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全凭吸入在小儿短小手术非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连玲

关键词:七氟烷, 吸入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 非插管全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七氟烷全凭吸入技术在小儿短小手术非插管全麻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方法:募集80例需要进行短小手术,且评定为采取非插管全麻技术的患儿,将其均分为A、B两组,对A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对B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统计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各项生命体征指数、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综合评价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平均为(44±9)s ,麻醉苏醒时间平均为(6.5±1.8)min ,明显低于A 组患儿(287±15)s及(66.1±13.2)min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儿麻醉过程中躁动发生率要明显高于 A 组患儿,该差异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如术中生命体征指数等差异均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全凭吸入技术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非插管全麻,不仅不会降低手术安全性,还能显著缩短麻醉的诱导及苏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麻醉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40例和B组40例),A 组行CSEA ,B组行CEA。结果: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 B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顾锦华;肖忠军;王宏伟(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病之一,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发病前无先兆症状,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或气候变化剧烈时起病突然,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对患者急性期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情动态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就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急性期的护理要点及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治疗;非洛地平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非洛地平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的缓解情况均明显优越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无不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和应用。

    作者:王学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

    目的:探讨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45例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9例,占86.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下降维持正常范围。未发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林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27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比较两组临床价值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全依从率及完全抵触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采取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满意度很高,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两种手术治疗陈旧舟状骨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比较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加桡骨茎突切除术治疗陈旧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陈旧舟状骨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茎突切除术)和对照组(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各28例,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年,56例骨折全部愈合。实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8±2.7)周、优良率(89.3%)均优于对照组的(26.9±4.1)周、67.9%,均 P<0.05。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例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护理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 )是1984年 Jaffe等首先描述,PNET是具有区域性的分叶状生长和数量不等 Homer -Wright 菊形团排列的未分化小细胞组成的骨神经外胚层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T)阳性[1]。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PNET )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三联征:腰腹部疼痛(85%),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37%),体格检查有时可触及位置浅表且体积较大的肿块(60%)。平均年龄20岁,以男性居多。而发生在肾脏的PNET 目前报道不足100例[2]。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加放化疗。201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收治1例 rPNET 患者,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沈立燕;郑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对老年人牙齿缺失患者行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固定桥修复的老年患者125件固定义齿修复体进行观察,采用主观评价结合临床检查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其修复体的完整性、边缘密合性、基牙及牙周的健康状况等进行临床检查。结果:125件修复体中,4件主观评价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6%,临床检查成功114例,成功率为91.2%。结论:老年缺失牙患者行固定义齿修复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绍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专科培训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危重病救治率的提高,以及对危重患者观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使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作为我院重点科室之一的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手术方面处于国内外较为领先水平。为了更好的发展优势,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我科组织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重点培训,现介绍如下:

    作者:施青青;李平;赵彬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抢救尖端扭转型室速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女,41岁。因突发心悸伴晕厥一天入院。患者一天前突发心悸,伴头晕,流涎,呕吐胃内容物一次,继之不省人事,无抽搐及发热,持续约数分钟后神志恢复,被家人送至钟祥市人民医院急拨120。住院期间仍因频发室速,室颤,予利多卡因200mg 电除颤360J2次后频发室速送入我院。途中予可达龙300mg静滴后心率由80bpm转至62bpm ,BP115/90mmhg ,既往有心律失常,癫痫病史(具体用药不详)。体检 T36.6C ,R20bpm ,BP115/88mmhg患者神清,听力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HR60bpm ,心律不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09.5.9外院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阴性。外院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Q -T 间期0.50秒。血常规及凝血常规,D -D二聚体,血生化均正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心彩超示:左房扩大(35mm),EF58%。入院后急上心电监护,吸氧,予可达龙0.3g+0.9% NS以4ml/h泵入,予地塞米松5mg静推。6pm ,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心率120-140bpm ,予胸外心脏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予0.9% NSml+20%硫酸镁缓慢静推。6.30pm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心率130bpm ,予胸外心脏按压停用可达龙,予氯化钾30ml分次口服,异丙肾0.5mg+5%gs500ml静滴。后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64-70bpm之间波动,时有u波出心电监护示现。次日9Am7分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继而室颤,立即予非同步200J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停用异丙肾,予0.9% NSml+20%硫酸镁缓慢静推。加用异搏定50mg +0.9%NS30ml以8ml/h泵入,9Am29分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继而室颤。立即予非同步120J电复律,予异搏定10mg 静推。患者室早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予长效异搏定240mg 口服。室早室速未再复发,心率在58-68之间。此后植入ICD ,以预防发作。

    作者:唐许;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道镜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妇检中疑有宫颈病变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慢性宫颈炎308例,宫颈湿疣21例,CIN1级~2级42例,CIN3级6例,宫颈癌3例。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314例,宫颈湿疣19例,CIN1级~2级36例,CIN3级7例,宫颈癌4例。阴道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2.1%,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癌变阳性检出率100%。结论:阴道镜用于筛查宫颈癌前病变能及早发现,与病理诊断比较无差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精细化护理管理,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必然要求。在现实护理过程中碰到的护理事故、纠纷、护理投诉不断增多。推行精细化护理管理,通过强化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坚持护理安全,提升专业知识,坚持奖惩分明,文明语言等方法,终实现"以人为本"的优质化护理服务。

    作者:陶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药物结合微波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1],产后3~4周多发。主要是由于乳管阻塞,乳汁残留,乳头部卫生等原因使细菌入侵,引起局部组织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及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笔者以药物结合微波理疗的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7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萍;翟红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及腕部人工指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

    探讨手及腕部人工指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护理方案和术后康复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人工指关节的设计融合了解剖形状设计,骨整合,高新科技材料三种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节功能的恢复。手部关节多,活动度大,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损伤都会使关节活动受限,那么指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病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

    作者:程念;许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唇腭裂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腭裂伴发。新生儿唇腭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根据我国出生缺陷检测中心1996-2000年所获得的结果显示,在全国31各省市的2218616位围产儿中,检出唇腭裂病人3603例,其患病率为1.624:1000,。据统计,唇腭裂男女性别之比为1.5:1,男性多于女性。唇腭裂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文总结了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1800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琼;张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科微创治疗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其在骨科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医生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及其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内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和加速了以人为本的微创骨科的快速发展。

    作者:胡振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它以给药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的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发生护患纠纷多的治疗环节,因此护士应做好静脉输液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尽量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现将输液过程中常见纠纷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杜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长期留置尿管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不同相对应措施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存在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出现很多常见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庄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Children pneumonia)是小儿多发病,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1]。我院儿科于2012年7~2013年6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92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明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B 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我科38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8例肝脓肿穿刺效果,患者的一般情况,感觉,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38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平均体温恢复时间2天,平均住院时间7天,平均置管引流时间9天;治疗过程中无出血、感染扩散、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B超随访,脓肿消失者35例,3例原病灶处出现强回声团但未见液性图像。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李逊;李鹏;李英华;李汝红;于海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