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李坤成;卢洁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 回顾, 展望
摘要:迄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20年期间神经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神经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型中央型肺母细胞瘤并肺内转移1例

    患者男,4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消瘦1年余,痰中带血1个月,发热4天入院.纤支镜示:右侧第二隆突中间支气管开口处可见肿块完全堵塞管腔,肿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少量灰白色坏死物及渗血.诊断:右中间支气管癌.

    作者:贾铭;黄信华;黄婵桃;陈卫国;廖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孙丛;柳澄;王涛;王锡明;王道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充气固定肺标本新制作方法的影像学探讨

    目的探讨充气固定肺叶标本制作的新方法--气液双重支撑固定法,并与用Heitzman法制作的肺叶标本进行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收集40个肺叶切除术后的新鲜肺叶标本,分两组, A组26个用气液双重支撑固定法制作的肺叶标本,与B组14个用Heitzman法制作的肺叶标本在相应的HRCT扫描图像、软线摄影图像、大体标本、横断大体标本切片、组织学切片进行肺叶标本质量比较分析.结果肺叶标本质量评价:A组,Ⅰ级 22例(84.6%),Ⅱ级 4例(15.4%).B组Ⅱ级 5例(35.7%),Ⅲ级 9例(64.3%),制作方法与充气固定肺叶标本的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A组标本质量好于B组.结论气液双重支撑固定法对研究次级肺小叶等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更精确地进行肺HRCT与病理对照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东升;杨仁杰;路晓东;徐爱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

    在美国,现在认为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是替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的更好的术语.COP是罕见的独立的疾病实体,现包括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之中.其重要的病理特征为肺泡内和小气道管腔内有疏松的纤维状的息肉样的肉芽组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和咳嗽;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是多发的,双侧肺分布或局灶实变影;胸部CT主要表现为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实变影或不规则形条索影.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蔡后荣;侯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气管支气管伴右肺发育不良1例

    患者女,18岁,因咳喘1周,伴胸闷、气促来院检查.胸片:右肺叶形态明显较小,肺野透亮度相对减低,肺纹理稀疏伴紊乱,右肺门显示不清,心脏和纵隔影明显向右偏移,前者外形失常,右膈面位置升高;左肺未见明显异常,横膈正常.

    作者:俞忠辉;王康安;孟令平;陈君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应变率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

    目的探讨应变率技术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心尖三腔切面测量健康者(18例,正常组)、左室正常构型(18例,LVN组)和重构(16例,LVR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间段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大应变率(即SRSYS, E', A')和收缩期大应变(εP).结果 LVR组SRSYS和εP显著低于正常组.LVN组LVR组的E'和E'/A'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应变率为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胡佳琪;郭瑞强;周青;郝力丹;周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磁共振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的进展

    本文介绍磁共振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的发展历史,阐述磁共振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应具备的特性、分类及其代表产品、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着重讨论枸橼酸铁铵制剂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作者:冯逢;李小圳;金征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神经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迄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20年期间神经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神经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T、MRI术前评价原发性中耳癌

    目的分析中耳癌的CT、MRI表现,探讨中耳癌侵犯重要解剖结构的影像特点.方法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耳癌术前接受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8例中耳癌于高分辨率CT上均表现为中耳内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破坏,且均无硬化边.4例增强CT扫描软组织肿块有中等程度强化.高分辨率CT准确显示了3例颈动脉骨管破坏,4例颈静脉球或乙状窦受到累及,5例面神经骨管破坏.3例MRI均清晰显示肿瘤对硬脑膜和颞骨外软组织的侵犯.结论根据高分辨率CT及增强CT特点可以正确诊断原发性中耳癌.高分辨率CT可以精确描述中耳癌对颞骨内重要解剖结构的侵犯;MRI对于硬脑膜及颞骨外软组织侵犯的显示更有优势.

    作者:刘辉;梁长虹;黄飚;刘其顺;周正根;刘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迟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伴肾功能不全1例

    患者男,31岁,以酒后骑摩托车摔倒致腰背、颜面疼痛1 h就诊.入院后MRI检查:左肾外侧处约10.2 cm×11.0 cm×15.5 cm大小病变,边缘清晰,分界清楚,并挤压左肾向内前轻度移位,病变部T1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内见局限更高的混杂信号.FLAIR序列(图2)显示病变呈高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受压左肾皮髓质结构清楚,但信号强度较右侧为弱,可见肾窦旁髓质内高信号,呈等信号的皮质与外侧呈高信号的病变分界较清.考虑:①左肾外侧包裹性改变;②左肾功能下降或不全;③积血.手术见左肾旁巨大血肿,量约1000 ml左右,左肾苍白,符合缺血改变.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李珍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早期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的超声观测

    目的观察早期肢端肥大症患者(患病时间<5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对44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心肌重量及心肌重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31.8%,发生左心室扩大的发生率为29.5%.②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参数,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早期肢端肥大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参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及反映二尖瓣口充盈的参数:E峰大速度、A峰大速度、E/A比值、二尖瓣减速时间早期肢端肥大症患者较对照组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早期心脏结构的改变,以心肌重量的增加、心腔扩大为主,而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变.

    作者:李群;徐秀英;王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磁共振心脏成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CMRI)与超声心动图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27例结果与左室造影相对照.结果 75例心脏MRI所测EF值(%)=42.31±19.70,超声心动图所测EF值(%)=48.79±17.10;27例行左室造影病例中,心脏MRI所测EF值(%)=35.64±13.36,超声心动图所测EF值(%)=39.95±12.72,左室造影所测EF值(%)=36.65±14.27.对同一病例,心脏MRI所测EF值较超声心动图偏低(-6.48±12.34,t=-4.544, P<0.001).27例患者心脏MRI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均与左室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心脏MRI( r=0.839,P<0.001),超声心动图( r=0.761,P<0.001).结论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心脏MRI与超声心动图均具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r=0.784,P<0.001),心脏MRI一般比超声心动图所测LVEF数值偏小,差值≤10%.

