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康兰;戚启琼
目的探讨Pilon 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手术治疗28 例Pilon 骨折,按Mazur 评分标准进行12 ~ 24 个月( 平均18 个月) 随访观察分析.结果优21例,良4 例,可3例,优良率89.2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血运,关节面的精确复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Pilon 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涂宏亮;唐旭东;汪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0年前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高校除离休干部等少数群体外,全部职工参加了当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出台,拉开了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序幕,明确指出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各省市均出台了相应文件贯彻执行,2012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医保的全民覆盖.目前的新形势为高校医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医院自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洞悉形势,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特点,主动适应新政策,适应国家、社会和高校对卫生事业的更高要求.高校医院是否需要转型,如何转型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作者:卢仕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健康体检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统计与分析,评价其在体检中的意义.结果:超声体检金康体检人群4050例,检出脂肪肝482例,非脂肪肝3568例.结论:超声检查在体检中能及时发现脂肪肝,为脂肪肝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探讨对脂肪肝的预防措施.
作者:黄丽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含量.样品用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并分别以葛根素和大豆苷为标品,采用Water Bridge柱(4.6 mm 250 mm,18.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葛根素进样量在0.05~2.00 μg范围内(r=0.9999),大豆苷进样量在0.02~0.32 μg范围内(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葛根素为94.55%(RSD=2.51%),大豆苷为96.10%(RSD=1.74%).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含量.
作者:宾婕;Linda Guo;张郴;邓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的构成和发病的特点,总结鉴别诊断及处理的方法.结果 引起妇科急性腹痛的病因主要有异位妊娠、妇科感染性疾病、卵巢囊肿蒂扭转或黄体破裂、经血潴留、肿瘤并发症等疾病,治疗过程中注意鉴别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结论 妇科急性腹痛的病因组成复杂,并且发病较急且重、病程进展快,需要及时进行鉴别诊断和处理,临床工作者需熟练掌握常见的发病原因和处理方法,能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马利琴;段仙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同的方法处理,对术后窦口开放及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配对300例双侧上颌窦病变相近,术中见双上颌窦均有病变的I、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一侧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时制作寞口区窦内侧壁粘膜瓣,将其内翻铺入中鼻道,另一侧常规开放扩大上颌窦口,术后观察不同时期窦口开放及纤毛功能情况.结果:术后6 个月发现术中制作瓣的一侧窦门开放率为96%,无闭锁发生,纤毛清除功能较对侧明显好.结论:鼻内镜术中,对有病变的上颌窦口制作瓣,不仅有防止术后窦口闭锁,亦有利于窦内粘膜纤毛功能的保留.
作者:潘慧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光机辅助下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结果:35例患者术后6个月~23个月34例随访,无一例钢板断裂、折弯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结论: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创伤小,能早期锻炼,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桂林;王玉玲;钱南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和心理压力增加,很多疾病的发作呈现出年轻化态势.而对很多疾病来说,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所以组织职工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文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观察组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外侧小切口.观察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使用助行器时间、切口满意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使用助行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74%(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机体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杨友刚;周强;王善安;戚世鹏;张德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2月的就诊于我院内科并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将5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每组各28例患者;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4],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保肝护肝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保肝护肝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在治疗期间,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和病毒学指标(HBV DNA)检查,并做B超检查肝脏.随访时间为一个疗程(2年),在此期间记录每次观察指标和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为9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降低的并发症的可能性和肝细胞癌变的可能,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九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类癌疾病在临床中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1例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病症分析.结果:肿瘤内滤泡成乳头状腺癌或滤泡癌变时,则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瘤,若病发肝转移或患癌综合症者,则给予相应治疗.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95%,10年生存率88%.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病症通过有效的治疗效果明显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耿叶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内分泌激素受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掌握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其受体表达形式,进而为临床检测提供有效依据,便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将其作为临床疗效与预后评定的指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有很大促进作用.
作者:陈四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儿科门诊输液室,在医院护理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带领护士实习的重要窗口.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量大、陪伴患儿的家属多、与病儿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长期处于动态而不安静的环境之中.这就要求带教的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基础护理技术,使之才能带出高质量的儿科实习生.
作者:王柱玲;邓中华;毛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医生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提高手术的配合度,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平;姜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人体科技馆的一例股骨颈干角畸形腐蚀股骨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体质测量、统计学和影像解剖对比法综合考察,发现该标本股骨颈有骨折愈合不全和颈干角外翻迹象.体质测量发现颈干角170.25°(男 129.90°,女128.32°),比正常大了1/3.右前正位X-影像解剖显示,左股骨头颈外翻,股骨颈与股骨体之间可见两枚钢钉阴影,股骨颈干交界处可见骨质断裂修复阴影.综合分析本例标本属于股骨颈骨折后,曾实施开放性内固定复位术,由于某种原因尚未按正常颈干角姿势复位固定,或因承重造成对接移位愈合不良,以至于造成颈干角外翻畸形.
作者:柯鹏;杨萌;林金勇;曾洪波;向美娟;许佳;吴长初;刘烟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微生物检验是多种感染病确诊的重要手段.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细节和持之以恒.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并给出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作者:郭卫红;宋宏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学美学是由医学与美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美容原理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医学离不开美容和审美问题.医学美的存在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医学审美观点,随着医学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医学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美学,是由中国学者于本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医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医学美和医学审美的一般规律.
作者:林黎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发生于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病变的60%以上.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目前认为,位于重要部位、生长迅速及影响美观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障碍的血管瘤应早期治疗,特别是适宜的药物治疗可促使血管瘤早期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激素、手术、激光、低温冷冻、硬化剂药物注射治疗等方法治疗血管瘤,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对用药物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进行综述.
作者:王冰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戒毒人员静脉采血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12月我院为当地戒毒所278例吸毒人员采血做检查,按实验组187及对照组91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善的职业防护体系,才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职业暴露,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
作者:蔡晓玲;何泽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到2012年2月间我院6例输血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并讨论护理体会.结果: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输血过程护理干预措施不足而导致,其中2例由于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所致,1例由于血液温度过低所致,1例血液受剧烈震动所致.结论: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前,中,后实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夏雪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