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强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及评价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

王泓;曹铁生;乐桂容;段云友;袁丽君;杨一林

关键词:乳腺癌, 能量多普勒, 造影剂, 微血管密度
摘要:目的研究声诺维(SonoVue)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对小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及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方法增强能量多普勒研究39例乳腺小病灶(恶性21例,良性18例),图像定量计算病灶内彩色像素密度.与术后免疫组化所测微血管密度(MVD)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增强前彩色像素密度恶性组与良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彩色像素密度与MVD无相关性.增强后能量多普勒恶性组彩色像素密度高于良性组,与MVD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声诺维有助于小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增强能量多普勒可有效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2例

    例1:女,16岁.因右肾区疼痛2天,查体发现面部多发紫红色皮疹,鼻翼口角之间大.B超提示考虑错构瘤.肾脏CT表现:双肾多发大小不等、密度不一的占位病变,大者,有明显坏死液化,未坏死区强化非常明显,瘤内未见脂肪成分,较小病灶强化不明显.头颅CT扫描,发现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诊断:双肾多发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

    作者:唐光才;邱丽华;吴永娟;孙贞超;尹华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扇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

    目的探讨扇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6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可疑前列腺癌的104例患者,扇型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行双侧叶6点法穿刺活检术,对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及影响穿刺阳性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检出前列腺癌24例,检出率23%,其余80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分析发现在tPSA≥10μg/L、fPSA≥2μg/L、fPSA/tPSA<0.16、PSAD≥0.2和前列腺体积<40 ml时是影响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扇型超声引导下经阴会6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前列腺癌检出方法.

    作者:高岩;闫冰;陈涛;刘流;李贵忠;罗飞;黄广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与CT计量诊断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CT计量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5例经病理证实的SPN(原发性肺癌86例、良性肿瘤12例、结核球18例、炎性结节29例),采用大似然法综合分析它们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HRCT或薄层CT征象(边缘形态、密度、周边特征),转化为评分值,判定结节所属类型.结果大似然判别法对原发性肺癌、良性肿瘤、结核球、炎性结节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9%、83.3%、72.2%、48.3%.平均判断正确率为80.0%.结论结合临床和CT指标的计量诊断法有助于鉴别SPN.

    作者:王晓华;马大庆;周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正常的胎儿心脏,在显示胎儿循环的单一的二维切面基础上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54例均可以在多切面显示胎儿心血管连接及其比邻关系,包括下腔静脉-右房连接,脐静脉-下腔静脉连接,动脉弓,肺静脉-左房连接.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心脏及血管连接,能够改善和补充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

    作者:狄海燕;吴钟瑜;吴银莲;彭芳华;张大英;李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结肠息肉的CT结肠成像与结肠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16层CT结肠成像(CTC)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CTC和结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56例(共214个息肉),对结肠息肉病例的三维成像方法(SSD、CTVC、PE)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时间、病变检出率等的评价,并与结肠镜比较.结果CT的SSD、CTVC、PE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病变检出时间:CTVC>SSD>PE,PE用时短,3~5 min,明显快于CTVC和SSD像;病变检出率:PE>CTVC>SSD,2.0~5.0 mm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89.1%、70.3%、37.5%;5.0~10.0 mm息肉分别为100%、100%、50.8%;10.0 mm以上息肉均为100%.结论16层CT三维成像提高了结肠息肉性病变的检出能力,并将在小息肉的随访复查中发挥巨大潜能.

