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伟;汤群锋;吴曼利;仇学文;李国良;钱萍艳;陈玉林
在量子人体散射的形式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量子人体coulomb散射的抛物线坐标解法、球坐标解法和量子人体coulomb散射的Regge极点,并得到了三点结论;为量子人体的coulomb散射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患者(低级星形细胞瘤11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术前行CT灌注检查,分析CBF、CBV及PS图,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BF、CBV及PS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质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41±0.16,rCBV 2.31±0.28,rPS 6.67±2.88;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BV值P<0.05,CBF值及PS值P<0.01.肿瘤病变区CBF值、CBV值与PS值之间统计学处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2、0.753、0.657,P≤0.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高思佳;郭敏;徐克;具海月;刘静红;佟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fMRI数据中,因为激活体素(voxel)的数目远小于总的体素数目,由此产生了数据的不平衡性问题.以往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除了应用大脑本身的生理结构来限制体素的数目外,统计方法常被应用于去掉那些肯定不激活的体素.本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的方法,用改进模糊c均值(MFc)方法将总的数据分成两个子集,而激活的体素总是聚在一个子集中,由此可以将需要进行分析运算的体素数目减至一半,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fMRI数据存在的不平衡问题,而且也提高了聚类分析的效率.MFc方法与统计方法的大不同是,它是完全数据驱动的.
作者:顾杰斌;曹志彤;郑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20名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比评价冠状动脉图像,并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显示长度.结果所有受检者均显像成功,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号强度为129.3±20.63,信噪比为37.35±6.32,冠周组织的信号强度为33.4±13.11,信噪比为9.65±4.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右冠及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的平均显示长度分别为(8.38±1.87) cm、(8.59±2.87) cm、(4.48±0.88) cm.结论非屏气三维导航技术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晓兵;史晓唏;秦明明;张继斌;吴永华;罗健君;翁晓琳;刘仁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病例1,女,50岁.阵发性胸骨后不适一天,运动平板试验可疑阳性.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BP:105/75 mmHg.CT表现:平扫、增强图像及三维重建(VR、MIP等)图像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右窦,走行于右房室沟,经十字交叉后发出后降支,远端沿左房室沟到达左心缘(图1、2).
作者:郑福玲;张立仁;金征宇;张竹花;高萍;党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脑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脑胶质瘤10例,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7例,垂体瘤5例,脑胶质瘤复发3例.以3.5 ml/s速率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50 ml,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层厚10 mm/2i,扫描延迟时间5 s,数据采集45 s.应用Perfusion 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脑肿瘤的血流量(CBF)值均显著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脑血容量(CBV)值稍有增加,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垂体瘤无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转移瘤有明显延长;脑表面通透性(PS)值均显著增加,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复发胶质瘤的CBF值达110 ml/(100 g*min); PS图有助于肿瘤范围的准确界定和发现小病灶.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脑肿瘤血流灌注的特点、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范围的界定以及在肿瘤术后复发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伍建林;李智勇;苗延巍;宁殿秀;王克礼;韩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垂体病变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MRI及病理证实的31例患者的各类垂体病变共49个,其中21例有局限性垂体病变,10例有多处垂体病变共28个.结果垂体性侏儒症(n=13)主要病因有垂体矮小(n=8)和大腺瘤(n=5).4例垂体矮小合并垂体柄纤细和异位后叶.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n=13)均有垂体后叶异常,8例有垂体柄的异常(2例纤细,6例增粗).Langhan's细胞增多症(LCH)与转移瘤各3例,它们均有垂体柄增粗和后叶短T1信号消失,但LCH有扁骨的破坏,而转移瘤均见垂体柄外的颅内转移灶.本组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均未见侵袭性生长.5例微腺瘤均为催乳素瘤.3例垂体大腺瘤(3/7)有卒中.无卒中的大腺瘤与垂体增生在MRI表现相似,但临床表现不同.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各类垂体病变, 临床与影像特点相结合能正确诊断该类病变.
