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进我国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述评)

王振常;刘中林

关键词:头颈部, 诊断和鉴别诊断, 影像学研究, 组织结构, 胸廓入口, 临床表现, 检查技术, 多样性, 杂化, 咽喉, 血管, 通道, 神经, 颅底, 口腔, 解剖
摘要: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筛窦囊肿1例

    孕妇,24岁,孕27周.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胎头双顶径76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右左眼眶鼻侧下方分别见16 mm×15 mm、15 mm×13 mm大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见图),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人中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高分辨力血管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包括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即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及反应性充血(反应性充血大血流量与静息血流量比值);心脏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FMD%和反应性充血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伴心室肥厚组FMD%及反应性充血低于非肥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临界相关.结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在高血压病生理机制上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需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考证.

    作者:黄葵;勇强;李治安;孙慧;厚磊;贾妍娜;赵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CT灌注成像是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对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有助于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的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各种肝脏病变的灌注成像特点.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通气MRI研究进展

    肺通气是人体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评估肺部疾病的通气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检测肺通气的方法较多,但MRI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现将近年来应用MRI进行肺通气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晓明;张志琴;郭佑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目的探讨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干颅标本8个,离体鼻骨16个(8对),均行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结果在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中,鼻骨孔均可表现为线样骨质不连续.结论鼻骨孔是鼻骨上一对正常解剖结构,在CT上与鼻骨骨折表现相似,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对于鼻骨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张瑞禄;孙东辉;何岸苇;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肿瘤43例,内翻乳头状瘤12例(其中恶变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鼻腔癌19例.结果 12例内翻乳头状瘤均为单侧病变,12例肿物均位于鼻腔外侧壁,10例良性内翻乳头状瘤中,肿物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9例(90%),10例(100%)边界清晰,无明显外侵征象,密度均匀8例.12例淋巴瘤中,单侧病变10例(83.3%),9例(75%)位于鼻腔前部,9 例(75%)侵犯鼻翼、颜面部皮肤,6例(50%)皮下脂肪层消失,骨质侵蚀变薄3例.鼻腔癌19例,单侧病变13 例(68.4%),形态不规则、明显外侵18 例(94.7%),溶骨性破坏15 例(78.4 %).结论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淋巴瘤、鼻腔癌有不同的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鼻腔各种常见肿瘤.

    作者:刘媛;罗德红;李琳;姚雪松;孙伟;吴宁;周纯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生物凝胶注射法隆乳声像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56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我院美容科,其中42例(63只)在我院行HPG注射隆乳术,14例(28只)在外院行HPG注射隆乳术后转诊我院美容科,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2.64岁,术后时间四周至两年不等.

    作者:郑大伟;陈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薄层解剖断面与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基础上的心脏三维重建

    目的利用薄层断面解剖和多平面TEE技术完成心脏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为心脏的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心脏的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TEE二维图像输入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完成心脏及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并将二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心脏连续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成功地重建出了心脏及其内部结构,二者具有良好的对照性.结论在多平面TEE基础上重建的心内三维结构清晰、生动;在断面解剖基础上完成的心脏三维重建较TEE更为细致、完整,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TEE三维图像.

    作者:郭燕丽;张绍祥;刘政;刘正津;谭立文;李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I 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萍;王正滨;赵诚;李美兰;王建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监测移植肾术后妊娠1例

    患者女,32岁,于1997年11月26日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作者:徐夙媛;黄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房巨大血栓1例

    患者男,60岁,突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6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

    作者:申亚伟;程颜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39例,脑外型6例.结果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及形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尚爱加;安宁豫;程东源;许百男;周定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类大脑皮层对人物肖像和风景识别的fMRI研究

    目的探讨人类大脑对物体的识别功能区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位置.方法使用了三种黑白图片:人物肖像、自然风景和打乱的图片给9例均为右利手的正常人观看,同时用1.5 T MRI仪采集实验对象的解剖像、三维全脑结构像和功能像.实验结果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 (AFNI)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在腹侧颞叶(梭状回)后部存在两个相邻的区域分别对风景和人物敏感,其中靠内侧的区域对风景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靠外侧的区域则对人物刺激的反应更强;而且风景相关区域和人物相关区域呈现出从内侧到外侧的一种渐变过渡的分布.结论尽管参与人物视觉加工的脑区和参与风景视觉加工的脑区对不同的两种刺激的反应强度有所不同,但两个脑区并不截然分开,而是连续分布并相互重叠的.

    作者:柯维旭;李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Friedman分期与Lund评分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分期、分型及定量分析,有利于选择术式及彻底清除病变.

    作者:刘亚群;张杨;王鲁中;崔凤玉;张玫;韩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7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36只,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D组12只,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30 min、1 h、2 h、3 h、和6 h行T2WI和DWI检查,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4.0 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0.51~0.55 mm;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25%提高至83.33%.结论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韩鸿宾;刘洪东;郎宁;裴新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目的以肝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为对象,研究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肝癌模型裸鼠28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每隔2天局部注射1次,共3次.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第一次注射后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裸鼠,分别依次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成实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第一次注射后,治疗组病理切片报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坏死脱落,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检查及白细胞计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肿瘤血供障碍是一重要作用机制.并且该药无明显肝、肾毒性.

    作者:崔立刚;张武;王金锐;赵蕊;叶嗣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对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肝癌患者,选择了8个病灶接受HIFU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磁共振(MRI)、血清肿瘤标记物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等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MRI表现:病灶由治疗前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变成治疗后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病灶完全覆盖)或高低不一的混杂信号(病灶部分覆盖),呈现完全或部分凝固性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由治疗前的信号强化,变成治疗后的信号强化减少或消失.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重要脏器功能明显异常和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U治疗肝癌局部疗效明确,且安全、可行,为临床无创性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郭发金;杨杨;张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早期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1例

    孕妇24岁,17周妊娠,B超检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厚2.3 cm,羊水大径4.8 cm,于胎儿胸腹腔见4.2 cm×3.0 cm无回声区,将心脏向前挤压,胎儿心肾正常.

    作者:李小英;雷晓莉;瞿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研究

    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立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的需求和当前国际医药信息领域的标准概况;然后,论述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基本策略;后,讨论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方法路线、数字人体标准化论域确定和数字人体标准化概念建模,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眼眶扁平肥厚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眼眶外壁蝶骨大翼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0例眼眶蝶骨大翼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其中9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 及MRI常见的表现为蝶骨大翼增厚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均可见中等到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楚显示蝶骨大翼骨质改变,MRI显示软组织清晰,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爱英;王振常;杨本涛;鲜军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