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花
自学-自讲模式为让学生自讲教材知识的一种新教学方法,该方法能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但其实施运行起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通过浅析其弊端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能更高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具体应用方案。
作者:肖幸;张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44例近一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柔性护理。结果: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术后疼痛评分都要比对照组好(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人员发生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也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柔性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肝胆外科患者满意度也极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孙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诊治和相关护理体会,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会厌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6例患者均有咽喉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均获痊愈。结论:成功救治急性会厌炎的关键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炎症扩散,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漆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头皮式采血针连接一次性自动定量真空采血试管采血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采血新方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使用。为此,我科将对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240名患者进行2种不同采血操作方法进行临床试验以寻求较理想的采血效果,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1]。
作者:李文靖;陈丹;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PR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与TPPA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两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一样,前者与后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为现症感染提示,也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而特异性抗体一般情况下用来确诊感染,不常用于疗效观察。两种抗体联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可以排除临床上出现的许多梅毒假阳性患者,增加确诊度。
作者:邓丽丽;胡容;叶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小孩子支原体肺炎和新军性肺炎中的不同变化,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中来我院就诊的140名被确诊为肺炎的幼儿病例,以细菌和支原体为病原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值和治疗期间血清C反应蛋白的阳性比例。结果:对两组病患入院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阳性比率进行比较发现具有很高成都的统计学意义,其中,细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讨论: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是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因为这一指标可以告诉我们病原体的类型以及疾病的转归。
作者:田达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扶正杀菌洗剂治疗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2013年收治的700例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扶正杀菌洗剂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8%,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扶正杀菌洗剂对于治疗已婚育龄妇女外阴阴道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英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手术成功率100%,引流时间7—30 d,平均15.25±12.36d。术后1个月腔隙消失9例;1个月至1年内消失12例,明显缩小5例;术后2年腔隙消失3例,缩小1例,无变化1例。结论: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尚大伟;肖国新;刘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重病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及有效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应采取对策。结果:影响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护理人员素质、医患沟通不良以及患者医药费支付方式。结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重症病人时,我们要通过改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管理、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适当减轻患者医药费用等方式预防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研究一种适合的方法,使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方法:在骨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深入了解OEC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目标体系予以明确,护理检查体系细化,规范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量化等,形成适用于骨科护理的OEC管理方法。结果:应用OEC模式护理质控检查满意度全部符合标准,患者满意度高达98.7%。结论:OEC模式对于提高骨科护理效果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非在编职工在如今医疗行业发展中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一人群的比重也在与日俱增,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这个群却很少得到医院的关注,医院也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本文先从非在编职员出现的原因及其概念界定作以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医院对非正式员工激励的现状及其原因,终结合非在编职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公立医院非在编职员的激励方法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非在编职员的激励与在编职工的激励的区别。
作者:陈奕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10年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但是,从近年来改革的实际效果看,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依然突出,本文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的出发,结合2010年医改试点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作者:董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压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院治疗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每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38例,总有效率71.05%,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44.7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并且副作用较少,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孙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从而寻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虽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使用自控镇痛泵(PCA)镇痛,疼痛可控性增加,给药准确性高,镇痛效果好,方便快捷,能将镇痛药用量的个体差异性降低到小程度,安全系数高,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现将术后镇痛使用自控泵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病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A组外加口服曲美他嗪,B组口服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A组(曲美他嗪组)显效21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88.6%;B组(左卡尼汀组)显效27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度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度的比值和等容舒张时间越来越接近正常值。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左卡尼汀比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到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结果且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复发率及肺功能检测优良率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软骨性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的软骨性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发现右上后牙区肿块半年就诊,半年前肿块约黄豆大小,近期自觉逐渐增大,全身无其它不适。患者10年有鼻恶性淋巴瘤放疗史。专科检查:右上颌16、17可及牙龈肿物,向外侧膨隆,约2cm*3cm,质地中等,无动度,无压痛,开口度正常。口腔全景片:未见明显右上颌骨破坏。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牙龈瘤。
作者:何海波;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科常见重症,出血量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秦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64例患者的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261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的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结果:NILM4056例(87.6%);ASCUS 305例(6.6%);LSIL 166例(3.6%);HSIL30例(0.7%);鳞癌7例(0.1%);AGC 64例(1.4%);腺癌1例(0%)。261例病理切片诊断结果为CINⅠ级以上的,ASC-US/ASC-H 74.6%;LSIL 86.4%;HSIL 91.7%;总的符合率为84.1%。结论:随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TCT阳性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相符合率也越高。
作者:陈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