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杓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曹刚;周义成;贾清;黄文华

关键词:脱位, 环杓关节, 多层螺旋CT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容积重建,治疗后复查CT.结果杓状软骨前脱位16例,后脱位12例.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伴同侧梨状窝、喉室扩大26例,固定于中位伴梨状窝缩小2例,复位后18例环杓关节显示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变特征,对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复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中的力学量

    本文围绕量子人体中的力学量开展了量子人体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算符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测不准关系和量子人体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及守恒定律的研究,讨论了数字人体微观研究,为数字人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受试者98人,分为冠心病组(52人)和有冠心病倾向的对照组(46人).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肱动脉FMD.结果冠心病组患者FMD 0.05±0.01,对照组为0.09±0.04,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M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相关(P>0.05).当把FMD临界点定为10%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1%.结论超声检测FMD是监测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铁梅;胡大一;边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肾脏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对比剂峰值时间、表面通透性PS图等参数,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本文就肾脏CT灌注技术做一综述.

    作者:孙建男;么刚;李立军;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R与屏/片系统对肋骨骨折检出率的对比

    1资料与方法本文搜集我院使用CR与屏/片系统各200例因胸部创伤致辞肋骨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98例,女102例,年龄4~86岁,平均39岁.本组病例中以交通事帮多见.初诊X线平片检查的时间:24h内375例,24~48h内14例,长的1例为14天,余10例是7天内.

    作者:杨凯;汪洋;吴捷;岳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建立疼痛模型,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记录疼痛评分和得气感.结果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针刺太冲穴后,观察到ACC和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结论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丘脑可能参与注意力和警觉的过程.

    作者:艾林;戴建平;赵百孝;田杰;樊永平;李少武;李兴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星形算法对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内膜全自动勾画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测试一种叫做星形算法的全自动超声边界探测方法的实用价值.方法星形算法采用了从左心室腔内向四周作放射形探测的心内膜探测方法,并且运用了以平均相邻距离和局部平均边界灰度为构件的代价函数来勾画边界.结果本文用八组带有各种质量问题的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尖四腔切面图像对星形算法进行测试,与手工勾画的心内膜相比,星形算法勾画边界的平均半径误差率为12.90%,所围平均面积误差率为10.93%.结论星形算法能够在临床条件下实现心内膜的全自动勾画.

    作者:姚炜;田建明;赵宝珍;陈宁宁;钱国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环杓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容积重建,治疗后复查CT.结果杓状软骨前脱位16例,后脱位12例.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伴同侧梨状窝、喉室扩大26例,固定于中位伴梨状窝缩小2例,复位后18例环杓关节显示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变特征,对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复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刚;周义成;贾清;黄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后随访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术后CT灌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星形细胞瘤部分切除术后19例,放射治疗前后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星形细胞瘤全切术后26例,CT灌注随访检查.结果残留肿瘤放疗后,低级星形细胞瘤仅PS值下降;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和PS均下降 (P<0.05). 星形细胞瘤全切后,手术区与正常脑白质的CBF、CBV和P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监控残留星形细胞瘤放疗的效果.

    作者:黄飚;梁长虹;张云亭;李伟雄;茹光腾;刘其顺;刘红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 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其中超急性期8例,按照自行制定的脑卒中方案进行检查,包括DWI和FAIR序列.结果 10名志愿者FAIR-△S和DSC-CBV都清楚显示随血流灌注的变化颅内灰质、白质和灰质团块的分布.18例脑肿瘤患者FAIR-△S显示11例肿瘤实质部分△S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3例△S与周围脑组织相仿,4例△S低于周围脑组织,所得结果与DSC-CBV一致.缺血性脑梗死45例在DWI均有阳性发现,39例FAIR发现明确的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是常规MR成像技术良好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苇;李澄;陈建;薛贞龙;刘德志;杜芳;孙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骨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MSCT灌注成像方法在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图像重建后送至AW 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2 软件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肿瘤部位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MTT值明显小于正常组织,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骨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作者:张景峰;王仁法;李勇刚;张菁;宋金梅;王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分析.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误诊情况.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正确4例(18.2%);误诊为浆膜下肌瘤8例(36.4%),多发性肌瘤7例(31.4%),肌瘤突向宫腔3例(13.7%).在诊断为肌瘤的病例中,6例诊断为子宫肌瘤伴变性,3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肌腺症.结论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是一种以特殊方式生长的良性肿瘤,术前正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芸芸;常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烈士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长期以来,手术铺以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但肌瘤肃除术及子宫切除术不易被未生育和年轻妇女所接受,对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咄咄怪事者有一定定困难[1].

