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剥离剜除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袁志社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 剥离, 除电, 术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 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 电切除术, 疗效满意, 分区段, 腺体, 切割, 内腺, 安全
摘要: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剥离剜除电切除术法,将增生腺体分区段切割,内腺整体切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麻疹的临床特点及防控策略分析

    目的:研究麻疹的临床特点和防控举措。方法:调查分析2011年8月-2014年5月间在某大医院收治的婴幼儿麻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麻疹患儿患病情况分析临床特点和防控措施。结果: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主要集中在≥6个月年龄婴幼儿群体,集中发病时段为冬末春初;婴幼儿自身及母体麻疹疫苗接种均未受到重视;患儿出疹时伴有发热、皮疹症状,部分伴有支气管炎、心肌损伤、肝炎和腹泻等并发症。结论:做好婴幼儿及母体的麻疹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与感染率,是预防的有效举措,通过传染源控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举措做好麻疹防控,提升生存率。

    作者:杨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方法:选取20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护理。结果:200例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后皮肤瘙痒20例护理休会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产后随防中发现20例皮肤瘙痒患者,使产妇的生活及产后的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系我院产后病人,其中剖宫产18例,平产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1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岁。临床表现痒疹首先出现在腹部皮肤上,尤其是妊娠纹附近,起先为一些散在的红色小丘疹,慢慢融合成片状。随后遍及全身,搔抓后红疹会变得更明显,瘙痒也会更厉害。其中2例是在怀孕的后3个月发生延续到产后,18例在产后出现。检查总胆汁酸正常,排除胆汁瘀积综合症。通常在产后1-3个月可以恢复。

    作者:黄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用管道铸型方法显示胰腺的导管及周围血管

    目的:应用管道铸型的方法直观显示胰腺的血管来源、走向、分支以及与相邻脏器的相互联系。方法:利用乙酸乙酯,包装用泡沫和自凝牙托粉等材料,选新鲜成人尸体1具,经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下静脉行血管灌注;经十二指肠大乳头进行胰管灌注填充剂。结果:制作出胰腺周围血管及胰管联合铸型标本。通过制作的胰腺血管铸型标本既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基础应用研究的思维能力。更进一步认识到临床上胰腺手术的复杂性。

    作者:田凤娟;杜景东;张浩;周乐平;周小红;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颈椎前路锥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外伤后脊髓压迫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充分的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且能通过坚强钢板固定达到非常稳定的作用。但由于颈部前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不仅要求手术精确,而且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2006-2014年,我科开展颈椎前路手术52例,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净;罗红叶;马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病情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为(13.54±2.02)天,对照组则为(15.21±1.01)天,观察组病情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及产褥期合并结核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病情控制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家庭访视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目的:研究在家庭随访中为婴幼儿测量温度的佳途径。方法:任意选择2014年3月-2014年5月中100例刚出生的婴儿,将这些婴儿分入例数接近的A、B、C三组,通过红外线骨膜测量途径测量A组体温,B组通过直肠测温,C组运用腋窝测温,用统计数据来比较三组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用时情况以及婴儿的配合率。结果:经过统计,三种测温途径测出的温度数据接近P>0.05,从测温用时来看,A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同时,通过红外骨膜测量温度的A组配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家庭随访中,选用红外骨膜测量方式为婴儿测温,能够迅速获得准确的温度同时还能提高婴儿的配合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音乐疗法在ICU危重患者护理的应用进展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从音乐疗法的定义、原理、音乐疗法的分类、实施的方法及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涂淑莲;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析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护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有很大的发展,医学也有很大的进步,人口的寿命有很大的延长,而中国计划生育的实行,也使我国跨入老龄化国家。而在这些问题中,卫生保健问题引起了人们很大的注意。现有的医疗机构没办法满足人们的就医需要,所以,开展社区护理成为必然趋势。而高血管作为社区具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何做好高血管的社区护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缓解了现有医疗机构紧张的状况。这也是一次创新,节约了居民的时间和金钱,也方便高血管等的经常性检查,也有利于居民健康的保持。

    作者:周爱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在基层医院外科急腹症中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治疗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腹症患者行急诊腹腔镜检查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探查并完成手术29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3例漏诊,1例术中死亡,余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对于急腹症患者具有诊断及时、治疗可靠、痛苦少等优点。

    作者:时健身;李学文;努尔;欧优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应而来的各种常见疾病的突发率也逐步提高,其中,高血压疾病尤为明显,此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处于上升趋势,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所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的抗高血压药物也在高速的更新换代,在传统的药物基础上,抗高血压药的研究不断加深,并且深入临床。该文概括了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及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杨燕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功能锻炼、针灸理疗、饮食康复以及脑卒中并发症预防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心理疏导、认知功能训练;康复治疗30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皆有良好恢复;在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心理疏导、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妇产科疾病合并腹腔闭室综合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疾病并发腹腔闭室综合症征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70例均因妇产科病重并且被诊断为腹腔闭式综合症的患者进行相关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2小时内膀胱压力、呼吸、循环、肾功等各项指标的监测,了解治疗前后各脏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治愈66例,病死4例。结论:妇产科疾病容易并发腹腔闭式综合症,及时诊断、早期采取腹腔减压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付光武;蒋臣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脑外伤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对脑外伤患者来讲,加强早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身体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该文首先介绍了脑外伤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脑外伤患者选择早期康复护理的佳时期,后具体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希望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帮助下患者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减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黄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UC组)和益生菌组(PC组);PC组大鼠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灌胃治疗,1次/d,共4w,观察肠黏膜炎症并评分及检测粪便中细菌情况。结果:PC组大鼠结肠炎症评分较UC组明显改善(P<0.05),但未恢复NC组水平(P<0.01);PC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较UC组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和真菌则减少(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可调整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大鼠结肠的炎症。

    作者:刘伟;陈玉芬;蒋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高症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妊高症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展开分析,并就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娩中的形式和产后的个人满意度。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取适当的整理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其顺产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妊高症产妇患者,采取系统性的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提高顺产几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并且提升了患者的个人满意度,值得广泛性推广。

    作者:肖蕾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莫沙必利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消化不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标准四联疗法(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P 根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p 根除率明显升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 阳性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HP 根除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司贞;司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配合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而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多见于老年男性,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其它疾病,并发症较多,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近几年开展的在DSA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的特点。

    作者:陈丽丰;邹华钦;杨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肠造口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效果研究

    目的:讨论及分析肠造口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综合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将我院消化科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的20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肠造口术,对照组不应用肠造口术,比较和分析肠造口术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综合的效果。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其中有70例患者治愈,16例患者好转,9例患者病情恶化,5例患者病情复发,其治疗率为86%。实验组100例患者中,80患者治愈,10例患者好转,6例病情恶化,4例病情复发,治疗率为90%。实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造口术的优点如下:①解除直肠肠梗阻。②采用肠造口术,可以使吻合伤口愈合更快,减少吻合伤口再感染的可能性。③保护排尿功能。因此肠造口术在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付强;张勇超;张永磊;谢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护理体会。方法结合96例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护理体会,针对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术后特点,强调重点观察指标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96例病人中有43例完全恢复,49例好转,其中2例溶栓后出血,并进行手术,2例无变化。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治疗,还需有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的人文的关怀和护理技术。

    作者:方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