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军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白血病患者,在其化疗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工作,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78例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其中2例是口腔感染患者,1例是皮肤感染患者,在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及时的给予了患者抗生素治疗,患者在一星期后感染情况减轻,慢慢的消退。同时在化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了出血症状,有3例是鼻子、牙龈出血,1例是颅内出血,经过救治后,初学症状得到改善,并且逐渐痊愈。结论: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化疗期间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的发生,减少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顺利的度过化疗危险期,有效的降低白血病的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及其对菌斑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比较,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1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一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4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常规骨科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以此观察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的时间对比,可知康复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且能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林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连用14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肌酸激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且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文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体重轻、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差、合并症多、生活能力弱等众多因素,所以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通过对其合理的科学喂养及配合全方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作者:花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所选病例均给予抗感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生素等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予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87%,治疗组显效例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但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7,P>0.05);同时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喘鸣音、湿性音、呼吸困难时间和住院治疗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珂尔维精纯芦荟胶联合异维A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120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珂尔维精纯芦荟胶联合异维A 酸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单用异维A酸口服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8周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83%,对照组为7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珂尔维精纯芦荟胶联合异维A酸口服治疗轻、中度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文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胸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彻痛心,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本病相当于西医中的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范畴[1],目前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研治本病的报道很多,多从心血瘀阻,痰浊闭塞或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治疗[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胸痹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存在相关性,笔者采用中医药从脾胃论治本病2例,临床得以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以资研讨。
作者:徐红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延续护理主要是为了对提早出院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这样能够实现高效以及低成本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护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对所有出院患者都实施延续健康的教育,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本文主要是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紫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兖矿集团矿区职工糖尿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现状,加强低血糖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通过对兖矿集团职工713名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对低血糖事件进行预防。结果713例患者过去一年的低血糖次数是385人次,近一周115人发生轻微低血糖事件204次,近一月51人发生中度低血糖事件75次,近一年9人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9次。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过去一年中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结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带来身心不良影响及较大经济负担。
作者:董克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一起野生毒蕈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毒蕈类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作者:邓清;阎善信;杨新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基本主要的介入性技术。它首先在右侧大腿根部从皮肤穿刺,沿股动脉将一根管端有个小球囊的特制导管(叫球囊导管),顺着动脉血流在X线透视下,慢慢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时,可将球囊加压到数个大气压之后扩张局部狭窄的病变,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这样将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重新成形,称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国际上PTCA的成功率已达90%~95%。中国为80%~85%,远期疗效亦为80%以上。其再狭窄率达30%~35%,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如稳定1年以上,则极少有再狭窄。对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再次选择PTCA,成功率仍达90%以上,且再狭窄率降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通过稳定患者的情绪,合理安排休息、饮食,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是冠心病患者PTCA手术成功的关键。PTCA的成功与否,关系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术后护理为重要。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 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联系紧密。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对较高。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导管室用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共27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哲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Paget提出了肿瘤形成的“种子与土壤”假设,肿瘤细胞作为“种子”,肿瘤间质作为“土壤”。近年来,作为“土壤”的肿瘤间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肿瘤间质包括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内皮细胞、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ECM)。实体肿瘤的微环境中,纤维母细胞是丰富的一类细胞。本文就纤维母细胞特性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做了简要概述。
作者:黄海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宁芳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力职工体检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电厂职工2012、2013年健康体检结果,共计样本500份。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4组:小于30岁组、30岁~40岁组、40岁~50岁组、大于50岁组。对比不同组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对比(1)不同组别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2)对比2012年及2013年血脂异常、血压增高、空腹血糖增高人群比例。结果:(1)各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2)各组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3)小于30岁组总胆固醇低,大于50岁组总胆固醇高,30岁~40岁组与40岁~50岁组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6)大于50岁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小于30岁组与30岁~40岁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各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组低,大于50岁组高。(8)2013年血脂异常、血压增高、空腹血糖增高人群明显高于2012年人群人数。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年龄呈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病比例逐步增多。
作者:郑传琴;郑青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压力来源,寻找有效的防控对策,从而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方法对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访谈,了解他们工作压力的构成。结果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普遍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针对其压力来源,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尽可能缓解或释放压力,不断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徐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治疗的100例错牙合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治疗,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传统舌侧矫正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矫治顺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00%、畸形复发率8.00%、矫治顺从性率9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92.00%、矫治效果有效率92.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00%、畸形复发率32.00%、矫治顺从性率40.00%、矫治效果的满意度36.00%、矫治效果有效率64.00%,两组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舌侧隐形正畸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矫治顺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孟宪瑞;李素红;周斌;于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软骨性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于颌骨的软骨性恶性肿瘤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上颌软骨性恶性肿瘤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发现右上后牙区肿块半年就诊,半年前肿块约黄豆大小,近期自觉逐渐增大,全身无其它不适。患者10年有鼻恶性淋巴瘤放疗史。专科检查:右上颌16、17可及牙龈肿物,向外侧膨隆,约2cm*3cm,质地中等,无动度,无压痛,开口度正常。口腔全景片:未见明显右上颌骨破坏。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为右上牙龈瘤。
作者:何海波;王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AMI)者采用系统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我院近两年来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心肌坏死患者,将66例AMI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33例AMI患者采取PTCA的常规护理,干预组AMI患者采取系统PTCA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PTCA手术后,干预组的成功率较对照组的高,分别为97.7%、79.9%,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TCA中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达到长期穴位刺激以治疗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的在可行条件下进行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我科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穴位埋线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荨麻疹患者20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痊愈98例,占49%;有效40例,占20%;无效62例,占31%,有效率68%。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治疗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患者时间安排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