    作者:苏新友;欧阳爱梅;刘汝勤;谢文治;李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MRS对中国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初步确定中国人前列腺癌的MRS诊断标准.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和正常老年志愿者17例以六分区的方法进行MRS定量分析.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holine+creatine)/citrate, CC/C]的比值.计算MRS对癌区外周带和非癌区外周带(包括BPH患者的和PCa患者的)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患者癌区外周带及非癌区外周带的CC/C值分别为:0.42±0.19、2.13±0.82和0.60±0.20.以正常人CC/C值的Ax-G+3SD为癌的诊断标准,将CC/C>0.99者诊断为PCa区.本标准和国外文献标准(CC/C>0.86)鉴别PCa区与非PCa区的敏感性分别为96.0%和97.3%(χ2=0.207, P=0.649),特异性分别为94.7%和86.3%(χ2=4.563, P=0.005),准确性分别为95.1%和89.4%(χ2=5.950, P=0.015).结论以CC/C>0.99为标准鉴别中国人前列腺外周带的PCa和非PCa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霄英;周良平;丁建平;李飞宇;山刚志;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肾癌的MR表现

    目的研究小肾癌(直径<3 cm)的MR表现.方法 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术前1个月内行MR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与MR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均被MR检出,14例边界清楚,5例部分边界不清.MR假包膜显示率为85.71%(12/14).平扫信号无特征性.6例MR增强扫描中,2例不均匀强化,其增强程度低于肾实质;2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为囊性,增强后囊壁及分隔有强化.MR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8.94%(15/19).结论 MR可显示小肾癌的边界和信号特点,有助于小肾癌的检出和分期诊断.

    作者:王霄英;范诒忠;梁妍;崔爱国;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CT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患者男,12岁,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球较左侧突出,右眼溢泪,右侧鼻塞,并进行性加重.体检:右侧眼球突出,鼻中隔左偏,右鼻腔外侧壁内移,鼻道内见新生物,呈椭圆形,色泽同鼻腔黏膜,表面不光滑,质韧,中鼻甲辨别不清,副鼻窦区无压痛.眼部超声:右眼眶内占位性病变.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右筛窦窦腔囊状膨大,窦壁骨质吸收变薄,形成一完整骨壳,壳内见一宽大的液-液平面,呈上低下高密度(图1),并可见致密骨性房隔及片状骨化影(图2).病灶累及相邻上颌窦、蝶窦、额窦与鼻腔.CT诊断:右筛窦良性肿瘤性(样)病变,考虑:①动脉瘤样骨囊肿;②骨巨细胞瘤;③非骨化性纤维瘤.手术所见:右鼻腔内椭圆形肿物,充满鼻腔上部及筛窦,瘤体内侧游离,外侧与筛窦融为一体,中鼻甲辨别不清.穿刺瘤体抽出陈旧性血性物.切除瘤体为不规则椭圆形,外覆黏膜及骨质,骨质薄如蛋壳,内为血性液体,间杂胆固醇结晶样骨化物,无骨膜.手术病检报告:纤维组织囊壁中含有不规则骨小梁,内侧多见血窦,散见多核巨细胞并有钙化.病理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赵丽新;谢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MR灌注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MR灌注成像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42例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灌注成像(PWI),对BPH标本作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病变灌注曲线大线性斜率(SSmax)、准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化结果(VEGF、MVD)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志愿者、BPH患者灌注曲线的大线性斜率及准T2弛豫率分别为0.430±0.011、2.01±0.07和33.5±3.1、1.5±0.1(P<0.05).结论 PWI可反映BPH患者MVD和VEGF表达程度,推测其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许建铭;沈钧康;张继斌;李晓兵;须同禄;秦明明;陆之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家兔脂肪肝肝压缩率、灰阶强度与声衰减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观察诊断脂肪肝的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和衰减系数定量指标.方法超声检查40只正常家兔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及衰减系数;应用高糖、高脂、及酒精喂养后形成脂肪肝后,再次超声观察并对比.结果随脂肪肝程度加重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生,肝脏进行性肿大,肝压迫率进行性下降,声衰减增大.中重度脂肪肝、尤其脂肪性肝炎肝脏灰阶强度高于轻度脂肪肝组.结论肝压缩率、灰阶强度和衰减系数可反映肝脂肪变和炎性病变程度及有无纤维化.

    作者:郭瑞军;南月敏;王明花;姚希贤;张文云;甄景琴;殷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重复的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并通过CT灌注等方法验证其可靠性.方法 27只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低灌注6 h组和脑梗死6 h组).模型的制备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在术中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实时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区脑血流量,术后利用CT灌注成像对血流状况进行观察,并与病理检查、TTC染色等对照.结果梗死组 CT灌注参数rCBF较低灌注组明显下降,病理检查呈典型脑梗死改变;低灌注组仅见脑缺血病变.结论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实时监测术中血流状态,可以有效建立不同程度的大鼠脑局部血流低灌注模型.

    作者:胡凌;高培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在临床应用发展,多层螺旋CT更好地实现了其在心血管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静;田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5岁,腹泻5天,腹痛2天,入院.入院前外院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后第3天腹痛加重,查体:剑突下压痛明显,腹平软.

    作者:刘露阳;吴长君;范春艳;张春梅;邱前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