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微石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闫合理;陈东风;韩永华;张晓莉;滕海婷

关键词:睾丸微石症, 二维, 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睾丸微石症(TM)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TM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探测法及低速血流设置对17例TM患者的睾丸内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了检测,并和1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TM声像图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睾丸实质内均匀散在的直径≤2 mm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分为弥漫型与部分型.睾丸内动脉各血流参数与正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多普勒超声对TM本身无特异性的诊断意义,但它可以从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埃勃斯坦畸形1例

    孕妇,32岁,孕28周,孕1产0.既往健康,否认母体相关因素及家族遗传病史.超声心动图示:胎心位于左心腔,心尖向左,心律规则.心脏增大,心胸比例0.6,心房/心室长径1.4.

    作者:赵晓月;陈亚枫;权太东;虞翌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边缘系统异常的MRI和MRS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改变特点及海马的1HMRS表现.方法探讨22例抑郁症患者及13例健康志愿者两侧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及海马的1HMRS表现.结果抑郁症患者及志愿者均显示两侧海马容积不对称(左侧小于右侧);抑郁症患者两侧海马容积比志愿者有明显减小,杏仁核容积明显不对称(右侧小于左侧);抑郁症患者海马容积缩小与病程缺乏相关性.双侧海马NAA/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和神经化学的改变可能构成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说明边缘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夏军;陈军;周义成;杨波;张景峰;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刺激的fMRI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产生的激活,为理解和发展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对健康被试者的手腕和肘部内侧进行不同频率的低频电刺激,采用功能磁共振仪进行脑部激活图像的采集.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在大脑中的激活具有差异性,引起了运动皮层和躯体感觉区的明显激活.结论提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这些神经通路可能服务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功能,对于在电刺激的康复治疗中,选择恰当的刺激频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飞燕;胡正珲;赵小虎;王锐;杨振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患者术前门静脉异常表现与手术相关性探讨

    目的回顾分析多层面螺旋CT发现与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栓子或异常与原位肝移植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在150例原位肝移植中,门静脉异常35例,分别回顾手术纪录及CT图像表现,评价肝外门静脉通透性、海绵样变、静脉壁或栓子钙化.结果35例中,CT描述门静脉栓子28例、钙化1例、海绵样变4例、门脉分流术后2例、门静脉栓子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以上2 cm 6例,栓子到肠系膜上静脉3例.20例进行栓子切除后直接进行门静脉端-端吻合,4例门静脉异常者亦行门静脉端端吻合,8例行栓子切除后行PV-PV吻合,3例行门静脉间置植片.结论多层面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及相应的手术计划制定是有帮助的.

    作者:沈文;尹建中;边铁成;温连庆;崔明慧;温连芳;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6排CT用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其中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26例共494节段,血管重度狭窄97节段,闭塞83节段.95节段行DSA检查,仅2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在评价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作者:潘爱珍;甘毅;罗灿华;陈涛;郑建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近期MR成像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琦;江新青;陈胜利;张静;刘璋;沙卫红;周永建;聂玉强;陈国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是病变的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等.MRI检查使分期准确性明显提高,尤其对于病人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本文比较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作用及分期准确性差异,结果MRI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立侠;欧阳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妇产科超声的应用和进展

    超声技术的发展对妇产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妇产科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担负着其他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地位,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筛选、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提供了大量信息.

    作者:常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6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6例胰腺癌中,在T1WI+FS上呈低信号者24例,等信号者2例;T2WI+FS上22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25例表现为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MRCP 18例胰头癌均显示胆总管或胰管梗阻性扩张.结论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诊断胰腺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方挺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睾丸微石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通过分析睾丸微石症(TM)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TM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探测法及低速血流设置对17例TM患者的睾丸内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了检测,并和1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TM声像图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睾丸实质内均匀散在的直径≤2 mm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分为弥漫型与部分型.睾丸内动脉各血流参数与正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多普勒超声对TM本身无特异性的诊断意义,但它可以从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闫合理;陈东风;韩永华;张晓莉;滕海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与活体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痴呆是当前世界上的流行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痴呆类型,其诊断和治疗目前都还非常困难.磁共振成像(MRI)和活体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相对于其他诊断和研究手段而言,具有其特有的无损伤性和多功能性.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仪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中应用发展迅速并日趋广泛.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和活体磁共振波谱技术近几年来的新进展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还简述了磁共振在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作者:杜小霞;雷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对宫内胎物残留的诊断价值

    本文报告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2月门诊经阴式超声诊断宫内胎物残留60例.

