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振华;刘华静
目的:探讨患者伴发精神障碍与呼吸系统原发疾病的关联性已经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呼吸科收治的78例患者病历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额外对精神障碍进行护理治疗,10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0d 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评价为痊愈和显效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达到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较治疗前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仍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患者的原发病治疗过程中辅助以精神障碍治疗,使用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和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提高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祝昂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67.57%),且护理满意度(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1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接受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时,必须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
作者:尹孝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配合运动与饮食等综合治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延长外周留置针使用时间。方法:对208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查找留置针保留时间短的原因。结果:26例留置时间低于3天,发生率为12.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合理选择血管,加强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传工作,才能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预防留置针留置失败,从而为患者液体治疗提供方便,保证治疗及抢救顺利进行。
作者:杨树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 K1冲击治疗急性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2-2014年急性溴敌隆中毒患者67例,根据维生素 K1使用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A、B、C、D 四组。分别于治疗后1-7天内监测凝血功能(PT、APTT、PT -INR)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天,四组均出现下降,但下降幅度的比较表明 D 组下降幅度为明显,其次为 C、B、A 组。此趋势秩序至治疗后第三天。而在此后的时间点内(治疗后4-7天),四组患者的 PT、APTT 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保持较稳定趋势。四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四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溴敌隆中毒的患者,急性期使用大剂量维生素 K1可促进凝血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且较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3例成年男性左侧甲状腺上动脉标本通过非测量性观察和测量考察,发现来源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各1例。对3例甲状腺上动脉至颈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和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外径进行测量结果,3例都远离颈总动脉分叉处4 mm(-0.02±0.53 mm)以上;其口径略偏小正常值(2.22±0.04 mm)。资料有参考意义。
作者:梁为;李楚娇;王振兴;唐冲;李钞;徐斌;冯绪婷;吴长初;万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医学中,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现在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随着我们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及内分泌检查手段的发展,多数患者可得到早期确诊,并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路径更加简单,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肿瘤切除较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是垂体瘤及其他鞍区、颅底肿瘤手术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开展了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经蝶手术人路切除垂体瘤48例,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情况记录如下。
作者:张颖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块细胞学分析与病理学诊断对比。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恶性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 FOXP3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与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 Foxp3+T 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在观察组中,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越高、肿瘤增大和伴有淋巴结转移时,FOXP3阳性例数越来越多(P <0.0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 Foxp3+T 细胞的阳性率表达比较高,其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杨文福;田富国;宁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0.5±1.7)天,远远多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0.5±1.7)。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5%。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品质管理圈活动,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学习和应用品管圈的方法,对护士进行护理质量考核评价,并将应用品管圈方法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论应用品管圈的方法后,考核评价显示,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使我科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郑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肠内营养支持在国际上已普遍应用,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使用更加广泛。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对于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只要病情许可,能源物质供给的佳途径仍是胃肠道,尤其是创伤、应激后的危重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为术后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创造条件,改善其预后。
作者:陈素芬;张冬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护患纠纷的频频发生加剧了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护理管理制度、患者本身以及护理人员三个方面剖析了护患纠纷的产生根源,并从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等角度提出了预防护患纠纷的建议。
作者:满博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关于甾体激素类药物含量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目前就有一些新实验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拓宽了选择种类。本文就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方法联用,以及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作者:陈永惠;李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自从我院设立中医科病房以来,本人从2009年10月至今共收治急性前列腺炎患者2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急性前列腺炎27例均以发热、排尿痛、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尿道口有粘液白浊为主症。直肠指诊可扪及肿大的前列腺,有明显触痛。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三杯试验为第一杯内有碎屑及脓尿,第二杯清晰,第三杯混浊。年龄大者72岁,小者28岁,平均58.6岁。
作者:袁文俊;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在体内许多组织广泛发生,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分子被糖化后终形成稳定的、不可逆的、棕色带荧光的 AGEs。AGEs 形成后继续与蛋白质结合,致使蛋白质结构、机械强度、溶解性和配位结合等性质均发生改变;AGEs 分子之间还可以通过交联形成自身大分子物质,沉积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和病变,从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肾血管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有许多中药具有显著的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功效,可被利用和研发通过抑制或拮抗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分子机制来发挥它们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作用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作者:舒慧;舒思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36例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时间的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且不良反应也相对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研究中年人的死因谱及其分布规律,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消降中年人口死亡率,提高其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招远市2012年户籍居民的中年人(45~59岁,采用 WHO 年龄分段)死亡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张发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13年7月份至2014年7月份发生压疮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所患疾病、营养状况及局部皮肤清洁创口护理,护理质量有很大关系。结论: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并对压疮实施有效的措施是预防和护理压疮的关键。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代谢明显变化,机体灵敏性也逐渐开始衰退。意外事故是造成老年骨折的主要原因,它将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存健康。文章根据笔者在工作当中对老年骨折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交流。
作者:林梅英;黄燕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意外拔管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科发生的12例意外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造成意外拔管的原因很多,如患者本身的自我意识,舒适度改变,留置管道的数目,以及医护人员未正确评估患者、未行有效约束与固定、沟通未到位、镇静不足等。结论通过加强护理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下降,使患者在院期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