    作者:李智勇;王克礼;刘丹;刘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内膜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的准确性.方法对入院后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卵巢内膜样囊肿的515例共613个囊肿(其中98例为双侧囊肿)进行研究,随诊其术后病理诊断,并与术前超声结果对照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内膜样囊肿共572个,其余41个为其他囊肿.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的准确性为93.3%.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囊肿内壁回声及其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智;袁美贞;常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CT和MRI功能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形态学发生变化前早期发现缺血病变,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DOMV)的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进行常规心脏检查,重点观察二尖瓣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瓣口形态、瓣膜回声、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手术比较.结果7例患者完全型2例,不完全型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3例,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1例,无狭窄及反流1例.伴乳头肌发育异常1例,伴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1例.3例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并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04例121个乳腺癌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分析血流特征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21个乳腺癌中周边型血流62个(51.2%),内部型血流31个(25.6%),穿入型血流23个(19.0%),5个(4.1%)无血流.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而低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以穿入和内部血流为主(P=0.010);特殊类型浸润癌以内部血流为主(P=0.009).肿瘤表现为内部血流者,多血流丰富(P=0.003).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部位是乳腺癌新生血管的一个重要特征.血流分布类型与乳腺癌生长、分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分化差的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癌则以穿人型和内部型血流为主.血流分布类型与血流数量有一定的关系,穿入型和内部型血流往往血流比较丰富.

    作者:朱庆莉;姜玉新;孙强;周炜洵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人工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Live 3DE)技术观察人工瓣膜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2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以及三尖瓣位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应用Live 3DE的灰阶成像和彩色成像模式,观察人工瓣和支架的结构形态,并评价其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Live 3DE灰阶成像可清晰显示二尖瓣位或三尖瓣位上人工瓣膜和支架结构形态以及其空间立体关系,三维成像清晰率为83.33%(15/18);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受主动脉瓣位机械瓣强回声遮挡的影响,人工二尖瓣的三维成像清晰率为62.5%(5/8);人工主动脉瓣的三维成像清晰率则为50%(7/14).Live 3DE彩色血流成像则可较敏感地显示人工瓣的反流与瓣周漏.结论联合应用Live 3DE的灰阶和彩色成像模式可准确、直观地反映人工瓣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是传统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静;王新房;谢明星;吕清;贺林;卢晓芳;刘夏天;杨亚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普勒超声评价兔上腔静脉阻塞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实验性兔VX2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SVCO)时,上腔静脉(SV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VX2瘤组织悬液接种到SVC前壁前部的软组织内,建立SV-CO动物模型.对14只实验兔于接种后12天,每隔2天经右锁骨上窝切面超声检测SVC血流变化,测量相关指标,并与接种前的超声测值比较.结果随着肿瘤生长对SVC产生压迫,SVC受压和/或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SVC腔内逐渐出现五彩加速血流,至病变晚期血流信号反而减弱;频谱多普勒记录到病变早中期S波、D波血流速度分别为(78.25±14.97)cm/s、(59.68±13.16)cm/s,晚期各波速度分别为(33.71±15.90)cm/s、(33.55±20.03)cm/s.与晚期比较,在早中期SVC各波速度加快(P<0.001).结论兔SVCO时SVC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呈现典型狭窄图像,其多普勒图像特征与临床SV-CO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段云友;吕发勤;王文;曹铁生;王耀程;刘禧;袁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合并部分性胚胎癌1例

    患者男,22岁,自觉右侧睾丸肿大伴不适2个月就诊.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均正常,右侧睾丸略增大,偏下方可探及多个实性低回声互相融合,范围44 mm×21mm,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伴有不规则强回声及多处较小的无回声区,周围伴有低回声晕环(图1).其内及周边可见点条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流速22 cm/s,RI值0.85.双侧附睾头、体、尾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术后病理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部分性胚胎癌.

    作者:赵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场MR二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快速扰相梯度回波(2D FSPGR)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70例颅脑用翻转角(FA)为70°的2D FSPGR(2D FSPGR 70°)获得T1加权图像,与常规自旋回波(SE)T1WI作对照,比较轴向图像的成像速度、血管显示、清晰度、增强效果、灰白质对比等方面,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参数,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C)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D FSPGR 70°的图像具有成像快速、血管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效果佳等特点.2D FSPGR与SET1WI的SNR、C及CNR分别为81.98、0.116、6.58和87.15、0.117、7.18,二者基本相当.结论2D FSPGR 70°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具有许多SE T1WI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代替SE T1WI或作为T1加权的优先替补序列.