作者:李莹;雷益;徐坚民;龚静山;陈宇;黄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例1,患者女,48岁,左腰痛伴乏力、食欲减退1年.CT平扫显示:左肾正常结构消失,左肾上极及腹主动脉旁可见肿物,左肾上极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约4.5 cm×4.5 cm×3 cm,边缘钙化,实质部分平扫CT值33 Hu,边缘CT值242 Hu,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腹主动脉旁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约5 cm×2 cm×1.5 cm,平扫CT值45 Hu,增强扫描肿物中度强化,CT值68 Hu,侵及左侧腰大肌(图1),左肾静脉内充盈缺损.CT诊断:左肾癌侵及左侧腰大肌,左肾静脉瘤栓.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5 cm×5 cm×4 cm,质中等,左肾内侧腹主动脉旁可见7 cm×3 cm×2 cm肿物,与肾蒂及腹主动脉粘连,无法完全切除,左肾静脉有瘤栓.术后病理:内胚窦瘤.
作者:李如迅;杜煜;许茜;时高峰;王亚宁;王琦;李月考;杨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前,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但是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充分发挥64层螺旋CT的优势,这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64层螺旋CT的主要技术改进:高空间分辨力和高时间分辨力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探讨了其在各向同性扫描及对比剂应用中所带来的革新.
作者:柳澄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女,17岁,因进行性头痛、头晕3月余,加重两周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体征.0.23 T MRI平扫(图1):左侧脑室体部中央、第三脑室内偏左侧可见T1、T2呈等信号为主的肿块,内有局灶的低T1、高T2的信号,约4.5 cm×3.5 cm×7.0 cm大小,边缘不规则,与透明隔宽基底相连,部分越过左侧Monro孔.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以左侧脑室为主.增强扫描(图2):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相邻透明隔增厚并轻度强化.诊断:左侧侧脑室体部、第三脑室内占位:①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性大,室管膜瘤不除外.②幕上脑室积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MRI明确职业棒球运动员优势肩关节的损伤情况.方法对国内某棒球队12名主力队员的优势肩关节进行了MRI普查,其中4例同时接受了MR关节造影检查.结果 10名队员(83%)的优势肩关节在MR检查中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包括肩峰下间隙复合体的损伤、盂肱关节不稳定以及肩锁关节的损伤,而且同一肩关节经常合并出现多种损伤.结论职业棒球运动员中,其优势肩关节损伤的几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郑卓肇;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男,23岁.主因间断肛旁肿痛2年余,阴囊肿痛2月余住院.2年前曾患肛旁脓肿,排脓治疗后,反复发作,2个月前阴囊出现肿痛,并于阴囊正中处破溃,流出少量脓液.遂行造影检查,自阴囊破口处注入60%泛影葡胺约10 ml,透视下点片,可见不规则窦道形成,壁不光滑(图1).即刻行CT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可见造影剂自阴囊后下正中瘘口经后尿道下方达肛管右前下缘,与肛管未见相通,瘘管壁不光滑,宽径约2.2 cm,长约12.4 cm.瘘管周围组织不均匀增厚,密度增高(图2).诊断为阴囊后下正中至肛缘窦道形成伴感染.
作者:李珍红;吴新淮;李思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 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8周共计16 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作者:费洪文;王新房;谢明星;何亚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渐明显.超声微泡造影剂可用于对心脏、肝脏、肿瘤等的声学造影诊断,具有靶向性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的研究表明,超声微泡造影剂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而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肿瘤研究亦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作者:李天然;钱根年;李铭山;郑春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 X线相衬成像能够在无对比剂和降低曝光量的情况下观察生物组织尤其是软组织的内部结构.该实验利用同步辐射相干X线,根据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和人的离体肝组织标本内部的血管结构.方法所有样品经10%甲醛溶液固定,并切成6 mm厚,10 mm×10 mm大小备用.成像胶片为富士工业胶片(Fuji-IX80).实验是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W1A光束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类似于全息成像,大光斑为20 mm×10 mm,光子能量为8 keV.改变样品和胶片的距离,以获得佳的成像质量.结果兔肝标本的血管树得到清晰显示,人肝硬化标本的扭曲的异常血管也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的小的血管直径小于20 μm.结论在第一代同步辐射上,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肝脏样本内部的血管结构可以通过X线同轴轮廓成像的方法得到显示.
