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颌面部VX2肿瘤DCE-MRI与乏氧程度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李玉洁;张贵祥;赵国旗;胡运胜;赵京龙;周根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VX2肿瘤, 乏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分析颌面部VX2肿瘤DCE-MRI动态曲线与肿瘤乏氧染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CE-MRI在肿瘤乏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单侧颌面部咬肌内接种VX2肿瘤细胞0.5 ml,接种后10天开始,每隔2天取一只荷瘤兔行DCE-MRI检查,绘制肿瘤动态增强曲线,计算大强化率(MER)和强化率斜率(SLE)值.对处死的荷瘤兔,取对应层面病理标本行HE染色、乏氧染色和VEGF染色分析.结果 8只实验兔成瘤率达100%,肿瘤位于单侧咬肌内,呈实质性,边缘较清晰;肿瘤MER值与乏氧程度行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肿瘤SLE值与VEGF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对肿瘤乏氧染色及VEGF表达行连续切片对照研究,发现乏氧染色阳性的区域,VEGF表达也相对较高;但VEGF表达阳性区并不完全与肿瘤乏氧区表达一致.结论肿瘤乏氧与VEGF表达关系密切,乏氧可诱导VEGF表达的增高,而VEGF表达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DCE-MRI动态增强参数与肿瘤乏氧程度和VEGF表达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对SPIO标记人肺腺癌细胞成像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体外标记人肺腺癌(SPC-A-1)进行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培养肺腺癌细胞株SPC-A-1及人胚肺细胞株WI38至对数生长期,更换为分散有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的培养液,经培养1、3、6 h,分别取所培养的细胞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磁共振T1WI、T2WI和FGR/30°三个序列对培养6 h的细胞群成像.结果同一条件下培养6 h,见有多量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进入肺腺癌细胞SPC-A-1的细胞质内,而WI38人胚肺细胞未见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进入.对培养6 h的细胞群磁共振成像中,标记后的肺腺癌细胞在T1WI、T2WI和FGR/30°三个序列中均可显示SPIO信号,其中FGR/30°序列信号强度变化率大.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可以标记SPC-A-1人肺腺癌细胞,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监测.

    作者:李康安;马勇杰;张贵祥;古宏晨;张锋;胡运胜;赵京龙;李玉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肾脏嫌色细胞癌1例

    患者女,36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个月,无明显尿路刺激等症状,无发热、消瘦.CT平扫+增强:右肾区中部偏上后见一36 mm×37 mm×40 mm大小圆形肿块,界限清楚,有完整的假包膜,切面密度均匀.部分肾盂、肾盏受压变形.静脉肾盂造影示:右侧肾脏外形增大,可见部分肾盏受压变形.肾图检查:右肾图摄取灌注均可,只是下降趋缓,评估为排泄受影响.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脉冲组织多普勒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定量分析并比较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室壁不同节段心肌长轴方向舒张运动速度和时相变化,评价TDI速度和时间参数检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组16例、前壁心梗组21例,对照组16例.记录左室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运动频谱.检测指标: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e/a比值、e波开始时间(QE)、e波峰值时间(Te)和局部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冠心病两组各节段e和e/a均显著降低;前壁心梗组梗死较非梗死节段a和e降低、e/a显著增大.冠心病两组QE、Te和IVRT均显著延长;但前壁心梗组与心绞痛组比较,仅IVRT显著延长.结论 TDI所测e、e/a、QE、Te和IVRT均可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IVRT还可反映心肌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莉;伍卫;王景峰;张小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SPIO增强MRI对兔肝脏微小肿瘤检出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不同序列成像对兔VX2肝微小肿瘤病灶的检出率.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分别在种植肿瘤后7天、14天行MR SE T1WI、FSE T2WI、GRE T2*WI、GRE T1WI平扫和SPIO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检查序列所显示的肿瘤数目,比较显示率,确定SPIO增强MRI佳扫描参数.结果 15只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后共有15个肿瘤生长,成功率100%.种植后7天肿瘤<5 mm,SPIO增强序列GRE T2*WI、GRE T1WI可显示所有的肿瘤病灶,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MRI平扫,SPIO增强SE T1WI及FSE T2WI序列,GRE T2*WI序列有更好的肿瘤-肝实质信号对比.14天后,肿瘤生长到1~2 cm, 除GRE T2*WI序列平扫显示率增加外,其他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SPIO增强MRI的GRE T2*WI、GRE T1WI序列对兔肝脏VX2微小肿瘤具有同样的高检出率,进行SPIO肝脏增强MRI检查时,GRE T2*WI序列是首选序列.

