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凤;刘梦霞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进行护理。在护理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路径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涂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部分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缺血性脑梗死和13例出血性脑梗死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 h~20 d内均经头颅CT平扫,对两组病人的头颅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11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清楚略高密度脑回状影即“脑回征”,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即“浮云征”,3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即“假肿瘤征”。而在1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不规则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血肿影。结论:掌握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鉴别。
作者:邓志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更多承担了住院患者的安全责任[1]。而高住院率、病人老龄化、家庭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高风险性。虽然所有入院患者均会落实安全和风险评估,但仅靠人防环节很难杜绝病人走失并出现意外的风险。本文再次介绍一款新的防止患者防走失的报警装置,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及优点,值得在院内推广。
作者:金学勤;张桂珍;华亚芳;高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感冒后咳嗽患者无脓痰、无畏寒发热、血白细胞计数不高,故不同于一般的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很多此类患者经过错误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极差,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本文就治疗感冒后咳嗽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先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4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同时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4%,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妇康栓配合甲硝唑对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高,副作用非常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月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主体,加快建设和完善公立医院的治理体系,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广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如何加强静配中心的洁净管理。方法按照静脉配液的质量管理要求和各类相关的规范,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和护理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或清洁环境下的层流台内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直接静脉滴注使用的成品的输液操作过程。结果拥有了正规,环境合格的静配中心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减少临床输液工作中输液反应的次数,可以有效的保证静脉用药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1]
作者:马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急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4年2月,5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急诊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52例患者病情均缓解,39例患者门诊治疗好转,13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转病房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加强氧疗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岩;聂珏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考查儿科抗菌类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以364份患儿病历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率、给药途径等情况。结果364份病历中单药使用76.1%,二联用药23.1%,三联用药0.8%。结论儿科抗菌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给药方法与药物联用等问题需要注意,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龙瑞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CT诊断正确,2例CT诊断与手术病理不符。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征象有阑尾肿大,管壁增厚,阑尾管腔扩张积液,阑尾石,阑尾周围条纹征,阑尾周围炎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彗星尾征,箭头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全面观察阑尾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质量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护理质量,加强对护士素质的培养,加强护理管理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余正梅;梁海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清肝利胆排石汤煎服,对照组采用舒胆通片和消炎利胆炎片口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B超,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8-15天,疼痛缓解时间6-8小时,结石排出率72.5%;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15-25天,疼痛缓解时间12-16小时,结石排出率3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有效,尤其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临床体征方面疗效较好。
作者:张祝好;吴兆怀;蔡伟杰;黄承智;杨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描述了62例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概况,用组化和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肌纤维形态,组织结构以及肌纤维内酶或线粒体的表达。结果: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发病,无季节发病特点,无男女性别差异,无多器官受累,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肌肉病理呈形式多样、重叠出现的广泛或片状肌纤维坏死,并伴有大量吞噬现象和肌纤维肥大增生,少数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肌肉病理学检查存在特异性。
作者:汪茜;蒲传强;石强;毛燕玲;刘洁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普外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其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普外科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显著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手术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究口腔美容修复中牙体预备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遵循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进行治疗,此外,观察组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牙体缺损情况加以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更高。1年后,观察牙体修复效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进行口腔美容修复时需遵循常规的牙体预备原则,而若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新;岳彩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部贯通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抢救与护理对策。结果:60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经过抢救与护理后,其中5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98.33%,有1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由于患有严重并发症,经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对腹部贯通伤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益于患者预后,同时有助于提高腹部贯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腹部贯通伤患者死亡率。
作者:江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抑郁自评表与焦虑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疼痛感与不良情绪。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76例口腔畸形患者采取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以此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其前牙排列、后牙排列、咬合关系、覆合、覆盖、中线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PAR指数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治疗共涉及394颗牙齿,其中29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7.36%。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口腔畸形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牙齿状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对患者进行立即性处理,防止患者出现牙釉质脱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文书是护士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包括体温单、医嘱的执行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等。《医疗事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律性文件,护理文书中的每个文字、每个符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从我院病历抽查结果来看,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相关问题进一步探讨,以达到提高文书书写质量和法律效用的目的。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报道1例声带息肉合并干燥综合症患者,在全麻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术后次日出现严重低血钾,望引起外科医生对干燥综合症的重视和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血钾异常提高警惕,保障该类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高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