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3颗需行桩冠修复的磨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二氧化锆全瓷牙(A组)、玻璃纤维桩+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组(B组)和铸造桩核+PFM修复组(C组)三组进行修复,随访3年,比较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桩核折断2颗;B组龈缘灰线5颗,桩核折断3颗;C组龈缘灰线9颗,牙根折裂5颗。PFM修复后龈缘灰线共计14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出现牙根折裂5颗;玻璃纤维桩修复出现桩核折断5颗。A组和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是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作者:胡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研究洗必泰与双氧水龈下冲洗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对比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牙科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分为洗必泰组及双氧水组。所有患者进行牙龈下刮治术。术后对洗必泰组使用洗必泰继续进行治疗。双氧水组组使用双氧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牙周检查指数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探查比较显示治疗前牙周出血情况与探针深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使用洗必泰辅助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双氧水组(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洗必泰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双氧水组88%(P>0.05)。结论洗必泰与双氧水龈下冲洗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均有明显疗效。可发挥与唾液糖蛋白结合作用,减少牙面吸附蛋白,导致菌斑不能形成。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较双氧水疗效更佳。
作者:王美艳;戎志静;谭铭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救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导联或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对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并记录、分析、诊断报告。结果:20例患者中6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1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3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其中3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切忌用力、搬动,需卧床休息,同时心电图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等应用优点,注意心电图改变与一些急腹症的鉴别,为急性心肌梗塞确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患者及时得到对症治疗。
作者:吴健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9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分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本院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其效果显著且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亚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痛风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痛风病人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焦虑、抑郁的慢性痛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干预2个月后的焦虑白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慢性痛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陆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内科疾患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住院期间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组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发生意外死亡和放弃随访的混着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水平,实施细致而专业的人性化的护理,开展正确的安全性教育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少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药进行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老年糖尿病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其它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男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死亡率分别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和5.7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给诊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改善预后并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本文结合临床病例44例,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AMI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胎粪延迟排出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的68例新生儿胎粪排出延迟原因进行分析,随机选择34例作为干预组,34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腹部按摩结合开塞露液灌肠的方法,观察胎粪排出情况。结果:34例新生儿经腹部按摩结合开塞露液灌肠,94.1%在30min内排出胎粪,5.8%12h内排出胎便,腹胀呕吐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开塞露液灌肠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排便,减少因为胎粪排出延迟导致的腹胀、呕吐及病理性黄疸等不良反应。
作者:高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分娩过程由三个产程组成: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绝大多数产妇的分娩过程是一个生理过程,顺利与否,除与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产时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时阵痛密切相关,疼痛的程度往往会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官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因此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当的妇产科护理,对减轻其疼痛,促进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小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祥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在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实行了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指标的统计数据,与实行前的作比较,观察两个时期内的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士在健康知识普及、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护理操作等专业操作与知识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7.55、6.75、5.59,P均<0.05)。实行后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实行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结论:分级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满意度,可以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王运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产后抑郁症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郑彩须;陈惠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将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的150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基础的冠心病疗法与口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阿托伐他汀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根据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的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中TG、TC、LDL-C水平都较对照组降低,且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水平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因此,这种联合疗法可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天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蛇咬伤患儿的护理方案和体会。方法:对蛇咬伤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局部伤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结果: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蛇咬伤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0例高危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丙泊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和F组MAP、HR及SpO2均下降(P<0.05);K组MAP、HR及SpO2无下降(P>0.05);丙泊酚总剂量及意识消失时间F组和K组明显低于P组(P<0.01),而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F组和K组在术中体动、头昏头痛、嗜睡、术后腹痛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高危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融洽、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一基础条件。医疗质量与无数患者的安危相联与千家万户的悲欢相系。提高医疗质量是任何一个医院的根本宗旨而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同样也是每一个患者的殷切期望。本文就如何建立文明和谐的医患关系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改善医患关系要从医院做起;搞好医患关系要从"关爱患者"做起;加强医疗自律,实现医患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一个"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文明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将会逐步形成。
作者:陈玉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又称为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病情相当凶险,在临床上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名全科实习生和急诊轮转医生在通过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培训时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可视喉镜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技能培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菊红;周明浩;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上颌前牙的美容修复治疗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上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28例,所有病例均为上颌前牙缺失类型,在种植美容修复中采用牙龈诱导技术,治疗后开展美容修复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评估其修复效果。结果:28例患者种植美容修复后的VAS主观满意平均评值(91.2±0.7)分,修复完成时与修复完成3个月时的龈乳头指数均显著好于修复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牙美容修复对患者的口腔功能与美观程度均有重要价值,针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牙龈诱导技术开展美容修复可充分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潘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