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郑容;张雯杰;田嘉禾
目的评价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二个家庭的四个病人接受了头部MR检查,腹部超声(US)和/或CT检查.结果四个病例呈现了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几乎所有主要临床征象,包括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内淋巴囊瘤、胰腺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囊肿和肾透明细胞癌及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冯·希佩尔·林道病的诊治中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汇义;徐卓群;夏晓;陈宏伟;吴力源;李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26岁,孕34周,孕1产0.曾于孕18周及28周在外院做过两次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来本院做产前超声检查.使用HPM-2410A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87 mm,左枕前位,脊柱排列整齐,肺部、腹部内脏、四肢、胎盘、脐带及羊水量均未发现异常.室间隔延续正常,右室外侧壁靠近房室交界处见一类圆形强回声团块,与右心室壁紧密相连,且未见相对移动,边界清,较规则,大小约12.9 mm×9.5 mm( 图1),胎儿心率152次/min.根据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及声像图特征,超声提示:胎儿右心室实质性占位,考虑横纹肌瘤可能.三日后,引产一男婴,外观未见异常.尸检:右心室见一凸向心腔的结节状肿块,大小约13mm ×11 mm×10 mm,周围心肌受压,萎缩.病理诊断:胎儿右心室横纹肌瘤.
作者:陈利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49岁,因头晕、头痛不适,抽搐晕倒1次来我院门诊就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影像学表现:CT平扫示左侧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一大小约80 mm×60 mm的略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内部密度均匀,边缘无钙化,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图1).患者行MR检查,平扫示病灶位于左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病变呈略不规则球形,瘤周有轻度水肿(图2、3),增强扫描病变边缘轻度强化,中心部位无强化(图4).MRI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或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手术见左侧大脑半球深部靠近侧脑室一囊性肿瘤,腔内有橙黄色液体.病理结果: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曹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42岁,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临床查体后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求行腹主动脉CTA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大截面12 cm×15 cm的肿块影,其内可见脂肪、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片状略高密度影,右肾后方可见出血征象(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内可见大小为2 cm×5 cm的片状高密度强化区,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图2).CTA示:右肾肿块内供血动脉呈瘤样扩张,腹主动脉未见异常(图3).
作者:仲海;刘学静;徐卓东;柳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对经心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证实为AOPA的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9例患者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7例,占77.8%;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2例,占22.2%.超声诊断正确者7例,占77.8%;漏诊1例,误诊1例,占22.2%.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AOPA.
作者:张玉奇;孙锟;陈树宝;陈笋;张志芳;沈蓉;郁怡;倪金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5、1 ml/kg体重的造影剂量和3、5、7、9 ml/s的注射流率对6只犬进行肝脏灌注成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造影剂量为0.5 ml/kg体重时,3 ml/s流率与其他流率测得的HAP和PVP有显著性差异(P<0.05),HPI随着流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造影剂量为1 ml/kg体重时,各种流率下的HAP和H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VP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用斜率法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有所影响.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解学乾;陈丽英;于涛;侯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46岁,因左小腿肿胀2个月伴皮肤破溃高热20天入院.外科检查:左小腿高度凹陷性水肿,外侧皮肤散在数枚核桃大小溃疡面,可见黑痂附着,少量渗血,周边发红,皮温较对侧高,无明显压痛,左小腿后侧肌肉质硬.骨髓检查无异常.X线平片未见左胫腓骨骨膜浸润.MRI平扫所见:左侧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呈梭形明显肿胀,以比目鱼肌为著;其中比目鱼肌内侧肌束信号呈高(图1、2).上述肌间隙清晰,但较正常变窄,脂肪间隙尚存在,肌内可见流空的血管.Gd-DTPA增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比目鱼肌中度不均匀强化(图3).诊断为左小腿部分伸肌群占位,淋巴瘤可能性大.活检病理:鼻外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李珍红;吴新淮;李兵;赵永华;王智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SCT结肠仿真内镜优化的成像参数.方法猪结肠8段,于肠壁内面模拟病变后行MSCT扫描,准直层厚1.0 mm、2.5 mm、5.0 mm,螺距 1.25、1.75及重叠重建率0%、50%、70%分别匹配,共16组图像分别行VC观察.结果第1组(准直层厚1.0 mm,Pitch 1.25,重叠重建率50%)病变检出准确率高,但与第2~4、9~12组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其中第12组(准直层厚2.5 mm,Pitch 1.75,重叠重建率50%)的扫描时间和CTDI小,容积重建法VC的检出准确率高于表面重建法VC.结论层厚和重叠重建率对MSCT VC的病变检出准确率有明显影响,优化参数为:准直层厚2.5mm,螺距 1.75,50%重叠重建,容积重建法VC.