    作者:臧越;吴舰;杜湘珂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SARS患者康复期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变化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探讨SARS对心脏的远期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62例SARS治愈1年以上患者与4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SARS治愈患者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室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左室收缩功能不低于正常人.结论康复期的SARS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没有受到损害.

    作者:桑城;华琦;邢绣荣;黄为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佳扫描时间的研究

    目的对比传统方法与自动团注追踪法在确定肝脏多期扫描动脉早期时间上的价值,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佳扫描时间.方法将66例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男50例,女1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9.5岁)分为三组,均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肝实质期三期扫描,动脉早期的扫描时间分别采用常规延迟方法(20 s)及两种不同阈值/间隔时间(100 Hu/3 s;75 Hu/6 s)的团注追踪延迟方法确定.利用动脉早期及晚期数据分别进行肝动脉及门静脉的CT血管成像(CTA),并评价三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团注追踪法及一组传统方法扫描获得的肝动脉及门静脉CTA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肝动脉及门静脉CTA质量佳组延迟时间分别为(23.74±4.32) s及(41.78±3.68) s.结论团注追踪法确定扫描时间在获得血管成像方面与传统方法间尚无显著差异,传统延迟方法仍然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动脉早期及动脉晚期的扫描时间可分别定为注药后22~25 s及41~43 s.

    作者:王爽;赵心明;罗德红;蒋力明;蒋玲霞;李静;陈雁;孙伟;周纯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观察肝硬化癌变过程滋养血流的变化

    目的探讨肝硬化癌变过程的滋养血流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CDE)研究肝硬化合并9例大再生结节(LRN)、31例增生不良结节(DN)和37例小肝癌(SHCC)显像特征,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结果 CDE的血流检出率在LRN组、DN组和SHCC组分别为11%、48%和8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HCC组相对灌注率明显高于DN组,而低分化SHCC组相对灌注率明显大于高分化组.DN和SHCC组以及高低分化SHCC两组多普勒频谱构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7%由CDE检测到有滋养肝动脉血流的SHCC在增强CT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信号.结论 CDE可以反映肝硬化癌变过程血供特点和演变过程,对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炜;李瑞珍;周平;李文彬;刘浔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肩胛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1例

    患者女,32岁,因左肩部包块18个月,疼痛伴功能受限4个月余入院.起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肩背部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无疼痛不适.后包块逐渐增大,伴局部发热,出现疼痛,夜间疼痛为著.查体:左肩背可见一25 cm×20 cm×15 cm大小包块,质硬,压痛明显.局部皮色稍红,皮温高于对侧,局部轻度浅静脉怒张,腋窝部淋巴结无肿大,左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左肩胛骨喙突至肩胛下角连线内侧呈溶骨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不清,肩胛下角可见筛孔状破坏,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未见明确钙化影(图1).X线诊断:左肩胛骨恶性骨肿瘤.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

    作者:贾铭;黄信华;黄婵桃;闫慧敏;涂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位移曲线对犬正常及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心肌局域功能的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犬心肌梗死模型左室局域心肌的位移曲线特征,寻求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评价心肌功能的合理量化指标.方法 27只犬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分别采集结扎前后心尖长轴不同切面(二腔、四腔、五腔)的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动态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应用EchoPAC PC外置数字超声工作站同步获取左室心肌不同节段心肌组织位移曲线,记录每一位移曲线上长轴方向收缩期位移峰值及达峰值时间,计算等容舒张期开始时间、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结果正常心肌位移曲线呈现规律性变化;梗死后前间隔、前壁各节段、后间隔近心尖部运动位移峰值与结扎前相比明显减低(P≤0.001);心梗后等容舒张期时相较结扎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位移曲线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局域心肌运动异常;位移峰值降低、等容舒张期时相延长可能是评价局部心肌梗死后局域心肌运动异常的早期敏感指标.

    作者:刘国辉;王金锐;刘志跃;杨敬英;王淑敏;王芳;冯德喜;那日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于功能成像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诊断系统

    本文采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阅片和自动分类病例的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析正常与病变全身骨SPECT图像,同时还可以推导出判断正常骨与病变骨的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对病例进行分类.该系统成功地消除了SPECT全身骨显像中膀胱区域计数量过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提高了SPECT全身骨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可读性.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智能阅片、自动分类病例.本文所用方法独立于SPECT设备以及放射性标记药剂,所有算法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同时给出诊断分类结果.

    作者:何元烈;陈萍;田联房;叶广春;李彬;玉瑞;毛宗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1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6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发生率为90.7%.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83例,其中病变发生在膝关节以下者62例,占74.7%;多部位病变者49例,占59%;双下肢病变者57例,占68.6%;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疾病53例,其中双下肢及多部位病变者50例,占94.3%.结论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不仅准确反映有症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且对早期无症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胡萍香;张壮凤;陈芸;欧伟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211侧)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X线表现.结果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18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23侧,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16侧,血栓形成18侧,静脉血管狭窄、管壁毛糙17侧,静脉瘤或弥漫性血管湖12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7侧.结论下肢静脉病变顺行造影能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黄永火;欧阳羽;欧阳祖彬;冯新明;袁书伟;朱明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