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试管婴儿孕妇心理特征分析及其护理措施

洪雪蓉

关键词:试管婴儿孕妇, 孕妇心理, 特征分析, 围生期, 试管婴儿技术, 自然周期, 医护人员, 心理问题, 相关分析,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护理干预, 护理对策, 孕产妇, 不育症, 美国, 福音, 夫妇, 不孕, 安全
摘要:1978年,Sleptoe 和 Edward 采用自然周期取卵,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在美国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此项技术,随着近年来试管婴儿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许多患不孕或不育症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同时这些孕产妇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指导。为此,我们通过对围生期试管婴儿孕妇心理进行相关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协助试管婴儿孕妇安全渡过围生期,取得满意的效果。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左肾血管变异的解剖学观察

    在解剖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具老年男性标本存在左肾血管的变异,为了给临床肾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左肾长91.8mm,宽21.8mm,厚19.2mm。左肾静脉主干由上、下两支肾静脉汇合而成。上、下两支汇合后,斜向内上方,注入下腔静脉。左肾静脉主干长43.5mm,直径14.5mm。左肾静脉上支长25.5mm,直径7.1mm。左肾静脉下支长17.1mm,直径7.5mm。左肾动脉主干发出3支动脉入肾门,且下支又分了一支小动脉入肾。左肾动脉主干起自腹主动脉,左肾动脉主干长24.1mm,直径6.9mm。左肾动脉上支在左肾静脉上支下入肾,左肾动脉上支长26.5mm,直径4.8mm。左肾动脉中间支在左肾静脉上支表面入肾,左肾动脉中间支长27.5mm,直径4.5mm。左肾动脉下支在左肾静脉上支表面斜向下方入肾,左肾动脉下支长27.2mm,直径4.1mm。下支分出的一支长13.1mm,直径2.2mm。本例报道提示了在进行肾脏外科手术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肾血管的变异,避免因血管变异而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冯志鹏;李婷;张亚慧;魏铭;莫孙蓉;隆燕;刘阳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 ICU 病人褥疮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 ICU 病人褥疮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 ICU 病人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褥疮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褥疮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褥疮发生时间为(9.89±3.29)d,显著高于对照组(4.55±1.9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 SAS 及 SDS 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ICU 病人褥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干预更显著,且病人心理状况改善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 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探讨 ICU 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 ICU 科132例重症病人实施了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结果:本组132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患者,均无感染、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操作简单快捷,适合 ICU 急、重、危等特点。

    作者: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气囊尿管由于它有使用方便、型号齐全、不易滑脱,避免尿液外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遇到拔管困难很少见。现将工作中遇到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谢昕;康阳;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 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ICU 的病人因病情危重,常常因病情需要而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当患者病情平稳、符合拔管指征后,医务人员会有计划的给与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但是在临床会出现一些患者因不能忍耐气管插管自行拔管、气管插管固定不当脱落、患者躁动引起气管插管弯曲打折影响通气紧急拔管、大量分泌物堵塞气管中而又不能清除出来时给予强行拔管。以上发生的情况均属异常拔管,临床上称之为非计划性拔管[1]。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对 ICU 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 ICU 病人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析糖化血红蛋白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者及糖代谢异常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因素。方法将982例体检人员分为血糖正常组及糖代谢异常组,比较两组不同体重指数 HbA1c 水平。结果血糖正常组中,随体重指数的增高而增高。血糖代谢异常组中,情况与血糖正常组相反。结论血糖正常人体重指数对 HbA1c 水平有影响,而血糖代谢异常人群 HbA1c 水平与不受这些因素影响。

    作者:蒋开慧;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者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可行性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产褥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人数为65例(92.8%),对照组为51例(72.8%);观察组病人满意66例(94.2%),对照组病人满意32例(45.7%);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4±5.0天,对照组为9.2±4.1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佳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圈,起源于1950年 Deming 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1954年Juran 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创立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企业质量中效果显著,后被用于医院质量管理。品管圈活动是指为解决工作岗位上的问题,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自发组成圈(小组),针对所选定工作中的问题,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团队力量,发动群体智慧,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探求有效对策,改善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以激发成员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工作场所关键性问题,使成员因解决了问题而体验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郭智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总结用药行为指导措施。方法将社区2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生理维度进行评分,试验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P <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从情志、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展开的综合辨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萍;余华;张泽菊;王梅梅;张先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大医保"体系下统一标准的单病种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索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在单病种费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实施了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的职工医保组与新农合组与居民医保组(对照组)的病种从自付比例、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综合比较。结果:职工医保组自付比例、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临床路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有效的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作者:赵希;全韩;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初探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5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心理和生理均达到佳状态,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林艳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并进行尿检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使用尿液干化学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尿沉渣镜进行白细胞检验,并对两组白细胞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白细胞检验的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8%、61%,明显高于研究组白细胞检验的5%及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能够有效降低其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提高白细胞检验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取得较好的检验效果。

    作者:陈露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和多发的腹部外科疾病。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但是很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诊断上有所困难。同时因老年人因其自身的特性,使老年急性阑尾炎在诊治上也有所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经手术证实急性阑尾炎的5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谭恩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6例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分组研究,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探讨。6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医护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能有效提高抢救率,降低肺部感染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湘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论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进行检查的重要性

    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婚前以及孕前进行优生健康检查,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医学手段,对备孕夫妇进行健康检查,若是发现有影响结婚或者是生育的疾病,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还需要向这些夫妇提出能够促进优生优育的医学建议。本文将针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前后对于优生优育知识的认识、行为以及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柏义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例胃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除了给予身体上的照顾外,对患者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可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疼痛,同时可降低患者家属悲伤情绪,更好的配合护理,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里,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1]。

    作者:刘期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干扰电疗法结合肠道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电疗法结合肠道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将脊髓损伤伴便秘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干扰电疗法和肠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脊髓损伤后常规肠道护理和康复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 Cleveland 便秘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Cleveland 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电疗法结合肠道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便秘程度。

    作者:潘冠文;阳庆军;戴金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科学教学中穿插课间见习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在儿科学教学中实施课间见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50名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学生,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察组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课间见习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总及格率为84%,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总及格率为96%,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对教学满意度为49%,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9%,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学教学中穿插课间见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向柯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快速型心房颤动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内科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共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和护理后,心室率下降至(80.54±4.46)次/min,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93.72±3.24)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室率为(97.13±6.67)次/min,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1.05±4.17)分。观察组患者的心室率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从用药护理、穴位按摩护理及注射护理等方面,对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进一步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正容;邓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原因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1-2013年368例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了1-4年的随访,总结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复发原因。结果发现有1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2.99%。分析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因,总结有4个方面的原因:(1)未能彻底处理术前并发症;(2)手术技术上的错误;(3)术前诊断的错误;(4)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休息不当等。结论认识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有利于降低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德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