    作者:张峰;国贵臣;徐宏;李康安;赵京龙;李玉洁;张贵祥;古宏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VEGF反义核酸调控兔VX2肿瘤早期血管生成的DCE-MRI研究

    目的利用DCE-MRI监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调控兔后腿VX2肿瘤早期血管生成的效果,评价反义基因抗血管生成治疗价值以及无创性影像监测方法.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5组(A、B、C组为治疗组,D、E组为对照组),建立后腿接种VX2肿瘤模型.采用两种反义基因导入方法,于后一次反义基因导入后0、3、7天分别对各组动物行DCE-MRI检查,计算第一分钟大强化斜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肿瘤组织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治疗后0、3、7天)、B、C组(治疗后7天)肿瘤体积减小(P<0.05);A组(治疗后0天)、B、C组(治疗后3天)第一分钟大强化斜率显著减低(P<0.01);A、B、C组VEGF表达明显减低(P<0.01).结论① VEGF反义核酸可早期有效抑制兔VX2 肿瘤VEGF表达,减少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② DCE-MRI可用于监测抗血管治疗早期血管通透性变化.

    作者:赵京龙;张贵祥;胡运胜;李玉洁;周根泉;张悦萍;吴继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初探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的虚拟三维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正常脑血管和216例脑动脉瘤的DSA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DSA资料作为蓝本,利用三维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脑动脉系统和动脉瘤模型,并由多名医生评价该模型与DSA图像的相似性,后考察虚拟模型在临床教学和造影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虚拟脑动脉系统与DSA图像相比,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在视觉上更容易理解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②虚拟动脉瘤与DSA图像相比,能正确表现动脉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和形态特点;③在临床教学上能帮助学习者建立并加强血管和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概念;④通过模拟瘤体和瘤颈的佳的显示角度,指导血管造影工作角度的选择.结论由软件方法建立的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对于形态学研究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欣;谢晓东;王朝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携RGDS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特性及靶向作用进行鉴定.方法将脂膜超声造影剂通过酰胺键共价键键合的方式与血栓靶向短肽片段(RGDS)进行结合.制备产物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携带率和稳定性的检测;对内源性凝血途径产生的血栓进行寻靶特性研究.结果流式细胞仪显示携带RGDS的脂膜超声造影剂其波长发生了明显变化,携带率达到8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携带RGDS的脂膜超声造影剂对离体血栓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和稳定性.结论采用共价键键合的化学修饰方法成功制备了亲血栓靶向脂膜超声造影剂.

    作者:杨钰楠;高云华;谭开彬;刘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结肠成像与电子结肠镜、钡灌肠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探讨64层MSCT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结肠癌病人结肠充气后进行64层MSCT扫描,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VR、CTVE、SSD及MPR-CTVE融合图像等图像重建.56例同时行钡灌肠检查,36例同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重建的VR图像、SSD图像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评分;同时将重建的CTVE图像、MPR-CTVE融合图像与电子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4层MSCT对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钡灌肠的诊断准确率为73.21%(41/56),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30/36).结论 64层MS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柳澄;张安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1例

    患者女,26岁,孕22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整个右肺增大,大于1/2的胸腔面积,且回声增强,呈类实性改变.心脏移至胸腔左下角,左肺明显变小,未见胎儿腹水及水肿(图1、2).膈肌稍下移,近水平状.超声诊断为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Ⅲ型).引产后经病理证实.

    作者:张爱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基于小波变换的脂肪肝B超图像识别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后处理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脂肪肝和正常肝的B超图像进行多分辨分析,对小波变换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变换系数的均值和方差参数,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对40幅正常肝和40幅脂肪肝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提取特征参数,训练后的网络对脂肪肝和正常肝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88%和85%.结论采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出来的特征参数可以有效地将两类图像区分开来,医生根据量化特征参数进行诊断,提高了脂肪肝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亚丽;李芬华;张瑞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左冠状动脉严重痉挛1例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有大量吸烟史.入院查体:血压170/105 mmH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血化验:胆固醇6.5 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血糖5.5 mmol/L,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前壁V4~V6 ST段上斜性压低0.1~0.2 mV.心脏二维超声示: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 51%.核素心肌显像心尖部灌注减低.

