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候鸟慢阻肺患者伴严重呼吸衰竭病时生活质量不减低的病因分析

林蓉;闫鹏;于春燕

关键词:候鸟, 慢阻肺, 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呼吸衰竭, pulmonary obstructive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现报道如下, 诊疗过程, 病死率, 治疗, 诊断, 排查, 病例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chronic pulmonary obstructive disease,COPD)引起严重II型呼吸衰竭较常见,且病死率较高[1、2]。但出现严重呼吸衰竭(PO2<40mmHg,PCO2>90mmHg)后患者生活质量不减低罕见,该病例中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严重呼吸衰竭,经仔细排查后诊断为慢阻肺,治疗后明显好转,现报道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独特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护理学在临床医学的具体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当前正处于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阶段,多元化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为显著的特性。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教育是临床医学与护理工作在社会中长远发展的核心基础,护理教学需要与多元化的时代特性相结合。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教学效率提供坚定的理论支撑。

    作者:易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特色护理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老年人致盲眼病的首要原因,中医治疗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辩证施护,通过日常生活护理、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相结合,为老年黄班变性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手段,控制和延缓了病情的发展,改善或提高了视力,减少了复发。

    作者:殷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3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入住我院肝胆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观察这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基本资料。将临床护理路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远远高于应用前的效果,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对相关方面医学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前后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恢复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践模式。

    作者:季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病人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止血带是四肢外科手术止血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期以来备受临床重视。它的功能是对病人实行肢体手术时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供,可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中出血,为病人术后恢复提供有力条件。但止血带使用不当常出现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软组织压扎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烦躁等。因此,了解止血带的特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又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45例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以23例行一次硬膜剪开术患者为对照组,22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60.87%,观察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能起到显著减压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征华;蒋祁;文爱国;毛德龙;王力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围产期孕妇体重管理与护理指导

    孕期体重增加过重肥胖,可严重影响胎儿和母亲的健康,容易导致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通过我院对孕产妇进行有效的体重管理与护理指导,可有效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发生,有益于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降低产后体重,提升健康水平,提高孕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护理质量与水平。可将我们科学的做好孕期体重管理与护理指导经验,在全国的医院推广运用,必将直接地、普遍地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

    作者:秦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血压管理

    目的:总结5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血压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环境的管理、饮食排泄的护理、血压的监测管理以及头痛的护理等,控制血压在100-130/70-80mmHg。结果:经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肺部感染2例,穿刺点局部血肿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认为控制和管理好血压是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成功的重要措施,通过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碧霞;李燕;王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HCV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发生过程的研究仍十分有限,也缺乏有效的保护性疫苗和治疗方案,目前治疗HCV主要是通过α干扰素(INF2α)与病毒唑(dbavirin)的组合疗法,现将我院使用重组人干扰素2b联合利巴韦林与聚乙二醇干扰素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抗丙肝病毒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做好临床护生带教工作的体会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作者:姚阿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煤矿职工低血糖症及预防教育

    目的:了解兖矿集团矿区职工糖尿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现状,加强低血糖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通过对兖矿集团职工713名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对低血糖事件进行预防。结果713例患者过去一年的低血糖次数是385人次,近一周115人发生轻微低血糖事件204次,近一月51人发生中度低血糖事件75次,近一年9人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9次。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过去一年中低血糖发生率较高。结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带来身心不良影响及较大经济负担。

    作者:董克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有自杀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并通过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护理;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有一定起因与规律性,“精神症状、情感障碍、不良生活事件”为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诱因,自杀时间夜晚(下夜高于上夜)高于白天;结论:对于精神病患者自杀应充分认识其诱因与规律性,通过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率提升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6例鼻内镜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与黏膜炎症状态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和窦腔黏膜炎症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采用鼻内镜术治疗,且上颌窦黏膜恢复状态较好的26例慢性鼻窦炎未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美蓝为示踪剂观察上颌窦的自然引流状态、引流部位,利用内镜对黏膜炎症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鼻内窥镜术后引流方式对黏膜炎症的影响。结果:根据术后观察发现,自然窦口后下方是上颌窦自然窦口引流的关键部位,本组26例患者黏膜炎症发生率为30.8%,其中黏膜水肿5例(19.2%),囊泡1例(3.8%),增生或息肉2例(7.7%)。从引流方式分析,正常引流患者并未出现黏膜炎症,黏膜炎症发生率高的是黏膜失用100%,其次为反向引流(50%)、蓄水池样改变(50%)、引流不能(42.9%)、多相引流(11.1%)。结论:鼻内镜术后若上颌窦关键的自然引流部位形成瘢痕或者出现损伤,很容易造成异常引流,上颌窦窦口过度开放,可能会导致上颌窦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术后上颌窦异常引流会大大提高黏膜炎症发生率。

    作者:蔡业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应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血压均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4.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离子治疗机在基层部队治疗20例腋臭的疗效观察

    2008年10月—2014年9月,我部卫生队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广西南宁科伦疗技术公司生产),治疗20例腋臭,经术后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永红;王慧琳;张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车队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医院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做好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后勤保障。但是由于驾驶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安全隐患意识薄弱,增强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队的重要的任务。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使得安全管理有量化的指标,便于统计和评估。

    作者:何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腰硬联合麻醉组分为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麻醉效果优26例,良4例,差1例,麻醉优良率96.77%;对照组麻醉效果优16例,良7例,差8例,麻醉优良率74.19%;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优良率100%,对照组肌肉松弛优良率为87.1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目的:探讨增殖相关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HH、EGFR和BCL2L12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SHH、EGFR和BCL2L1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胶质瘤细胞(P<0.001)。结论增殖相关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为针对胶质瘤干细胞的脑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颜小荣;张胜平;邓兴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会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1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宜教,术后加强观察,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亚松;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的参数调整及预后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62例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分,而对照组的起搏心率则设置为65次/分,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实验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同时可降低BNP,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00例相关资料,分别护理后按照文章护理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血管再通53例(再通率88.3%),死亡1例(死亡率4%),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方法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清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