    作者:窦新颖;孙立涛;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速度编码电影MR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探讨速度编码电影MR成像技术在评价心室每搏输出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速度编码电影MR(VECMR)对9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心脏检查.重复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以比较其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重复性,并与形态体积法电影MR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VECMR测量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重复性高,相关性好.②该方法与形态体积法MR所测正常成人左、右心室SV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6,两种方法测得的SV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速度编码电影MR测量心室每搏输出量准确,重复性高,检查简便、省时,是一种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心功能测量技术.

    作者:闫钟钰;李坤成;周怀琪;杜富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1及18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超声筛查

    目的对21及18三体综合征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超声筛查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22例证实为21三体综合征及8例证实为18三体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对21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为64%,对18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为89%.结论超声是产前筛查21及18三体综合征的一项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路明;凌梅立;王德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9周及第15周内依次观察患者骨折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及其血运情况,并与X线摄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痂形成良好的患者,二维超声示患者术后一个月内骨折处骨痂形成饱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骨痂内部及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指数RI<0.6.而骨折骨痂形成不良者,超声示骨折间骨痂细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骨痂内部及周边缺乏血流信号,RI>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一种早期诊断骨折骨痂愈合情况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海庆;庄小强;白宇;黄筱华;陆冰冰;蒙树岳;农德毅;王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晶状体脱位2例

    例1,患者男,47岁,外伤后右眼视力明显下降3天.体检:右眼视力消失,有光感.右眼晶状体消失,眼压明显增高.超声所见:右眼长轴21mm,晶状体囊内晶状体结构消失,晶状体囊后壁破裂,晶状体整体脱落至玻璃体内,呈盘状强回声,略有漂浮感,玻璃体内见纵行强回声光带且与晶状体相连(为玻璃体膜);眼底未见异常回声(图1).超声诊断:右眼晶状体完全性脱位.

    作者:张秋萍;孙宁;宿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疗效的观察价值.方法对29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于栓塞前、栓塞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彩色多普勒随访观察.结果栓塞后3个月、6个月肌瘤体积显著缩小(P<0.01),平均缩小50.06%、63.70%.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肌瘤血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肌瘤回声可出现强光点、液性暗区、回声增高等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栓塞治疗反应的理想工具,对疗效的长期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平;王学梅;张曦彤;蔡至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在口腔内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3DX)在口腔内科根尖部硬组织疾病诊断和牙齿解剖学形态影像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DX影像诊断技术,对采用口内法X线牙片不明确诊断的口腔硬组织病变进行三维立体观察,以确定病变部位.结果口内法X线牙片与牙科用3DX比较,3DX诊断部位明确,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病变特征.结论牙科用3DX影像精密度高,画面清晰,可从三维角度分析病灶,确定部位,防止误诊,诊断率极高,便于临床治疗及保存牙齿.

    作者:赵满琳;内田啓一;新井嘉則;许彦枝;塩岛腾;宫沢裕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组织谐波成像在腹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成像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腹部疾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超声及组织谐波成像,并保存相应的影像图片.然后采用双盲方法对上述影像图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组织谐波成像图片评价明显优于传统超声成像,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组织谐波成像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小涛;陈苏宁;陆雯;张毅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MRI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脑缺血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各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模型.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超顺磁氧化铁(SPIO)灌注T2WI和常规MRI检查,在不同时间点对模型进行观察.结果DWI在脑缺血的30~90 min可显示高信号区,但缺血范围显示不清;SPIO灌注T2WI在缺血1 h时可显示脑血流低灌注区,无法观察病理改变;T2WI上高信号在脑缺血后6~12 h,可确切观察缺血范围;T1WI无异常发现.结论早期脑缺血的MRI诊断应综合应用不同的成像方法.

    作者:万业达;张云亭;刘松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