作者:姜庆军;冯赟;肖湘生;刘士远;陈敏;肖体乔;徐洪杰;田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像变形的矫正模具位置、扩散敏感梯度大小、方向、匀场方式对扩散参数图原始图像变形的影响,为开发矫正装置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25点空间定位模具,分别放置在环形极化线圈的中心与偏中心位置,针对每个位置(β因素),在测量前进行主动匀场,在三个垂直方向(α因素)施加b(扩散敏感系数) 为0~1000 s/mm2的Gb,b大小以100 s/mm2步进增加(γ因素).利用坐标变换得到各图的变形矫正公式,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明确各个因素与矫正公式各个系数间的关系.结果在X,Y方向的变形矫正公式如下:X=X1+X2X'+X3Y'; Y=Y1+Y2X'+Y3Y'.除X3外,各个系数均与方向(α)、位置(β)有关.刚体位移与b值有关.弹性位移与b值(γ)无关(P无显著性差异).位置(β)与b值(γ)的交互作用影响刚体位移.在扩散敏感系数在700的情况下,Gb s不引起明显的层面内位移, 而Gb r,p主要导致在Y方向的位移.模具中心匀场情况下变形小.结论在扩散敏感系数在模具中心匀场700的情况下,Gb r,p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沿相位编码方向的刚性平移.当取0~1000 s/mm2范围内的其他Gb值时,可以得到同一类型校正公式,只是刚体位移值会不同.匀场情况下,对各个DWI图像的层层对应配准是有效的变形矫正方法.
作者:韩鸿宾;高东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窦汇区解剖形态的 MR血管成像(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用横窦血液流量MR测量方法对横窦的优势侧及非优势侧进行量化.方法 148例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用3D PC法进行窦汇区MR血管成像,对其中80例用2D PC法测量双侧横窦血流速度及血液流量.结果①横窦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占54例,基本相等71例,左侧为主23例.②按照上矢状窦、直窦和双侧横窦的吻合关系,将窦汇区MR解剖形态分为三型;Ⅰ型,分三个亚型:Ⅰa型,上矢状窦和直窦汇合成一个真正的总池,从总池发出左右横窦.Ⅰb型,上矢状窦和直窦在终末端分成两股,左右分支汇合后构成同侧横窦.Ⅰc型,上矢状窦在末端发出两侧横窦,直窦汇入一侧横窦.Ⅱ型,分两个亚型:Ⅱa型,上矢状窦引流入右侧横窦,直窦引流入左侧横窦. Ⅱb型,上矢状窦引流至左侧横窦,直窦引流到右侧横窦;Ⅲ型,分两个亚型:Ⅲa型,上矢状窦和直窦主要向右侧横窦引流.Ⅲb型,上矢状窦和直窦主要向左侧横窦引流.③右优势侧、双侧等势及左优势侧横窦的总血流量分别为(466.35±104.77) ml/min、(421.65±103.69) ml/min、(496.95±121.47) ml/min.结论 MRI是显示窦汇区解剖形态及脑静脉血流的有效方法,对窦汇区解剖形态的分类和横窦血液流量测量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何杰;刘怀军;黄勃源;池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95%, 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绍东;李江山;程广军;胡春峰;徐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胸多平面探头三维重建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房间隔缺损定性、定量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TTO探头及X4探头对15只离体猪心房间隔缺损模型进行采样后三维重建,以L1a、L2a剖视面对房间隔缺损进行观察;两种不同采样方式三维重建测量房间隔缺损长径、短径、面积与解剖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种三维技术在采样及重建及定性、定量分析时间过程中所耗时间.结果 TTO-3DE和RT-3DE均可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及与周边结构的毗邻关系,两种方法的超声测量值与实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与实测值均具有良好相关性,TTO-3DE采样时间远远长于RT-3DE,但重建及定性、定量分析所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TO-3DE和RT-3DE能准确显示房间隔缺损的解剖结构信息,RT-3DE因其采样迅速、即时成像的特点,在指导外科手术和介入性治疗方面更具有实用意义.
作者:洪雯静;孙锟;张玉奇;陈国珍;薛海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