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丽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9%)显著优于对照组(8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X2=6.0077)。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的患者,对其进行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凌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38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病人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的38名急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仔细调查患者的情况,并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医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相关经验;患者病史收集方面有较大困难;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难以区分。结论:要减少消化内科急性腹痛误诊率,就要对病人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了解、重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医生注重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等。
作者:鲍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护理风险。在医院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各项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各大医院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作者:吴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呼吸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受食道癌切除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2%(P <0.05);观察组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82%(P <0.05)。结论:对食道癌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傅晓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将121例 CIU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对照组采用非索非那定每日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停药4周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2、4周及停药4周后,症状积分二组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二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 CIU 效果比每日疗法更好,复发率更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佳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柔性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供应室的管理状况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出供应室柔性管理理念,并分析其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供应室管理中有效加强柔性管理能够适当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增进护士工作的积极态度,加强供应室的科学凝聚力,对于临床应用意义重大。结论:加强柔性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以及提高供应室工作效率意义深远。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效激发护士潜能,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作者:罗琼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方法:首先,采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板蓝根的成分进行分离,然后,采用鸡胚法对板蓝根中活性成分进行检验。后,确定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成分。结果:板蓝根中分离得到了3中化合物,分别为2,4(1H,3H)喹唑二酮(I)、表告依春(II)和、靛玉红(III),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实验探究结果显示表告依春(II)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板蓝根中的活性成分表告依春(II)是主要的抗流感成分之一。
作者:邓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分成保乳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保乳术组患者在术后定期随访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 MRM组;存活率与乳房美型效果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并发症少、疗效显著,近远期疗效均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张明;信洪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通过在我院手术室剖宫产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沟通,优化住院环境,采取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结果在剖宫产手术中护理全程体现出了人文化,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整体形象与素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结论通过开展人文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使医院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吴燕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脊椎血管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探究针对该病的介入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脊椎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 X 线、CT和核磁共振表现,分别探究出了各种方法下的成像特点。该31例患者全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的介入治疗方式,分析治疗效果。结果:X 线表现为栅栏状改变或蜂窝状改变;CT 成像表现为网眼状改变并混有低密度脂肪变;核磁 T1WI 表现为混合高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所有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疼痛感均在当天消失。结论: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在临床中得到满意的效果,值得普及推广。
作者:吉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患者面部往往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造成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使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有所提高,常表现为一侧面肌麻痹。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以及按摩、理疗等。虽然治疗方法繁多,但仍有少数患者久治不愈。因此康复治疗是面瘫恢复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在疾病的早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都非常重要。因此周围性面瘫的康复及护理在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戚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江梦雪;王芸;陈俊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需取出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妇女,对其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顺利取器39例,取器困难10例,1例因宫内节育器嵌入肌层过深取环失败。结论为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器成功率可在术前做好各项检查与准备工作。另外,把握佳取器时间及注意事项,选取适合的取器方法进行手术;可适当选取软化宫颈类药物于术前服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拉提帕·德力木哈买提;古丽娜尔·黑扎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3例 C 臂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性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强调心理护理,并相应的体位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健康指导,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结果53例患者均在术后1~3天内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无神经损伤、脊髓压迫等并发症。结论重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作者:蹇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意义。方法强化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注重康复指导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15例,部分恢复23例,死亡2例(脑疝)结论系统的预防,治疗,观察坚持康复是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东霞;全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48例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急诊科实施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医院常见的急诊之一,只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逆转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康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患者,丁梦玖,男,31岁,汉族,已婚,因“腹痛12小时余”急诊收住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急诊拟“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6℃;P 133次/分;R 24次/分;BP 90/60 mmHg;患者神志清楚,烦躁不安,痛苦貌,无贫血貌,心肺(-),腹膨隆、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全腹肌卫,可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约12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1.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血生化:血糖13.62mmol /L、阴离子间隙23.60mmol /L、肌酐218.0mmol /L。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性腹穿抽出大量暗黑色血性液体。入院后立即予以开通补液通道,积极抗休克治疗,待患者休克好转后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长度变短,外观呈螺旋状,位于中线右侧,回盲部位于剑突下,游离度较大,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扭转小肠肠管呈黑色伴恶臭,根据以上情况考虑患者为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引起的肠扭转伴肠坏死。用纱布条结扎坏死肠段肠管系膜后分次离断坏死肠管,全长约4米,大量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至澄清,将剩余小肠行端端吻合。将肠管按正常解剖位置复位,盲肠、升结肠固定于右侧后腹膜。术后予以补液、抗炎、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术后7天拆线后痊愈出院。
作者:姚尧;张应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生活质量的定义人们对如何定义生活质量存在较广泛的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生活质量是一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心理、社会、躯体角色与社会功能诸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评价生活质量的这一定义较偏重于个体的主观生活质量。
作者:陆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护士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的妇产科护士80名,对其实施生活方式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调查,计算每个维度的得分,分析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生活方式的自我实现、运动保健、职场安全、人际支持发展与职业倦怠的情绪疲惫均呈现出负相关(P <0.05),与个人成就感呈现正相关(P <0.05)。结论:妇产科护士的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程度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会让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并加深其程度。
作者:张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得到进一步提升,两组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的比较具有差异(P <0.05)。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予以相关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曹鑫;张杞莹;石杨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