    作者:胡晓云;胡春洪;王苇;张海平;宋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3D-DCE MRA)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2例和非肝硬变对照组患者20例进行研究.采用Philips Gyroscan T10-NT(1.0T)超导MR机,应用3D-DCE MRA技术进行门静脉系统成像.结果95.8%门静脉主干显示清楚或较清楚,血管边界光滑,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显示较好则分别达到91.2%和90.3%.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48例显示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非肝硬变对照组患者中,肝门静脉灌注明显好于肝硬变患者.结论3D-DCE MR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可很好显示门静脉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秋英;许建荣;李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团块影10例,孤立不规则团块影5例,单发结节2例,实变影3例.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区.经过治疗,短期内(2~6个月)结节病灶可快速进行性缩小,数目减少;随后病灶吸收消散较慢,约1~2年,部分长达5年.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影像表现多样,CT检查有助于PPC的诊断和随访.

    作者:陈苓;曾庆思;钟淑卿;岑人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在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在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0条.冠状动脉内注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以抑制EDHF的作用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内径的变化以及心肌内冠状动脉(IMCA)血流的变化.测量LAD内径、IMCA的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百分变化率.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29±2.61)%vs(10.31±2.89)%,P=0.123].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IMCA的Vmax、VTI的百分变化率却较注射TEA前明显减低[分别为(38.91±17.32)%vs(80.18±11.03)%及(26.50±12.61)%vs(75.86±21.77)%,P均<0.001].结论应用TEA抑制EDHF的作用对血流介导性正常犬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反应无明显影响,而使IMCA反应性充血程度减小,提示EDHF在大、小冠状动脉的作用不同,EDHF在IMCA内皮血流依赖性扩张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天亮;邓又斌;王林;杨好意;毕小军;潘敏;白姣;常青;黎春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脏MR灌注成像技术方法的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肝脏MR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案.方法采用单层2D FSPGR序列对40例无肝脏疾病和30例肝硬化行MR肝脏灌注扫描.将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A、B组各含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快速团注对比剂(3.5 ml/s)后连续扫描100 s,A组采用经肝门单层横断面扫描,平静呼吸,B组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同时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屏气状态扫描;C、D组各包含1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及15例肝硬化患者,均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扫描,平静呼吸,C组于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60 s;D组则连续扫描100 s.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结果A、D组比较,采用单层斜冠位扫描方位可以避免呼吸运动导致的扫描层面的上下移动,并且避免腹主动脉的流入增强效应;B、D组比较,显示采用平静呼吸可以避免屏气后大幅度换气导致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大幅度波动.C、D两组正常肝脏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肝实质峰值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意义的组间差异(P>0.05);C组肝实质TIC未显示峰段.D组正常肝脏与硬化患者的TIC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之间均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层2D FSPGR行动态增强MR肝灌注成像时,选用斜冠状层面,平静呼吸,团注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00s更有利于肝脏疾病患者MR灌注量化评估.

    作者:张皓;顾爱华;缪竞陶;胡运胜;张贵祥;何之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流的超声评价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35例正常健康人和3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人肝血管的血流参数,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肝硬化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充血指数增高,肝动脉血流阻力增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Child C级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Child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的充血指数有关.结论测定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判断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蒋莹;邵堂雷;郝燕;杨伟平;诸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耻骨联合骨软骨炎1例

    武警战士,男,20岁,外伤致左髋部不适.行骨盆正位片X线检查发现(图1):耻骨联合间隙增宽达约0.7 cm,上下移位约0.3 cm,双侧耻骨可见局限性骨质硬化,边缘毛糙不整,有虫蚀样骨质破坏,左侧明显.诊断为耻骨联合骨软骨炎.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氟显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氟显实时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50例患者中,经外周静脉弹丸式注射全氟显,应用实时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记录心尖四腔观6个心肌节段的心肌显影效果,并监测患者造影前后的心电图、呼吸、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50例患者左室壁心肌组织均获得了满意的显影效果,造影前后的心电图、呼吸、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经外周静脉弹丸式注射全氟显行实时心肌灌注显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郑智超;王新房;吕清;谢明星;卢晓芳;贺林;杨亚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