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中成药药物组成对比到合理使用

浦方悦

关键词:中成药, 药物组成, 合理使用
摘要:原因: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目的:促进临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从中成药药物组成对比分析研究其各自的适应症。结论:使用中成药时应特别关注辨证论治以及合理配伍、规范使用等问题。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右侧交通性鞘膜积液合并股疝误诊为腹股沟斜疝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侧阴囊肿痛半月余于2014.3.22入院。半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坠痛,自行扪及阴囊内有鸽子蛋大小包块,站立时包块突出明显,平卧时不消失,伴有下腹牵涉不适及尿频、尿痛。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药抗炎治疗,疼痛有所改善,肿胀无改善,而来我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右侧精索鞘膜积液。门诊遂以“右侧精索鞘膜积液”收住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大小约3×3cm大小包块,质较硬,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侧阴囊皮温稍高,底部组织水肿,阴囊增大,扪及大小约8×4×3cm包块与睾丸相邻,睾丸附睾界限不清,触痛明显,平卧包块不消失,透光试验可疑,听诊无肠鸣。辅助检查: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附睾尾增厚,右侧睾丸上方囊性占位,大小4.5×1.5cm,右侧腹股沟区低弱回声团块3.2×1.3cm,肿大淋巴结?入院初步诊断:1.右侧睾丸鞘膜积液2.右侧附睾炎,3.睾丸肿瘤?行下腹部CT检查提示右侧睾丸体积增大,边缘尚清,其内份见直径约3.0cm的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似见包膜征象,其后份见斑片状等、低密度影,考虑右睾丸囊实性占位,右腹股沟区域见2.1cm ×2.8cm实质性结节影,考虑肿大淋巴结。血常规WBC3.76×109 Hb94g/l,CA-125151.4U/l,肝功白蛋白35.1g/L,总蛋白60.5g/L。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治疗,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阴囊及右腹股沟包块彩超提示右侧附睾、睾丸增大,紧邻右睾丸上方有大小3.9×2.8cm混合回声团,右侧腹股沟区可见6.1×1.9cm不规则液性暗区,与腹腔相通,查见腹水。液性暗区下方查见低弱回声团,大小4.2×3.0 cm混合团块,右侧股疝嵌顿?经普外科会诊,考虑右侧斜疝及股疝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探查。继续行抗炎治疗一周,行全腹及盆腔平扫加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腹水。右侧精索静脉曲张伴鞘膜积液可能;右侧股疝。乙肝标志物检查提示“小三阳”乙肝DNA检查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临床诊断:1.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2.右侧股疝3.右侧附睾炎4.肝硬化腹水5.乙肝。于2014.4.1在全麻下手术探查,术中先取右阴囊切口,探见右侧睾丸肿大,睾丸白膜与鞘膜明显粘连、水肿,睾丸上方有炎性组织块。精索鞘膜囊壁明显增厚,输精管、精索血管旁有一囊管样结构伴行,切开囊管样结构见淡黄色浑浊样液体涌出,内无肠管及大网膜等内容,故考虑交通性鞘膜积液。改行右下腹斜切口,打开腹股沟管,见内环口稍增宽。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管处探及一大小约3×3cm股疝嵌顿。行右侧鞘膜囊高位结扎、股疝切除及右侧睾丸切除。术后予抗炎、保肝及支持治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右侧睾丸附睾化脓性炎,鞘膜积液。患者切口甲级愈合出院。

    作者:吴金邦;唐文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

    客观分析了现存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以及科学地分析了造成了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可以采取的几类有效措施。

    作者:刘修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晚期早产儿的护理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晚期早产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护理,本组患儿除1例转院,1例放弃,其余4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认识晚期早产儿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促进其康复。

    作者:王克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敷贴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透明防水敷贴和棉质敷贴对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160例胃癌患者及消化道穿孔患者根据置管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为T组(透明防水敷贴组)和M组(棉质敷贴组),置管日期为单数进入T组、双数进入M组(T组和M组各80人)。在相应时间采集患者穿刺口周围3cm范围内皮肤表面物质做细菌培养,并观察使用不同敷贴的患者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 T组和M组均无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使用透明敷贴组患者菌落生长比使用棉质敷贴组患者菌落生长更旺盛。结论在患者无局部皮肤过敏反应的情况下棉质敷贴效果优于透明防水敷贴。

