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鹏;李婷;张亚慧;魏铭;莫孙蓉;隆燕;刘阳名
目的:了解不同材料及类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栓丝结扎法来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来进行修复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复查,实验组牙齿松动度(0.25±0.08)mm明显小于对照组(0.30±0.11)mm,且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牙周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丽雷;姚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美学是一门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的客观标准,培养人的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哲学科学。美,充满人生的每个角落,作为服务于人类的健康的护理工作者,更是无处不存在美的旋律。我们护士应有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仪表,要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语言上要保持科学性、艺术性、灵活性、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相统一,从情感上感染病人,给病人美的感受,使他的生活在美的情境里,得到美的熏陶,才能激发病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得到良好的心境,调整病人的心理平衡,运用美学知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夯实护理基础,对病人进行美学服务,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聂国丽;耿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中青自身对冠心病防治能力的有效方法,降低疾病复发率。方法: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对45例辖区内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45例病人均提高了冠心病医疗保健知识,促进了疾病康复,降低了疾病复发率。结论: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及时科学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掌握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对赤峰市松山区,克什克腾旗原大骨节病区开展病情监测共1500名儿童进行拍 X 线右手片进行鉴定。结果监测1500名儿童中,共检出1名骨端 x 线阳性Ⅰ度病例,X 线阳性率为0.07%,达到国家稳定控制标准。结论说明在原病区中还有大骨节的致病因素。还应加强监测,找到致病因子,为更好防治大骨节病,消除大骨节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晓清;刘鸣寒;林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这个重要实验课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向导的学习(PBL)’教学模式,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方法:以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机能实验;结果:PBL 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机能实验的兴趣,解决实验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促进当代教育模式的改革,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医学教学模式!
作者:曾胜;陈俊毅;王娟;郭慧;段若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7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三周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的好转幅度优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积极的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从基础护理到高级护理,从衣、食、住、寝、便到专人看护、情志护理、文娱活动等,对痴呆老人进行尽可能的全面护理,以期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作者:杨银霞;徐雪敏;汪琳;王君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来自临床53岁成人智齿阻生异常口腔数字扫描影像图(2014021207号)进行考察。发现上颌左右智齿伏生,牙冠与第7牙根形成阻生;右侧智齿为埋伏倒生姿势,牙根朝向外上,牙冠朝内下,与相邻第7牙根形成阻生,下颌左侧智齿水平阻生,已造成第7牙颈外侧挤压性畸形。该资料具有解剖学意义。
作者:易一平;郭智;赖育鹏;郑英平;雷涛涛;黄玮轩;朱涛;胡杰;吴长初;宋昱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占高血压的95%以上,目前已成为大的导致死亡的单一因素,它是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疾病及心衰的潜在危险因素,它可引起多器官损害。本人学习了近年来西医、中医及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文献,以供临床诊治参考。1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及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绝大多数患者中(95%以上),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联盟(WHO /ISH)1999年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为: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140 mmHg 或舒张压(DBP)≥90 mmHg,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再分1、2、3级。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 和舒张压<80 mmHg。
作者:彭长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其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近几年来,我院出现的14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10例产后大出血,3例胎盘植入出血,1例晚期宫颈癌出血),应用 Seldinger 技术,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结果:所有患者的插管均取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出血情况得到控制。经研究分析发现,14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主要的发病原因为产后大出血;患者通过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体内β-HCG 水平均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手术平均时间(66.34±5.31)min,住院时间(4.66±1.07)d。结论: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性小,止血速度快,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左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42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讨论了术前心理护理、血管造影的护理、术前相关完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表明术前对动、静脉造影的护理配合和术前、后对患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胡琼;褚婕;胡德英;胡猛;谷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冷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要眼部整形美容的患者53例,分为两组。两组均按需求选择合理术式,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应用冷疗法处理,对比两组疼痛情况、局部肿胀消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完全恢复自然状态时间。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术后疼痛相对轻微,不需应用止痛药,无不良反应发生,肿胀消除时间与恢复自然状态时间大大缩短;对照组疼痛尤甚,肿胀明显,89.66%的患者需要应用止痛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3%,肿胀消除时间与恢复自然状态时间相对较长。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应用冷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肿胀,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恢复时间,操作简单便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芮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RIA 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PDGF、HA、LN、PⅢNP、Ⅳ.C 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各组PDGF 及所测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PDGF 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9、0.353、0.785、0.758,P 值均<0.05。结论:PDGF 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且 PDGF 水平升高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 PDGF 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刘伟;陈玉芬;蒋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工作的缩影。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征,运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才能与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救护质量。
作者:何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院运行的过程中离不开固定资产的支持,可见固定资产在医院中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还经常的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是现阶段医院部门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作者:林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丹参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iviamiI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临床之常用药物,已被现代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究所证实活血化瘀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丹参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 B(LSA -R)等。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变、肝癌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作者:柴晓东;孙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社会公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了一个制度探讨的课题,当前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既包含护理人员素质的不足也包括护理人员数量的欠缺。本文将主要以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现状与对策分析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朱俐;胡建美;段雪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神经外科 ICU 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及昏迷患者,鼻饲营养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营养支持起重要的作用。现临床上多用普通胶布固定鼻饲管,但由于皮肤汗腺的分泌、患者躁动、胶布与皮肤之间有缝隙等原因常使固定效果不理想,鼻饲管极易受到外力牵拉而脱出,甚至有个别患者对胶布有过敏现象,使局部皮肤易红、肿甚至破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惠芳;陈玉珍;康丽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应用研究和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158例发热或者三系异常患者研究血液样本为实验组,并选择158例的正常标本为对照组,对所有标本进行血涂片和瑞氏染色,并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染色镜检的阳性率为74.7%,对照组人员的阳性率为13.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形态学的检查,同时制定相关措施,防止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的出现,使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并较少医疗费用,减少不良影响。
作者:吴学军;骆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体温监测是病房护士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体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然而现在病房病人体温的监测过程中许多病人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目的:从60个在院病人的问卷调查充分征求病人的意见的基础之上通过医生护士讨论协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新的体温监测方案。方法:对病房60个在院病人下发体温监测改进调查表通过两种体温监测方式对比分析的方式。结果:8个病人不在乎什么样的方式监测体温,38个人希望每天监测一次体温,10个人希望每天监测2次体温,2个病人希望每天监测3次体温,2个病人希望每天监测4次及以上的体温。结论:48人都只希望每天监测1-2次体温,除了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外,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每天体温监测的次数。
作者:张艳;龚祖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