血流速度低,卵泡周血管分布少,导致VEGF代偿性分泌增加.

    作者:刘红梅;邢福祺;陈士岭;李传刚;王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输卵管妊娠并破裂表现为盆腔恶性肿瘤声像图1例

    患者女,32岁,已婚,因下腹痛17天,发现盆腔包块8天于2006年8月2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7月23日,量偏少.查体:重度贫血貌,腹软,膨隆,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宫颈光滑,举痛;盆腔内扪及约15 cm×9 cm×8 cm包块,活动差,压痛,边界欠清,子宫及双附件扪诊欠清.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作用的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乳腺癌、超声检查显示有ALN的患者进行灰阶超声(US)上淋巴结长短比(L/S)和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上血流分布状态的分析.结果 75.0%的转移性淋巴结L/S≤2,20.8%的非转移性淋巴结L/S≤2 (P=0.000).转移性淋巴结呈皮质偏心增厚型达58.4%,向心增厚型及狭窄型各占20.8%,未见无淋巴门型;非转移性淋巴结呈皮质狭窄型达71.7%,向心增厚型28.3%,未见偏心增厚型和无淋巴门型(P=0.000).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分布状态呈周边型者60.4%,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呈淋巴门型者73.6%(P=0.000).以L/S≤2、偏心增厚型皮质、周边型血流作为转移性的标准,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9.1%.结论 超声诊断有助于判断乳腺癌ALN转移.

    作者:荣雪余;冀鸿涛;朱强;肖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集成化三维虚拟手术系统的设计

    目的 解决虚拟手术系统中图像处理与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方法 利用VTK的可视化功能与ITK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将它们集成起来,研究图像分割、图像配准与融合、三维重建与虚拟切割等关键技术.结果 利用VTK与ITK,实现了图像的准确分割、多模态图像配准、三维重建与显示,并能进行三维虚拟切割.结论 这种集成化的三维虚拟手术系统,可以使医生直观地观察手术过程与效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质量.

    作者:郭圣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373例实体瘤(肝癌、肺癌和骨肿瘤等)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饮食明显增加,生活质量、生存率提高,肿块缩小,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27例超声引导下活检肿瘤完全坏死.≤5 cm肝癌治疗后有效率(CR+PR)83.2%,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8.8%,68.5%,60.9%,38.6%,一次完全消融率60.9%.>5 cm肝癌有效率(CR+PR)61.9%, 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67.8%,51.7%,39.8%,24.6%,一次完全消融率36.9%.微波联合TACE 治疗大肝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 88.6%,71.4%,60.0%,42.9%;肺癌微波治疗有效率(CR+PR)64.7%,一次完全消融67%;骨肿瘤微波治疗有效率(CR+PR)100%,一次完全消融率64.7%,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肺和骨肿瘤等实体瘤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何文;邬冬芳;胡向东;张晓蓉;郭莉;梁晓宁;郑永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短期冬眠心肌相关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目的 观察短期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6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法建立短期冬眠心肌(SHM)动物模型,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观察模型制备前后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SHM模型相关冠脉APV、DSVR、CFR均较基础状态时明显下降,模型制备后60 min时CFR较前又有明显降低,其后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而APV、DSVR无明显改变.结论 SHM模型相关冠脉重度狭窄60 min时发生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作者:杨煜;夏勇;李东野;潘德锋;徐晤;钱文浩;朱红;陈清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Survivin基因蛋白、微血管密度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CPA血流的关系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血流的关系.方法 术前应用CPA检测50例卵巢癌患者及20例卵巢良性肿瘤的血流信号及其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织中Survivin基因蛋白及MVD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基因蛋白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60%)显著高于良性组(30%, P<0.05).Survivin基因蛋白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4%),中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8%),高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15%),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基因蛋白在临床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80%)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30%, P<0.05).卵巢癌中的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677, P<0.05).卵巢癌中的MVD(50.16±5.06)显著高于良性组(20.90±2.71, P<0.05),Survivin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组的MVD(52.71±6.79)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37.21±4.92, P<0.05).卵巢癌中的MVD与CPA的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675, P<0.05).卵巢癌的RI值(0.39 ±0.04)显著低于良性组(0.68±0.07, P<0.05),卵巢癌的RI值与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强度及MVD均呈负相关(r1=-0.537, r2=-0.421, P<0.05).结论 巢卵癌中Survivin基因蛋白及MVD的表达为临床应用CPA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而CPA则为临床诊断卵巢癌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

    作者:金蓉;李彦敏;焦彤;高卫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6例肿瘤分别位于额叶2例、顶叶1例、胼胝体1例、侧脑室1例、松果体1例.肿瘤体积多较大,常伴坏死、囊变或出血.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肿瘤组织镜下均以小圆形、未分化细胞组成,核浓染,胞浆稀少,部分瘤细胞呈不典型菊形团排列,瘤细胞团之间可见小血管明显增生.免疫组化检查6例均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神经微丝蛋白(NF)表达,均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论 中枢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后诊断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化.

    作者:宛四海;张雪林;熊伟;张兴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睾丸微石症合并脾脏实质多发点状强回声1例

    患儿男,10岁.主诉阴囊不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阴囊稍肿胀,双侧睾丸附睾大小正常,无触痛,未触及突出结节.怀疑精索静脉曲张建议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侧睾丸实质内可探见均匀分布的散在点状强回声,直径1~2 mm,后方无声影,但其睾丸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作者:胡晓松;董世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 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 %,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 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作者:柴萌;张海涛;罗惠兰;谈维洁;黄丛春;朴龙松;齐自荣;刘朝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胎儿单侧肾缺如合并双子宫1例

    孕妇,35岁.孕2产1,孕37周4天.当地医院常规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为进一步检查而就诊.查体:宫高28 cm,腹围90 cm,胎心率142次/min.超声检查所见:单胎,胎头位于左下腹,胎方位为枕左横位,双顶径8.9 cm,脑实质及颜面部结构回声未见异常,脊柱排列整齐.

    作者:李广友;范玉龙;曹彤;陈金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误诊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20岁,发现左侧阴囊肿物伴坠痛1年余.1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阴囊肿物,质软,无压痛,劳累及久站后阴囊坠胀不适,有时钝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无腹痛、腰痛,不伴尿频、尿急、尿痛,既往体健,否认有外伤史、传染病史.

    作者:余泽辉;张云山;邱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茎异常勃起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茎异常勃起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的16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声像图表现.结果 阴茎异常勃起分缺血性和非缺血性2种, 非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多由外伤所致,患者阴茎海绵体内可见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及海绵体动脉-海绵体窦状隙漏,一侧海绵体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峰值流速(PSV)>40 cm/s,阴茎背深静脉增宽,血流速增快,流速(V)>20 cm/s;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阴茎海绵体回声随时间延长,内回声逐渐不均匀,海绵体动脉血流速减低,PSV<18 cm/s,阴茎背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内无血流显示或呈星点状血流信号,V<10 cm/s.结论 阴茎异常勃起具有较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刚;吴强;袁建军;赵冰;范闽延;马桂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

    目的 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单发18例,多发7例;幕上33例,幕下4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黄日升;王金林;陶晓峰;施增儒;刘士远;肖湘生;黄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