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接触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的、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方法。牛兰云[2]等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为40%。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我科气管插管镇静镇痛患者4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镇静、镇痛,病人能顺应呼吸机治疗,配合对症处理后,均逐渐脱机直至计划拔管。结论镇静、镇痛剂能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使患者有安全感,在患者镇静、镇痛的过程中,护士必须了解镇静、镇痛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并加强临床监护治疗及心理护理。
作者:唐瑜;林芸;聂成惠;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延续护理主要是为了对提早出院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这样能够实现高效以及低成本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护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对所有出院患者都实施延续健康的教育,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本文主要是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紫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影响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450例初产妇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合产妇产后出血状况分为甲组与乙组,采用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初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地防控预措施。结果:初产妇产后出血中,母婴在24小时之内接触吸吮是重要保护因素,新生儿性别、流产较多次及超过15分钟的第三产程是相对比较危险的因素。结论:很多方面因素都会对初产妇产后出血产生影响,因此应对育龄女性加强健康宣教,对产程不良干预进可能减少,缩短母婴接触吸吮间隔时间,使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降低,对于初产妇预后改善具有重作用。
作者:杨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正为了全面提高综合性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成为一种必然,医师和中药师应共同参与到临床中药治疗中。1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是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1.1制定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西医师对中药和中成药的用药原则模糊,特别是在开取中药和中成药时,只是凭药名和药品说明用药,不能在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陈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以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为标准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56.66%,中残16.66%,重残6.66%,植物生存3.33%,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中残13.33%,重残1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颜小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实验组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行为情况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管理症状、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疾病知识、服药依从性、急救管理等维度评分与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系统出院随访与护理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经皮气管切开术(简称PDT以下均用此简称)越来越成为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人-机连接的途径。PDT因其易操作,创伤小,能够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通气和供氧,所以在呼吸科及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将我科对PDT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连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绝经后阴道出血妇科超声诊断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妇科超声诊断。结果:经过临床诊断,14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正确。恶性肿瘤患者18例,占12.9%;子宫良性肿瘤患者16例,占11.4%;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患者为38例,占27.1%;萎缩期内膜患者为65例,占46.4%;另类性积液患者为3例,占2.2%。结论:通过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妇科超声诊断,不仅可以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同时可以获得较多的有效资料、数据,为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黎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对于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妇产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确诊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应用宫腔镜,将50毫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至患侧输卵管,同时口服中药,观察血HCG下降及盆腔包块减小情况。结果:临床治愈率83.7%(72/86);4例在一周后复查血HCG升高,行第二次宫腔镜下局部注射治疗;5例因宫腔内粘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无法局部注射,改为腹腔镜下手术;5例治疗失败。3个月后对66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愈的患者随访,其中月经恢复正常的有55例(83.3%)。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是可行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并对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6月至2014年0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并对其给与相应的护理。结果:11例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6例是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有5例是单纯的冠状动脉造影造成的并发症。具体情况:2例患者快速心率失常;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2例患者急性血管闭塞;1例患者冠状动脉穿孔及心包填塞;1例患者血管迷走反射;2例患者动脉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低血压。护理后,只有1例患者死亡(因急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症状得到缓解,慢慢痊愈。结论:随着临床护理经验的不断累积,可以及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并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朱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流向因引起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远端而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这种心肌血运的重建术,叫作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自身的正常血管,吻合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之间。这样,主动脉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移植血管(桥血管)顺利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恢复缺血心肌的正常供血,达到解除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改善患者创伤骨折的肢体功能的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患者的全面康复,减少病残率,让患者终回归家庭和社会。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基础护理的同时,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患者全面的护理减轻或减少致残程度,终回归家庭和社会。结论:早期给患者制定康复护理措施,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对创伤骨折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
作者:肖茜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机械通气患者经常并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儿童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道疾病容易打破机体的防御,引起感染。本文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护理策略。
作者:吕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窄谱UVB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都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窄谱UVB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36例患者中19例痊愈,治疗总效率为80.6%,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只有9例痊愈,总效率为55%,试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窄谱UVB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石军;杨国华;勾爱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入,医学超声诊断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从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逐渐发展到三维、血管内超声等多种新型技术,并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特点、类型、应用范围,进而从系统、信号、设备、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医学超声诊断发展趋势。
作者:陈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后雷吉四肢及小关节,引起肿胀、疼痛、晨僵等主要表现,可、发展几年至几十年,关节囊破坏、畸形、功能受限,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我院近5年收治该病患者约1500例。
作者:张红;杨楠;全凤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给予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一般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对两组患者之间、与国内正常成人组之间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要比正常人群差,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手术成功率100%,引流时间7—30 d,平均15.25±12.36d。术后1个月腔隙消失9例;1个月至1年内消失12例,明显缩小5例;术后2年腔隙消失3例,缩小1例,无变化1例。结论: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尚大伟;肖国新;刘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分次口服法与大剂量顿服法使用呋塞米片门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探讨门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门诊患者共计102例,随机分成Ⅰ、Ⅱ两组,分别以小剂量分次口服法和大剂量顿服法使用呋塞米片。同时给予其它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尿量变化、电解质变化等项目。结果用药后Ⅰ组心功能疗效好于Ⅱ组(P<0.05),Ⅰ组排尿多于Ⅱ组,而两组用药方式未使体内电解质产生紊乱。结论小剂量分次口服法使用呋塞米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于大剂量顿服法。
作者:廖中廷;欧阳帆;兰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