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燕
目的:了解宫缩素使用于剖宫产产妇对其血流动力学是否会产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产妇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每次宫缩素使用剂量为10U,观察组每次宫缩素使用剂量为20U,对比两组患者在BDP、SBP以及HR这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前检测结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在用药5分钟后BDP、SBP两项均下滑,HR有所升高;用药10分钟后三项检测指标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宫素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临床使用上应控制好药用量,避免术中出现不必要风险。
作者:唐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剥离剜除电切除术法,将增生腺体分区段切割,内腺整体切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志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结核更为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间1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0例病例中,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病灶清除(切除)术5例,其中4例因术中发现肿大淋巴结内为白色脓性或干酪性坏死组织改行病灶活检术,仅1例因其包块呈孤立囊性,大且壁厚完整切除;直接颈淋巴结活检术2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1例;予单纯药物抗结核治疗1例;HIV阳性女性患者予转HIV治疗中心治疗失访1例。病检8例均提示为结核性病理改变。所有患者均予抗结核治疗,明显好转8例;1例虽血沉恢复正常,但活检术后颈部包块进行性长大,邻近病灶融合,并破溃流脓,经会诊诊断为左颈淋巴结结核(复治)并予相应治疗后病灶稳定。结论:颈淋巴结结核作为淋巴系统结核甚至全身结核的一部分,从诊断到治疗应该树立全局和部分的观念,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注重药物治疗,规范手术治疗,方可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舰杭;蒋祥林;王君;唐小凡;唐锐臣;刘勇;樊瑜;徐仁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来对慢性胆囊炎进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1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愈率仅为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达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手段可靠、安全。
作者:赵安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以及靶器官的相关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肾血管狭窄组(RVH)3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PH)组38例,测定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白昼平均动脉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比较,RVH组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中非勺型血压节律比例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H组患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而其加重了肾脏本身病变,容易导致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王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疾病。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点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作者: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结论:可从4个方面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作者:王斌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骨科医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随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骨科护理工作是一项既繁琐又需精细的工作,既需要掌握传统骨科护理技术,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技术。科创伤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的特点,而且其骨骼的康复时间与患者的年龄相关,一般而言,患者年龄越大,康复时间越长。如若碰到突发情况,患者数量增多,加之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及专业知识的限制,便易出现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浅析骨科护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连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以产科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O型准母亲、非O型准父亲的孕妇为监测对象,探讨孕期血型抗体效价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有无相关性。方法:进行产科准父母血型检查、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产时脐血筛查新生儿血型及Coombs试验,以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与否分二组,进行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比较。结果:孕期抗体效价监测≥1:128,子代可能发生溶血病。结论:开展孕期抗体效价监测对早期发现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有部分意义。
作者:李和勤;白亚飞;易湘平;范小刚;张筱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有效、经济的手段,能有效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传播,极大地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以控制和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取决于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辛勤扎实的工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无固定住所、难以管理。流动儿童又不能及时的免疫接种而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对流动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作者:刘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质量对一个医疗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果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不注意这些问题,就很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进而影响到病人的恢复和医院等医疗结构的长远发展。本文对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
作者:张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方法:通过自制课件,自己讲解,自己演示操作,结合临床工作,现场互动交流,促进牢固的掌握知识点;结论: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充分调动每个人学习的积极性,日积月累,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文字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敖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激光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指数的超声评估。方法:对5例经超声确诊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进行超声引导下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阻断术,并观察手术前后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数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供血胎儿脐动脉收缩期峰值的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比值(S/D)、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均发生显著变化,其各项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观察胎盘血管吻合支激光阻断术前后脐动脉血流指数的改变有助于临床判断手术疗效和预后。
作者:刘雁;黄懿;赵影庭;刘正平;卢展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开发中药材连钱草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归纳法进行综述。结果连钱草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检测鉴别、包装规格、生产规模、药材基地开发。结论连钱草流动性中药饮片与传统饮片在物质基础上可达到等效,在药学上具有等同性,符合现代中药饮片的“六化”发方向。
作者:贾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后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94例儿科呼吸系统患者,平均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药物进行治疗,Ⅱ组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进行治疗。结果:Ⅰ组使用布地奈德药物,有24例治疗具有显著效果,12例有效果,治疗有效率为76.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Ⅱ组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30例治疗具有显著效果,16例有效果,治疗有效率为97.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作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行气止痛克疡汤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实验组采用口服西药三联疗法并加用行气止痛克疡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口服西药三联疗法。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的总有效率为95%,90%,对照组为75%,70%。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方面效果均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医德医风服务质量调查员在急救病人入院72h内通过在院访视本人或家属填写我科自制的表格来了解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当班出诊急救小组进行整改。结果: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面对面访视对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表格填写利于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强化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检查与普放检查对于诊断肺部孤立性球性病变的诊断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73例,分别采用普放检查和胸部CT检查以确定其病症。结果:采用普放检查有3例恶性肿瘤漏诊,占总例数的4.11%,误诊率为9.59%;采用胸部CT检查有1例良性肿瘤漏诊,占总例数的1.37%,误诊率为1.37%,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中采用胸部CT扫描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率,对于病症的诊断具有极小的误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国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我国急诊外伤患者日趋增多,传统外伤急诊手术仅限于解决患者的创伤痛苦,恢复患者的生理机能或保障患者生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外伤急诊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缝合术的美容效果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急诊外伤患者的皮内美容缝合,对急诊外伤患者的美容修复效果提出建议。
作者:张尊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在配伍中是否存在禁忌问题。方法分别采用模拟静脉滴注法和试管混合实验法将头孢哌酮钠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试样品混合,观察两药混合后的情况。结果两种试验后都可以看到混合液中出现乳白色、浑浊的絮状物,且摇之不易溶解消失。结论头孢哌酮钠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之间确实有配伍禁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分开应用或延长间隔时间应用。
作者:娄延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