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状况调查问卷分析

王春艳;李玉明;杜晓丽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社区, 患病率, 肺功能
摘要:目的:了解廊坊市部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严重程度,为社区COPD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阻塞性肺疾病负担研究(BOLD)问卷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廊坊市安次区永兴社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并以肺功能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结果:(1)该社区COPD患病率为9.62%,其中男性为12.77%,女性为7.49%,性别之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2)确诊为COPD的患者中,以早期患者为主,部分无呼吸道症状的居民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存在。(3)94.64%确诊为COPD患者为首次接受肺功能检查,91.07%为首次诊断为COPD。结论:该社区COPD患病率较高,漏诊多,肺功能检查率低;肺功能检查在COPD的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社区医师应加强社区居民肺功能监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越来越多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徐娟;孙惠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病人术后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术后镇痛泵减少了患者疼痛,提高了休息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我院骨科50例患者接受镇痛泵镇痛,并配合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应用镇痛泵治疗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6~79岁。其中髋关节置换10例,腰椎术后8例,上肢术后12例,下肢术后20例。镇痛方法:(1)静脉镇痛:将静脉镇痛泵连接在留置针上;(2)硬膜外镇痛:将药物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先自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剂10 mL,剩余药注入泵内,导管保留48~72 h后拔除。用流量控制药液流速,实现微量持续输入。在持续注药的基础上可以在麻醉师指导下自控追加药量。常用的药物杜冷丁、芬太尼、吗啡等。术后由麻醉师安放调整好后即可实施镇痛。本组50例中,45例生命体征未发现明显变化,镇痛效果好,睡眠质量改善,饮食习惯未发生改变;3例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2例效果不是很明显拔出镇痛泵的。

    作者:高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评价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期间行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的37例轻、中度小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伤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3周恢复自然外观。出院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37例患者均自觉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小切口口内入路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切口隐蔽,对下唇黏膜肌肉不会造成明显破坏,并发症少、简便易行,适合轻、中度小颏畸形的矫正,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正斌;梁红伟;张羽森;海莉;路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具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提前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是冠心病的较为严重的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病均为在院外突然发病,这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命安全,若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急救护理,不仅是赢得下一步有效治疗的关键,还可减少患者死亡率。而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来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具体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结果在收治的84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中,只有1例患者因突发并发症死亡,其他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其中有63人已经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氧气治疗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更快的康复。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时间是否大于12小时来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12小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12小时)不采取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栓塞再通率、出血率、心律失常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可得,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栓塞再通率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且并发症发生较观察组更多。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但其临床疗效也同样受患者年龄与梗塞部位的影响。

    作者:曲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淡护士心理压力

    目的:有效的降低护士心理压力,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并分析。结果大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工作中承受过度心理压力。

    作者:黄俊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院放射治疗室的设计对候诊区的影响

    目的:评价医院新建和扩建后的治疗加速器机房。方法:依据我国卫生防护的标准法规,考虑到放射线对非相关人员(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危害,对放射治疗室扩建后进行评价和防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医院放射治疗室外、候诊区规划扩建合理,考虑周全,有效地减少了非相关人员所受的辐射危害。结论:医院改扩建后的放射治疗室防护屏蔽效果良好,室外候诊区辐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作者:范力;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ICC置管的维护体会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的维护对于预防置管后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PICC置管后维护实施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结果:实施维护100人次后效果良好。

    作者:李秀凤;刘梦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家庭干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干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6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管理,采取社区家庭干预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管理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率(2.1%)低于对照组(1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引起高血压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家庭干预,有利于改善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虞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的效果,完善腹腔镜手术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程短、恢复快等优点,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除了要求医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实施手术外,还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中给予医生必要的支持,术后要按照医生要求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这对于顺利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0.4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A组,n=35),0.6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B组,n=35),0.8μg/ml布托啡诺+0.125%罗哌卡因(C组,n=40)。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EA剂量(1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术后PCEA,24h内随布托啡诺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布托啡诺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6μg/ml布托啡诺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作者:童德明;胡淑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从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96~396,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存在一定困难,致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更高。因而防治产后出血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的分娩人数2131人,其中剖宫产572人,阴道分娩1559人,产后出血120人,其发病率为5.63%,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华敏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继发真菌感染病因及有效治疗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来我院诊治的9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诊治资料,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结果:COPD的致病菌多为白色念珠菌、曲球菌等,其有效治疗药物为氟康唑,确诊要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痰培养的结果。结论:针对老年COPD 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先行确定感染病菌,然后针对性选择抗菌素药,结合综合治疗有助于疾病的痊愈。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BG、TG、TC、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7.25%,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以有明显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茹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痤疮临床分型的认识及治疗思路

    痤疮隶属中医“肺风粉刺”之证。是一种以毛囊皮脂腺为单位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部位以头面部、胸背部甚至颈项部为主,现今关于痤疮的治疗记载颇多,但中医对痤疮有明显疗效。

    作者:娄行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连用14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肌酸激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且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文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急诊患者回访对急诊护士工作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而急诊科作为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是医院中重症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所以,人们对日常紧急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我科对2014年1月-2014年6月的2500例急诊病人进行了电话回访或院内回访。

    作者:魏翠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门诊抽血处的排队系统的软件设计

    目的:门诊抽血处是大部分排队系统遗忘的角落,大多数年老患者都需要抽血检查,因此,有一个良好的排队系统,让患者可以坐着等待抽血,是医院服务人性化的体现。结果:实现门诊抽血处排队叫号,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优化抽血处的流程。

    作者:饶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论述中药有效成分酶法生物的转化

    在自然产物中提出有效物质,达到对人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全世界所关注,我国的中医药学渐渐的被世界的医学工作者们所关注。中药所含成分十分的复杂,在某些较名贵的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本身就不高,如果提取转化方法不当,就很难发挥出药物应有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通常为浸泡、煎、煮、熬等,提取率不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新的提取转化不断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酶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转化带来了生机,该技术的使用大的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使中药利用率大为提高。

    作者:耿宝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