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慧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放疗同步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用吉西他滨诱导化疗7周,每周1次,每次1000 mg/m2,休息1周后开始放疗同步联合替吉奥化疗,替吉奥剂量为40-80 mg/m2.d,2次/d,5 d/周;放疗采用常规分割2.0 Gy/次,中位照射剂量51Gy(34~64 Gy)。结果临床受益反应(CBR)19例,占50%;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4例,进展(PD)4例,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4~25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是39.5%和18.4%。骨髓抑制1~2级16例,3级以上4例;胃肠道不良反应1~2级20例,3级以上4例。结论吉西他滨诱导化疗后再放化联合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孙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放置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接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无创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有创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护理干预方式在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芙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报道1例声带息肉合并干燥综合症患者,在全麻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术后次日出现严重低血钾,望引起外科医生对干燥综合症的重视和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血钾异常提高警惕,保障该类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高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冯世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构建、表达并纯化含有蛋白转导结构域TAT的黑色素瘤相关基因MAGE-A3融合蛋白TAT-MAGE-A3-EGFP,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1)构建质粒pET28a-TAT-MAGE-A3-EGFP、对照组pET28a-MAGE-A3-EGFP和pET28a-TAT-EGFP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并通过Ni+柱纯化获得TAT-MAGE-A3-EGFP、MAGE-A3-EGFP、TAT-EGFP三种融合蛋白;2)动态荧光显微镜观察MAGE-A3、TAT-MAGE-A3-EGFP、TAT-EGFP三种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不同分布,流式细胞术观察三种融合蛋白穿膜效率的差异。【结果】1)成功构建了pET28a-TAT-MAGE-A3-EGFP、pET28a-MAGE-A3-EGFP和pET28a-TAT-EGFP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TAT-MAGE-A3-EGFP、MAGE-A3-EGFP和TAT-EGFP融合蛋白。2)动态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显示TAT-MAGE -A3-EGFP与MAGE-A3-EGFP相比能更高效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与TAT-EGFP相比穿膜效率区别不大。【结论】TAT-MAGE-A3-EGFP融合蛋白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并具有高效穿透细胞膜能力,且带有PTD结构的融合蛋白穿膜能力与分子量无直接关系。
作者:王晓盈;吴林青;陈杏婷;张文敏;黄爱民;章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解医患关系对在校医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影响,我们采用了自行设计的针对性问卷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在校学生进行统一,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图形比较进一步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以及探讨更好的途径与措施帮助医学生更好的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作者:纪峰;甄红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微创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自2005年7月~2014年7月采用闭合穿针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6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穿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用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随访4~12个月,96例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无因内侧穿克氏针而至尺神经损伤。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微创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祁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固化和光固化两种固化方式,分别制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标准挠曲试件(25mm ×2mm ×2mm),37℃水浴24h。试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其挠曲强度。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泰克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分别为:光固化组(114.82±13.59)Mpa,自固化组(106.6±5.99)MPa。两组间挠曲强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化方式对双固化树脂粘结剂挠曲强度产生显著影响。两种固化方式中,光固化组表现出较高的挠曲强度。
作者:沈晓燕;艾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正为了全面提高综合性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成为一种必然,医师和中药师应共同参与到临床中药治疗中。1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是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1.1制定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西医师对中药和中成药的用药原则模糊,特别是在开取中药和中成药时,只是凭药名和药品说明用药,不能在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陈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患者常出现饮食障碍,精神疾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核心。但合理的饮食和护理对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缓解心情情绪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RPR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与TPPA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两组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不一样,前者与后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抗体可作为为现症感染提示,也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而特异性抗体一般情况下用来确诊感染,不常用于疗效观察。两种抗体联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可以排除临床上出现的许多梅毒假阳性患者,增加确诊度。
作者:邓丽丽;胡容;叶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关键绩效指标项目管理在综合性医院中药房的应用。方法海宁市人民医院中药房于2011年利用关键绩效指标项目管理(KPI)进行管理,标记为观察组,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中药房2010年管理模式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中药房的采购、库存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绩效指标项目管理(KPI)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
作者:顾凌燕;顾灿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8例骨折手术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美洛昔康,实验组给予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6%,对照组为81.82%;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药物用量为47.23±2.13ml,对照组为64.89±3.0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骨折术后疼痛,减少药物用量,并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会娟;唐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抑郁自评表与焦虑自评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缓解患者疼痛感与不良情绪。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通过采取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安全警示,合理存放药物等多种举措,提高护士对用药安全的重视,降低给药错误。结论: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
作者:卢建丽;冯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周脓肿60例,一次手术成功。全部治愈,疗程16~30走,平均21天。无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均无后遗肛瘘及肛门失禁。肛门功能正常。
作者:闫君蕊;傅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介绍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的基本步骤、腹腔镜手术中大出血的急救配合。
作者:梁晓杜;李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上利用静脉滴注氯化钾治疗低钾血症方法十分普遍。但钾离子有强烈的刺激性,输液过程中可致疼痛是临床输液中的常见问题,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患者常会因惧怕疼痛而拒绝输液,从而影响治疗。氯化钾刺激血管会引起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因此,减轻病人输液时的痛苦,是我们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现对静脉补钾引起局部疼痛的相关因素及缓解措施的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何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内镜粘膜切除术(EMR)适用于较小的平坦型病变,对于切除侧向发育型肿瘤尤为适用,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能在手术后完整回收组织标本,并对切除是否完整进行准确的组织学评判。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和详细记录64例患者、共92枚息肉的切除术,其中单发性息肉66例(71.88%),多发性息肉26例(28.12%),3枚较大息肉蒂较长,用结扎环套扎后切除,治愈率达100%,在观察后发现无一例术中发生烧伤、肠穿孔、气体爆炸等并发症,整理成此文。
作者:谢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