    作者:邓小变;何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制度的普及,病人运用法律武器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发展的脚步,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保证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治疗中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推拿部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痊愈质量。

    作者:游琼;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神经鞘瘤1例

    女性患者,71岁,因“上腹痛”住院,呈间歇性钝痛,多于进食后出现。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示胃体上段粘膜下隆起,直径约2cm,表面光滑,镜下诊断:胃粘膜下隆起。于2014年4月17日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体大弯侧后壁有一直径约3cm肿物,质地略硬,边界清,未见肿大淋巴结,距离肿瘤边缘约5cm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肿瘤及周围部分胃壁切除。见肿物位于粘膜下,呈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术后病理:镜下见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不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117(-),CD34(-),SMA(-),desmin(-),S-100(+),c -erbB-2(-),病理诊断:(胃大弯)神经鞘瘤。

    作者:姜浩;高德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加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纠纷呈大幅上升,如何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是我们每个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绳晋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对比效果。方法:COPD机械通气患者84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EEN支持,对照组采用PN支持。结果:实验组在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撤机时间3项指标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入住ICU时间及撤机时间,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作者:齐永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的调查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情况。方法以我院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整体上处在中等水平,年龄、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压疮防范意识相关护理行为整体上处在高水平,但术前护理行为得分处在低水平,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不同的护士,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需要采取术中压疮的相关培训工作所占百分比为100.00%。结论现状下,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同时关于压疮的术前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根因分析法在肿瘤儿科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儿科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方法:追溯性的分析本科2014年2-6月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患儿的资料,使用根因分析法确定根本原因,探讨导管断裂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本科2014年7-11月,PICC体外部分断裂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根因分析法作为科学的管理工具应用于发生PICC体外部分断裂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错综复杂,致病菌繁多。由于致病菌的不同,肺部感染可分为吸入性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1]。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预防和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故常用的抢救方法为气管切开术,该法可有效排出气道分泌物,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减少呼吸功能消耗。因此,如何有效避免气管切开后吸道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重点。

    作者:钟良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59例失眠患者实施健康护理

    睡眠是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的睡眠可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有效恢复,机体各系统功能趋于平衡。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历来为临床所重视。

    作者:张俊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房保健对乳头凹陷孕妇实行护理及预防产后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乳房保健对乳头凹陷孕妇实行护理及预防产后乳腺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79例乳头凹陷孕妇,根据孕期是否接受乳房保健护理干预分组。其中34例未接受护理干预者作为对照组,45例接受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孕产妇产后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头凹陷孕妇实行乳房保健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后乳腺炎,减轻产后痛苦,并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推广。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122例,通过胃镜检查,将其中5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抑胃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清热解毒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理改变恢复情况。结果122例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中有52例伴有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达42.6%;疗组患者中,显效者10例,有效者13例。其总有效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例、5例及19.2%,治疗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顽固性慢性咽喉炎患者,应首先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再进行咽喉炎的治疗。

    作者:刘昌荣;徐世伦;金剑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消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消泡剂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一个月内在我科进行胃镜检查的95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24例患者服用消泡剂,另外对照组233例直接行常规内镜检查。结果:研究组服用消泡剂后病灶显示清楚者587例.占81.1%,137例中度不干净,无一例重度不干净者。对照组重度不干净者58例。结论:消泡剂的使用可以使胃镜检查时的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不良干扰.增加了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陆静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心脏介入治疗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坏死。它的病死率极高。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CS),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AMI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安全有效可确保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改善A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一种重要措施。

    作者:刘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神经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20例。单药组:单纯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疗前后用HAMD、HAMA的减分率统计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75.0%,单药组有效率为4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AMD及HAMA减分较单药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卫美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因此,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是减少产妇术后并发。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膳食营养指导改善高血压的症状效果

    目的:探讨膳食营养指导改善高血压的症状效果。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接受常规药物联合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膳食营养指导,持续3个月。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减低的趋势(P<0.05),不过干预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低血压情况发生。结论:膳食营养指导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预防作用。

    作者:侯春霞;杨巧玲;刘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