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结合患者自身的临床症状,阐述了视神经炎的诊断要点.附典型案例2例,以资说明.
作者:王承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RyR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9例肺癌、31例肺癌旁组织和22例肺良性肿瘤组织的RyR1蛋白表达;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RyR1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癌组织RyR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低于肺良性肿瘤95.5%和肺癌旁组织93.5%(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RyR1蛋白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yR1蛋白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P <0.05);Kaplan- Meier分析显示:RyR1蛋白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为29个月,阴性为16月;Cox模型分析显示RyR1蛋白不是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回归系数为-0.003(P >0.05),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则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他们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42(P <0.05)和1.170(P <0.05).结论:尚不能确定RyR1蛋白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影响因素.
作者:陈杰敏;刘德森;潘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我院呼吸科和其它内科临床科室近2年来非发酵菌与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科细菌为主)感染在临床分布情况及意义,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2年我院呼吸科和其它内科临床科室分离出的感染病原菌鉴定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分析,比较各科室尤其是呼吸科与其它临床内科的区别.结果 呼吸科感染非发酵菌与其它多数科室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呼吸科由于非发酵菌感染比较广泛,应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邓新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药剂科所发生的125例调配药品差错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机制,重点建立药学服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风险预警平台,规范调配流程,加强用药宣传;结果2009年开展药学风险管理以来,药品调配差错率(0.02%)明显低于2008年(0.06),处方书写合格率(95.39%)、患者满意率(92.15%)明显高于2008年(90.12%)、(85.32%);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药学服务中的风险防范,大限度地降低药学服务中的医疗发生率,从而实现“患者用药受益大化,风险小化”.
作者:周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清除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结论为:术前应对内科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使颅内压达到正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和颅内压,尽快将脑内的积血引出,避免引流管堵塞.将引流出的血液量取并记录其颜色,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适宜立即将管夹紧拔出,避免造成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红;亓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缩短痔疮患者手术后创口的愈合的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还能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对痔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嘱咐患者进行肛门自我锻炼,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康慧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对烧伤瘢痕进行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3例烧伤瘢痕需自体皮肤修复的患者,对其进行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结果:本研究13例患者中有1例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不理想,1例出现色素沉着、水疱,外观不佳,余11例患者效果良好.结论:负压吸引体外皮肤扩张术具有易于掌握观察指标,操作简便,无痛苦,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志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替代疗法对甲型HlN1流感的防治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病例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同时应用磷酸奥司他韦,每次75mg,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邪在卫分证:用疏风清热散;邪入气分、热毒壅盛证:用清肺解毒汤;温热挟湿证:用清热化湿汤;对照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疗法.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不能忍受者可先进行对症治疗,若伴有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和控制感染的扩散.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观察组取得临床控制率为80.65%,对照组为54.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0到4岁患儿在骨科是一个特殊人群,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采血方法,其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科自2011年开始对0到4岁患儿均采取颈静脉+真空采血针采血,成功率高,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曾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高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适应症、注意事项、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脑室系统出血的患者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结果:显示在良好护理下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基本无创、安全可靠,尤其伴有第Ⅲ,Ⅳ脑室积血的患者疗效较好,并可补充侧脑室外引流疗程限制.结论:一般护理与专业护理是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安全保障.
作者:沈美健;王乐平;裘勇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的人出生于春天,有的人出生于冬天,有的人出生于高山之上,有的人出生于大海边.人们的身体健康、性格、命运会因地域,时间的不同而所差异吗?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统计发现,一个人刚出生时的时间和地域,可能对人的一生有终生的影响.
作者:张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寻找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鼻尖整形手术.方法:通过对临床患者和以往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的患者手术需要根据其的鼻形来进行;结论:为了使得手术的效果佳,还需要继续进行新的技术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韩冬;张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口腔科病区护理资源优化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口腔科病区护理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实行分层进行管理,并设立相关的护士长职位、高级护理以及个人的责任护士,对处于工作期的患者进行连续性排班,优化护士站中的资源建设.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层级管理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APN排班优化护理资源的使用效果.结论:使用层级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在阿娜排上达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是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相较于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于只在口腔专科任职的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对以后口腔科的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邓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充分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建设性建议.方法:将明确诊断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16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回顾,对治疗中导致感染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经过研究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措施.结果: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居全院手术感染之首,其感染率为1.03%.结论: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消毒意识,手术前和手术中要保持无菌环境操作,手术后应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相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率.
作者:肖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沐舒坦注射液联合抗炎、机械通气、吸痰及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肺水肿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及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沐舒坦治疗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缩短拔管时间.结论:沐舒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吸入性损伤后呼吸道症状,减轻肺功能的损伤,综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新辉;沈光裕;周金武;陈建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产后母婴健康的重要作用.方法:妊娠后孕妇250例,分为实验组1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发放书籍资料、看录相、讲解、示范、医师指导等;对照组100例,仅做常规产后检查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婴儿健康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母亲负面情绪产生率和产妇产后患病情况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产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新生儿健康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植神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要点:病情观察、维持呼吸功能、维持正常心输出量、减轻病人疼痛与不适、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
作者:康慧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主要患病因素与感染、免疫有关,而现在主要的(UC)治疗是以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为主,药物上多以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氨基水杨酸类为主,辅助以其他抗炎或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也参与了UC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生物制剂应用于UC的治疗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作者:徐西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的全面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除了必备的专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发展的护理工作要求.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工具,语言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沟通交流的效果.因此,护士必须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注重沟通细节,才能与病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全面了解、掌握患者身心的整体信息,竭尽所能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服务,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陈颖;郑晓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