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旒玲
鼻炎宁制剂(包括颗粒剂和胶囊剂,以下简称:本品)是由蜜蜂巢脾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具有清湿热、通鼻窍、疏肝气、健脾胃的作用,临床用于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的治疗[1]。据研究[2],蜜蜂巢脾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可清除DPPH 自由基,且蜜蜂巢脾比中蜂巢脾效果好,其生物学活性呈浓度依赖性。但是,近年来关于本品不良反应(ADRs)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有的ADRs 还特别严重。本研究分析本品致ADRs 的病例报告,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陈久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发病重,是造成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多数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常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不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群;汪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客观分析了现存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以及科学地分析了造成了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可以采取的几类有效措施。
作者:刘修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通过探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对口腔医院门诊各科室感染的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组阶梯式考核模式在ICU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对ICU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阶梯式培训及考核。结果通过小组阶梯式考核模式,节约了培训时间,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水平,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本组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不用镇痛仅采用护理干预及辅助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经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均下降1~2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部手术术后实施个体性护理干预是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
作者:杜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疾病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对护理满意的患者占80%,而循证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占96%,循证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疾病有较好改善的患者有15例,占75%,而循证组中疾病有较好改善的患者有18例,占90%,相对于对照组,循证组中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循证护理干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疾病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1%,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17%,显然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6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532,P<0.05)结论: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埃索美拉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康文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的患者置入胃管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将7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B组在病房患者清醒状态下置入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在胃管置入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恶心呕吐反应、一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在胃管置入时恶心呕吐反应及血压、心率均明显增加,而A组患者置胃管时和置管后无恶心、呕吐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平稳,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置管一次成功率较B组高。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宜选择在全麻气管插管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
作者:严为东;范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常见表现,出血部位常表现为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由于脑AVM出血为急性发病,易与其他的出血性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本文结合近十年收治的226例病人中误诊的21例对其原因分类作一分析。
作者:马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部溃疡伤口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135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敷料能促进糖尿病足伤口自溶清创、肉芽生长和上皮爬行,减轻护士工作量,使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减少治疗费用,从而降低截肢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雅珣;刘莉;刘建凤;田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明确诊断肺栓塞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明显改善为22例,总有效率为73.33%,死亡3例。结果: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诊疗方法的改进,对于该疾病的误诊、漏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姮;黄波;陈营营;唐书福;李青;刘肖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制度的普及,病人运用法律武器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发展的脚步,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保证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爆震性耳聋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19例(30耳)爆震性耳聋的患者实施神经营养因子进行治疗。结果:19例爆震性耳聋患者(共30耳)经过神经营养因子注射治疗后,早期患者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爆震性耳聋患者应当尽早地开始临床治疗,以优化治疗效果。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51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全身皮肤黄染消退,未出现核黄疸。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精心的护理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丽珍;段怀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肿瘤正在迅速蔓延,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难题。分析了几个重要原因,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预防为主。
作者:马书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1例/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7.80%,则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但需要加强一般护理,而且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提升护理总有效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安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简单、典型的条件反射。。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在医学领域内有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同样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心理护理包括很多内容,它是用语言、动作、形体、表情做感觉性的提示。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与动作或行为之中(如“望梅止渴”);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如“杯弓蛇影”)患者常有恐惧,烦躁,沮丧,自卑,怀疑的消极心理,会给自己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人总是根据自我感觉来评判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健康程度。所以这就给身体状况好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产生坏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长期持续的作用于机体就会真的发生疾病。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护士是给予患者积极的暗示,还是消极的暗示,会给患者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无论是临床护理还是日常的健康宣教一定要做好良好的健康宣传,应用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可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暗示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康复,心理暗示的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有语言的暗示,也可以是态度行为上的,还有操作技能上的,以及患者亲属之间心理交流的影响等。
作者:尹玉兰;宫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服毒自杀病人的服毒原因,为防止再度自杀、彻底治疗该类病人提供依据。
作者:闵腊英;唐瑜;林芸;聂成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正确封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得到了提高,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提高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
作者:徐汉英;甘笑;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