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李萍;王正滨;赵诚;李美兰;王建美

关键词:超声检查, 腹壁瘢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I 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语义判断中选择与抑制机制的功能MRI研究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ER-fMRI)技术,探讨汉语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神经基础.方法对9例右利手的健康成人进行了侧抑制任务(flanker task)与汉语语义判断任务相结合的实验测试,同时采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①语义选择的相关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BA 6区)、右侧扣带回、左侧额中回(BA 9区)、双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左侧顶下小叶;②负责语义判断抑制功能的脑区主要有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下回.此外,随任务难度增大,前扣带回激活,而且从以右半球激活为主过渡到以左半球激活为主.结论 ER-fMRI可以对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有关大脑皮层区进行定位,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神经基础的重要手段.

    作者:郝晶;李坤成;王岩;陈骐;彭晓哲;周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研究

    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立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的需求和当前国际医药信息领域的标准概况;然后,论述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基本策略;后,讨论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方法路线、数字人体标准化论域确定和数字人体标准化概念建模,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房巨大血栓1例

    患者男,60岁,突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6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

    作者:申亚伟;程颜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促进我国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述评)

    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

    作者:王振常;刘中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共收集8例有下肢肿胀病例10人次行该方法检查.结果 10人次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轴位像显示良好,依据静脉横径增粗和静脉内充盈缺损均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较下肢静脉造影术和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方法易行、易普及.

    作者:吴新淮;王志文;常钧;胡可;张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犬额叶脑出血模型制做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0只,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3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右额叶皮层,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术后3 h CT显示血肿大小为(2.78±0.42) ml,MRI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术后第1~10天Purdy PD评分为(8.12±1.37)~(3.26±1.43).结论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稳定、可靠,其中注血部位、注血量、注血速度以及注血方式是影响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作者:贺丹;刘怀军;汪国石;李林芳;吴艳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39例,脑外型6例.结果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及形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尚爱加;安宁豫;程东源;许百男;周定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分析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累及鼻咽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或对称性黏膜软组织增厚,均伴不同程度慢性鼻窦炎.大多数病例咽缝间隙清晰(n=13),仅2例有颅骨破坏.鼻咽部局限性病变5例(局部肿块3例,肿块充填鼻咽腔2例);鼻腔鼻咽腔同时受累9例,其中以鼻腔病变为主5例,向后累及鼻咽腔前部,伴鼻前庭皮肤增厚1例.结论 NHL在鼻咽部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常呈多部位受累对称性分布,鼻部受累者可伴有皮肤的改变.病变局限者需与鼻咽癌等肿瘤鉴别.CT可显示病变范围.

    作者:张在鹏;龙清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颈内静脉血栓2例

    例1男,43岁,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血透患者,右颈内静脉拔管2月余.

    作者:周华;杨燕;苏安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研究,评价术中超声检查在病灶的定位,肿瘤边界的确定,监测术后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的发现率达到了100%.术中超声能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边缘.在术后对残余肿瘤的监测方面,超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术中超声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怡;王涌;杨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多普勒血流参数的变化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脑动静脉畸形(AVM)、烟雾病及脑动脉瘤的供血或病变动脉颅外段血管超声血流参数特点.方法患者组52例,其中CCF10例;AVM13例:主要供血动脉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AVM定为Ⅰ组,来源于颈内动脉系统的AVM定为Ⅱ组;脑动脉瘤12例;烟雾病17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正常对照组55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的大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①CCF患侧颈内动脉Vmin及Vmean升高,RI下降(P<0.05);②Ⅰ组位于小脑的7例中-特大型AVM,供血侧椎动脉的Vmax、Vmin、Vmean升高,RI降低(P<0.05);Ⅱ组位于顶、颞、额叶等部位的6例中-大型AVM,供血侧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③脑动脉瘤载瘤侧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④烟雾病患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Vmean降低,RI升高(P<0.05).结论 CCF、烟雾病及位于小脑中型以上的AVM的供血或病变动脉颅外段血管超声血流参数的变化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病提供参考.

    作者:周晓彦;段云友;阮骊韬;曹铁生;刘禧;魏娟;吕发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胎儿筛窦囊肿1例

    孕妇,24岁,孕27周.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胎头双顶径76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右左眼眶鼻侧下方分别见16 mm×15 mm、15 mm×13 mm大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见图),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分析55例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和其中32例的CT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切除标本中肿瘤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 结果 5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1.8%.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或CT示纵向直径≥5 cm、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X线表现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意义.胃壁增厚的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证明,气钡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以及CT示肿瘤纵向直径≥5 cm、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进展期胃癌其恶性程度更大,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李耀东;郭顺林;赵鹏普;王文辉;张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结节CT三维血管重建的技术和方法

    目的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增强后35 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质量良好19例,其中14例恶性结节中,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良性结节5例,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①层厚3~5 mm,螺距1.2~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且层数不会过多;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作者:刘斌;杨明;储成凤;徐秋贞;张俭;郏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曹明阁;张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胎儿面部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Voluson 730 pro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63例孕22~40周的胎儿面部结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结果 163例中发现唇裂(含腭裂)6例,眼间距增宽1例(唐氏面容),独眼1例,面部复合畸形1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是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丽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超诊断过敏性紫癜致胆囊腔出血1例

    患儿女,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7天,皮疹5天入院.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银;赵夏夏;孟颖;吴景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静脉血流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肺静脉血流方法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患病组于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应用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方法比较,同时与3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患病组据心室负荷分左心型和右心型.结果左心型术前D波增高,S/D与TS/TD比值下降,术后S波D波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S/D比值增加,TS增加,TD减低,TS/TD比值增加.右心型术前S波增高,S/D比值增高,TS/TD比值下降,术后D波速度增加,S/D比值减低,TS/TD比值增加.患病组中71%二尖瓣口血流E/A比值正常,其中92%通过肺静脉血流频谱TS/TD比值异常检测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56%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异常.结论肺静脉血流方法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前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可鉴别二尖瓣血流E/A比值假性正常.

    作者:马桂琴;李仲智;杜忠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1~1.5年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包括实验组16只,每周两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在给药2、4、6、8周周末各处死4只;对照组:4只,在2、4、6、8周周末各处死1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灌注检查,经耳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 mgI/ml,剂量2 ml/kg,速度1 ml/s.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Perfusion,PEI,PTT,MTT等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在给予激素后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股骨头内峰值增强值和平均通过时间仅在给药后4周有所下降.给药2周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CT动态灌注各参数与空骨陷窝率没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够很好地发现股骨头血供的微循环变化,大量应用激素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减低,并随着激素应用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减低至正常的60%,提示有股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董越;吴振华;范国光;郭传骥;程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对子宫肌瘤治疗后的临床及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观察.方法 65例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一侧经皮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每个病人随访3~12个月.结果 48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B超或MRI复查肌瘤缩小率为97%,无一例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俊;刘晋波;王文新;高萍;吴新淮;高莉莎;窦彩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