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目的:分析研究复杂性视网膜脱落离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的体会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采用被动体位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以患者采用不同的被动体位,观察患者术后的效果。分析研究复杂性视网膜脱落离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的体会。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患者的视网膜恢复良好,36例患者的眼视力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有12例患者在手术前后视力没有发生变化,5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眼压身高现象,但是在降压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不影响患者的正常视力。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在2-15d,平均住院时间为7.2±1.6d。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被动体位护理有助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潘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到医院治疗乳腺癌的120女性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方法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应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应用传统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证明观察组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治疗乳腺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炳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我科对2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要点进行回顾。结果:患者在短时间内解除痛苦,病情的到控制。结论: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及解除疼痛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祝怡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在体内许多组织广泛发生,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分子被糖化后终形成稳定的、不可逆的、棕色带荧光的 AGEs。AGEs 形成后继续与蛋白质结合,致使蛋白质结构、机械强度、溶解性和配位结合等性质均发生改变;AGEs 分子之间还可以通过交联形成自身大分子物质,沉积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和病变,从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肾血管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有许多中药具有显著的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功效,可被利用和研发通过抑制或拮抗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分子机制来发挥它们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作用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作者:舒慧;舒思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造口患者术后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50例造口患者进行的护理指导及术后健康宣教工作。结果42例造口患者经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和耐心的指导,出院后均能正确掌握人工肛门的自我护理技术。结论对于造口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认知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方法:首先,采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板蓝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采用鸡胚法对板蓝根中活性成分进行检验。后,确定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成分。结果:板蓝根中分离得到了3中化合物,分别为2,4(1H,3H)喹唑二酮(I)、表告依春(II)和、靛玉红(III),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实验探究结果显示表告依春(II)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表告依春(II)是主要的抗流感成分之一。
作者:邓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究血液净化在治疗急性肾衰竭方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ICU 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 IHD 组和 CRRT 组,分别进行间断性血液透析(IH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和血肌酐好转情况、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HD 组及 CRRT 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和肌酐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和血肌酐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HD 组总有效率为67.65%,与 CRRT 组的73.53%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于急性肾衰竭具有较高的疗效,但不同种类的净化治疗在治疗该病症方面存在一定的效价差异,应结合临床多方面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主要为全乳切除,本文将对加速部分乳腺放疗对保乳术后再次保乳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史学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患者,丁梦玖,男,31岁,汉族,已婚,因“腹痛12小时余”急诊收住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急诊拟“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6℃;P 133次/分;R 24次/分;BP 90/60 mmHg;患者神志清楚,烦躁不安,痛苦貌,无贫血貌,心肺(-),腹膨隆、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全腹肌卫,可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约12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1.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血生化:血糖13.62mmol /L、阴离子间隙23.60mmol /L、肌酐218.0mmol /L。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性腹穿抽出大量暗黑色血性液体。入院后立即予以开通补液通道,积极抗休克治疗,待患者休克好转后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长度变短,外观呈螺旋状,位于中线右侧,回盲部位于剑突下,游离度较大,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扭转小肠肠管呈黑色伴恶臭,根据以上情况考虑患者为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引起的肠扭转伴肠坏死。用纱布条结扎坏死肠段肠管系膜后分次离断坏死肠管,全长约4米,大量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至澄清,将剩余小肠行端端吻合。将肠管按正常解剖位置复位,盲肠、升结肠固定于右侧后腹膜。术后予以补液、抗炎、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术后7天拆线后痊愈出院。
作者:姚尧;张应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社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的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经医师同意回家初次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在患者回家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无定期随访,另一组为观察组,在患者回家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和走访)主要包括指导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胰岛素管的保管方法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的胰岛素的保存、排气、摇匀、调整剂量等方面的依从性以及2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的管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错误的人数远远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管理效果明显,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
作者:季珍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瘤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地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颈部感觉异样、切皮下结节比例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相比于传统手术,疗效更加,更具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笔者在2002年至2013年十余年期间,根据经验用古方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之痛经,效果显著。现讨论如下:
作者:杨祝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1例37指行再植手术的患儿针对病情,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结果:29例35指再植存活,2例2指坏死。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密切观察血液循环,及时处理动、静脉危象,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任雪丽;郭香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腕管综合征(CTS)即腕部正中神经卡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腕管内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神经支配区域各种疼痛或麻木症状。腕管神经综合征常被误诊为风湿病、末梢神经炎或者狭窄性腱鞘炎、颈椎病等,甚至误诊为神经衰弱等。随着使用电脑人群的,增多,发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CTS 是周围神经卡压中常见的一种,也是早用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确诊的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患者具有一定的神经电生理特点,采用神经传导测定技术对腕管综合征,进行诊断,具有无创、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术中运用动态神经电生理监测。
作者:吴霞;邓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除季节、地理、环境外,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也很重要。护理工作贯穿昼夜,根据时辰施护,既是中医护理特色,也充分体现出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昼夜的变化伴随着阴阳的此消彼长,由于天人相应,阳气在白昼偏盛且趋于表,夜间偏衰而趋于里,故疾病在一日内也就呈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为加强夜间病情观察和护理提供了依据。中医护理的基本特性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并始终贯彻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求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重,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马婷;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脑膜瘤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舒适护理理念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脑膜瘤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4例)和干预组(3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对照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护理后其 SDS 和 SAS 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脑膜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白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评价三种方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以 TP -ELISA、TPPA 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RPR 做非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结果:TP -ELISA 法检测出梅毒阳性49例;用 TPPA 法检测出阳性49例;用 RPR 检测出阳性为45例;TP -ELISA 法检测出一期梅毒(30例)的阳性29例;二期梅毒(17例)的阳性17例。三期梅毒(3例)阳性为3例。用 TPPA 法检测一期(30例)的阳性有28例,阳性率为93.3%,二期(17例)的阳性有17例。三期梅毒(3例)的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0%。用 RPR 法检测出一期(30例)的阳性有24例,阳性率为80%,二期(17例)的阳性有17例,阳性检出率为100%。三期(3例)的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66.6%;通过 TP -ELISA 法检出愈后的全为阳性,TPPA 的阳性11例,RPR 法的阳性为3例,9例为阴性;结论: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 TP -ELISA 和 TPPA 或 RPR 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作者:杨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矫正效果。方法:选择2012.02-2014.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均接受改良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0.5年。结果:术后早期全部老年患者下睑内翻倒睫症状得到矫正,刺激症状完全消失。随访0.5年未发现复发的病例,复发率为0%。结论:改良式眼轮匝肌重叠缩短术较改良前更加简单易行,轮匝肌不容易滑脱,远期复发率为零,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临床上有许多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需要下胃管进行鼻饲饮食,还有一些外科手术后或者腹部疾病的的患者也需要下胃管接负压进行引流胃内容物或胃液,保留胃管时间少则3~5天,多则数月,这期间如果胃管固定不牢固,患者翻身、起床等活动容易将胃管脱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再次下胃管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赵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 -PCR 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 Oct4、Nanog、Sox2、Nestin 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 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 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 -PCR 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 Oct4、Nanog、Sox2、Nestin 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刘畅;陈少宏;李翠平;陈文捷;张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