    作者:陈少伯;陈士金;赵季红;梁国庆;姜铁民;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肢畸形CT血管造影1例

    患者女,1.5岁,体重10 kg.出生后发现多肢畸形,拟行矫正手术.查体:下肢多肢畸形.CT表现:于正常双下肢之间可见一异常肢体(图1),自后向前伸出,多肢的根部发现一块发育不完全的髋骨和一块外形类似肩胛骨的骨头,骨盆骨对位异常(图2),异肢远端六指畸形.CTA显示,下肢动脉显影良好,异肢由右侧髂内动脉供血.

    作者:杨建立;李景雨;赵倩;裴蕾;刘更怀;胡刚;陈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近年来由于MRI的进展,现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MRI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心脏、大血管、内脏和外周血管成像及诊治工作.本文简要叙述心血管MRI临床应用概况,如对胸主动脉疾患、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心病、心包疾患和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评价等.重点讨论一些新进展,如MR心肌灌注成像和心肌存活的评价;MR冠脉造影和斑块成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MR诊断以及MR血管造影对腹主-髂股-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脉门脉瘘的价值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脉门脉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与动脉门脉瘘 (APF)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A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癌患者的MSCT和DSA表现.结果①86例肝癌患者MSCT检查发现APF 36处,DSA检查发现33处.与DSA相比,MSCT检查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8.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②肝癌合并APF的几率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相关性,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MSCT对肝癌合并APF的正确诊断很有价值,可作为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检查方法.

    作者:姚宏亮;胡道予;张玉琴;黄艳蓉;王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影像(tagged MRI)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标记线的引入,为使用非介入方式研究心肌运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使用tagged MRI提供的信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在tagged MRI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信息处理角度,对tag线跟踪、心脏MRI分割方法、左心室的形状恢复与运动重建、心肌形变应变研究和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近;汤敏;孙越泓;夏德深;王平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全麻状态下开腹,对1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肾脏分别实施不同程度锐器及钝器损伤,应用常规超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肾脏变化,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判断肾损伤的准确性及不同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能显著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检出率,提高超声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林倩;唐杰;罗渝昆;李俊来;王月香;林静;梅兴国;赵应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在胎儿心室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3V+T切面)在胎儿心室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1月在我院产前诊断门诊接受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孕妇1212例,年龄20~44岁,孕周为16~38周.取胎儿心脏检查的常规6个标准切面,然后在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缓慢平行向胎儿头侧移动探头即可显示胎儿上纵隔横切面,即三血管气管平面,再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房室及大动脉血流分布和血流方向.结果 1212例胎儿超声心动图均获得满意的3V+T切面,共检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47例,其中心室发育不良11例(8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3例右心发育不良),年龄23~42岁,平均(29.8±5.7)岁,孕周20~39周,平均(26.7±5.6)周.10例心室发育不良均已引产并有5例尸检,尸检结论与超声检查完全一致,1例胎死宫内.结论胎儿3V+T切面是一个简单、可靠的胎儿心脏大血管的筛查方法,能提高我们对涉及大动脉异常胎儿先心病的理解,是诊断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又一个重要切面.

    作者:王慧芳;熊奕;吴瑛;佘志红;梁海南;林琳华;任景慧;王晓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SPIO分子探针标记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分子探针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观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将标记和未标记肺腺癌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情况,行MR扫描和病理观察.结果标记及未标记纳米分子探针SPIO的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前者肿瘤较后者在MR成像中信号强度有明显变化,在T1WI、T2WI、FGR/20°和FGR/70°四个序列中,以FGR/20°变化明显.病理切片普鲁士兰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及坏死组织内有铁染色.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稳定可靠,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活体监测,提示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潜在性应用前景.

    作者:李康安;张锋;马勇杰;张贵祥;古宏晨;胡运胜;赵京龙;李玉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分子影像学报告基因显像的研究进展

    报告基因显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中重要的显像技术,其可对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过程进行显像,有望更快地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分子影像学中报告基因显像的一般原则、分类、相关影像学技术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龙江;祁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电损伤引起的心肌损害1例

    患者男,37岁,胸部闷痛半年加重10天.患者为电焊工,经常湿地作业,时常遭遇电损伤.查体: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崔文姬;李超;贾国英;刘桂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