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胜红
现代社会中由于人际交往频繁,人们的精神面貌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体现着人的修养、自信、工作态度、个人气质与能力.美好的外在形象不仅让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身层面上的自我尊重和肯定.
作者:孙玉萍;孙瑛;陈曦;张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护理干预的作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将我院实行整体护理前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按传统骨科常规护理,将实行整体护理后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预防性护理组,并开展系统性预防髋关节脱位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24周后进行比较,预防性护理组发生关节脱位为1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关节脱位为6例,发生率9.84%,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以预测或杜绝全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免遭再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程春桃;卢菊萍;赵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医生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提高手术的配合度,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平;姜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各类手术开始前进行硬膜外阻滞后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对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全联合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满意、通气功能好、术毕苏醒迅速、全麻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复合麻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由萘啶酸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物,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通过抑制DNA促旋酶,阻断DNA的复制而产生抗菌作用.盐酸莫西沙星是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口服后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1].皮肤软组织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感染之一,常继发于足癣感染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本身又容易产生诸多合并症.为观察口服莫西沙星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于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口服莫西沙星片剂治疗无合并症的皮肤软组织感染47例,取得明显疗效,报告于下.
作者:张龙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发生于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病变的60%以上.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目前认为,位于重要部位、生长迅速及影响美观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障碍的血管瘤应早期治疗,特别是适宜的药物治疗可促使血管瘤早期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激素、手术、激光、低温冷冻、硬化剂药物注射治疗等方法治疗血管瘤,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对用药物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进行综述.
作者:王冰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作为一名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多年的临床医师,深深地体会到美学理念在医学外科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因为从日常工作中无处不难发现美学在外科领域中存在着缺陷,常常使病人带着缺憾,身心带着创伤,心情带着焦虑,渴望尽快得到康复.从而想达到理想的标准,对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重点谈谈医学美学与外科医师的关系.
作者:胡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外伤性眼前房积血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80例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外伤性眼前房积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大鼠单侧腰椎板开窗及单侧腰椎半椎板切除后同节段椎间盘的变化,研究大鼠单侧腰椎板开窗及单侧腰椎半椎板切除对同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分为3组,单侧椎板开窗组(B)及单侧半椎板切除组(C)各18只,对照组(A)6只.单侧椎板开窗组去除L5左侧椎板的下1/2;单侧半椎板切除组去除L5左侧椎板;对照组暴露L3、L4、L5左侧椎板.术后1月、3月、5月分别对各组椎间盘行组织学HE染色观察及I、II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HE染色:A组在术后各时间点及B组和C组在术后1月时,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术后3月时,B组及C组出现髓核部分缺失,髄核细胞有所减少,胶原排列紊乱.术后5月时,B组及C除组髓核缺失严重,髓核细胞少见,髄核几乎被纤维组织替代.2.I、II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B组及C组髄核组织中I型胶原含量逐渐增加(P<0.01),II型胶原含量逐渐减少(P<0.01),均与对照组在同时段有明显差异(P<0.05);I型胶原术后5月时B、C两组间无明显差别,II型胶术后3月时B、C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其余各时间点B、C两组间I、II型胶原表达均有差别(P<0.05).结论:1.单侧椎板开窗及单侧半椎板切除能促进大鼠腰椎同节段椎间盘退变.2.单侧椎板开窗及单侧半椎板切除均加速大鼠腰椎同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后者作用大于前者.
作者:尹建石;芦健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孕产妇死亡人数的49.9%,因此,如果更好的采取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干预及护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这可从根本上避免给产妇及其家属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心胸外科的教学向来是外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外科临床实习是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心胸外科的临床带教可谓任重道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外科临床带教质量是每位医学教育者所关注的.
作者:杨艾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美学亚单位原则在鼻部美容整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根据鼻美学亚单位分区分为5组,为鼻背、鼻尖、鼻翼、鼻小柱以及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单位组.根据各亚单位的形态结构特点,结合鼻部的美学参数设计手术.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分析比较手术效果.36例鼻整形患者中34例满意,满意率达94.4%.结论:鼻美学亚单位原则指导鼻综合整形的设计及手术,能够达到准确、满意的美学效果.
作者:文学海;翟圣涵;赵贵庆;林彪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为一期手术创造条件,延长患者生命.其方法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肝固有动脉和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有效提高肿瘤局部血药浓度,减少抗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游离浓度,提高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减少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景诗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1817年Jame ParkinSon 首先描述,又称震颤麻痹,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静止性震颤则是主要症状, 单侧起病, 多见于四肢, 先从肢体的一侧上肢开始, 逐渐扩展到同侧的下肢及对侧的上下肢, 后累及到下颌、口唇、舌及头部, PD还伴肢体疼痛僵硬,有肌强直, 运动迟缓或减少, 姿势性反射障碍等, 还可出现抑郁、焦虑、便秘等症状.现将,我院2007年 6月~2012年10月有震颤的帕金森病5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段蓓;王哲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钬激光机通过输尿管镜来治疗.结果:在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为94.1%,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为2.5周,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5d.在手术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采用钬激光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坚勇;谭卫;徐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周围性肺癌与支气管关系并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其相关价值.方法:对38例周围性肺癌患者采用MSCT行层厚为1.0mm的容积靶扫描,通过多层面或曲面重建(MPR or CMRP)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的方法,显示支气管与外周肺癌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对照.全部3~7级支气管均全程清晰、完整的显示,肿瘤与支气管有关系者:21例腺癌中18例(85.7%),11例鳞癌中8例(75.0%).其他4例.肿瘤-支气管关系分为4型:Ⅰ型:支气管被肿瘤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肿瘤内部被截断;Ⅲ型:支气管在肿瘤内保持通畅;VI型:支气管紧贴肿瘤边缘走行,形态正常或受压移位.其中I型发生率为47.4%(18/38),其中鳞癌略多于腺癌;Ⅱ型发生率为15.8%(6/38),其中鳞癌略多于腺癌;Ⅲ型发生率为15.8%(6/38),仅见腺癌;IV型为21%(8/38)腺癌略多于鳞癌.与第4级支气管相关的肿瘤,鳞癌多于腺癌;与第6级支气管相关的肿瘤,腺癌多于鳞癌.结论:采用MSCT,超薄层靶扫描后行MPR、CMPR和SSD重建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与支气管关系,反映一定的病理改变,为后续良恶性鉴别或长期预后等相关性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廖方勇;陈海燕;魏晓燕;尤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外伤性脾破裂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了急症手术之后所需要的护理的手段,并对其术后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将本医院102例进行了脾破裂急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通过对其进行护理,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及手段,然后针对两组分别采用的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这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急症手术后的患者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美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男性老年痴呆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急性尿潴留、血尿、充盈性尿失禁、反复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不全等.由于患者各项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和行为性格的障碍以及年老体弱伴其他全身性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需永久性膀胱造瘘引流尿液.患者不仅需要住院时的护理服务,出院之后也需要连续的护理服务,护理成为膀胱造瘘术患者的重要部分,已引起护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作者:朱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良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700例(752条下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成本-效益比等.结果:本组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手术时间平均60分钟;手术后平均1.5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隐神经损伤(小腿内踝区皮肤麻木感)20例(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8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1-48)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隐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3~8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成本-效益比满意.结论:改良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成本-效益比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亓明;白云清;李春芳;沈莹;胡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泪管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泪道冲洗与造影,准备术中用物;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定期冲洗泪道,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9例10眼,术后1~4年随访中,仅有1例病患依然存在溢泪症状.结论:鼻泪管吻合术配合积极的临床护理能大大的提高患者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顺美;叶彩霞;古焕球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