作者:刘玉林;陈宪;安连峰;陈军;杜东平;葛鸿惠;付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在20个手术部位建成16个PA模型,在30个手术部位建成26个tAVF模型,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tAVF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在各检测手段上,其表现各具特点,互相补充,根据需要选用,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孙健鸣;时德;赵渝;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改变层厚(6.5、3.2 mm)、mAs(150、100、50、20 mAs)、管球电压(120、90 kVp)和螺距(1.75、1.25)中一项扫描参数,对8只健康成犬分别进行7个序列胸部扫描和MPR、SSD、VB重建;与标准剂量组比较,评估各序列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支气管显示率;测量重建图像0~3级支气管管径,与解剖标本气管内径比较.结果 100 mAs、50 mAs、90 kVp及螺距1.75组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0~4级支气管显示率与标准组无差异(P>0.05).100 mAs、90 kVp和螺距1.75组支气管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无差异(P>0.05),50 mAs组对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5),20 mAs组对2、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MDCT(标准剂量的20%~33%)的气道重建图像可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可用于小儿或无法配合扫描的患者.
作者:刘鑫;郭启勇;林爱军;廖伟;苏惠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和MRI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TLE) 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单侧TLE和13例对照者行MRI和1H-MRSI扫描,测量颞叶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及海马结构体积.结果 TLE组8例海马结构萎缩,患侧海马结构NAA/Cr及NAA/(Cr+Cho) 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前者F=5.187,P=0.012;后者F=6.731,P=0.004);患侧颞叶外侧皮层的NAA/Cr显著小于对侧(t=-2.82, P=0.015).海马体积测量定侧敏感性为61.5%; 1H-MRSI定侧敏感性为84.6%.结论 1H-MRSI可发现颞叶广泛的代谢异常,增加定侧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亮;李坤成;李勇杰;卢德宏;王玉平;张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的程度,硬化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对操作医生选择过滤保护伞、扩张球囊、支架等材料的种类、型号提供帮助.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狭窄血管病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作者:王金龙;凌锋;李慎茂;宋庆斌;黄居义;王玉林;吴婷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单次屏气电影法测量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屏气电影法与多次屏气电影法随机检查16例心脏病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肌质量(MM).结果各个均值比较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并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单次屏气电影法明显缩短心功能测量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赵希刚;李坤成;李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缺氧缺血后急性期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选用出生后3~7天的健康新生猪25头,分正常对照组5头和2个模型实验组,测定额顶区、基底节区、海马区的ADC值变化,并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组的ADC下降程度轻,48 h后开始部分恢复;组织学上胶质细胞可见轻度水肿,神经元细胞的改变不明显.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结扎同时乏氧模型组的ADC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在72 h内未见恢复;组织学上见典型的皮层神经细胞板层样病变,严重者见皮层下局灶性梗死,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ADC值变化与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凋亡及由此产生的水分子无序运动有关.
作者:王晓明;郭启勇;林楠;丁长伟;王书轩;陈丽英;吕庆杰;姜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22岁,主因间断发热20余天就诊,体温37.4℃左右,午后明显,无盗汗、咳嗽.1岁半时曾高热、抽搐,此后出现间断性抽搐,经抗癫痫治疗后缓解.5岁时CT检查示侧脑室点灶状钙化,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7岁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褐色丘疹,并逐渐增多.查体:身体发育正常,智力减低.鼻翼及面部见多发粟粒样红褐色丘疹,质硬;四肢及躯干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肤色样类圆形扁平状丘疹,背部较多;发际及躯干散在片状白斑.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杜瑞清;马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淋巴结病变主要包括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瘤.影像学对淋巴结病变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1.0 cm为异常).如何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一直是影像学医生棘手的难题.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MR特异性造影剂成像、磁共振频谱分析(MRS)、CT淋巴结造影术和各种灌注成像.
作者:生晶;田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婴儿肝炎综合征(IHS)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测41例IHS患儿肝脏血流动力学, 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按病理肝纤维化程度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肝固有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血清透明质酸(HA)测值在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组逐渐增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745和0.712,P=0.001);HV多普勒频谱波形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783,P<0.001).结论 PHA 的PSV和RI、血清HA浓度、HV多普勒频谱波形改变是反映IHS肝纤维化程度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李智贤;梁淡湄;王琳琳;何云;马韵;杨红;韦康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门静脉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门静脉主干显示率100%,胃左静脉97.6%,胃短静脉44.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0.7%,脾/胃肾分流28.7%,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分别为46.5%、44.4%.其中门静脉主干宽度为(13.94±2.47) mm,胃左静脉主干宽度为(5.62±2.40) mm.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作者:贺文;于淑霞;何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病人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22例各类妇科肿瘤术后的病人共行23次18F-FDG符合线路/CT检查,并与血液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和CT结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1.3%和100%.FDG显像发现64个病灶,共 7例病人(30.6%)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在FDG显像之后发生改变.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
作者:朱家瑞;川玲;赵文锐;高春华;许根祥;魏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体积测量软件的半自动分段方案,使海马结构MRI测量成为一种临床上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正常受试者行矢状位及直接斜冠状位容积采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一致性相关系数(rc)评价三维分段方案的信度及标准效度.并分析影响海马体积的因素.结果半球侧别、性别及颅内体积均与海马原始绝对体积有关.经协方差法及相除法校正后,性别及颅内体积的影响消失或减小.以协方差方法校正效果为佳.结论基于三维软件的海马结构半自动分段方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及真实性,并可以明显提高海马结构分段速度.
作者:陈英敏;刘蓉辉;李宝山;吴晶;孙吉林;刘连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