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旺;王德杭;张廉良;俞同福;翁学军
患者男,11个月.因肘部畸形就诊.患儿自出生即发现肘部畸形.查体:右肘关节伸直受限,无痛,肘后三角空虚.尺桡骨均向桡侧偏移.X线平片显示:右尺骨鹰嘴发育畸形,鹰嘴下方见透亮线,两侧骨端完整、光滑,其下段上端局部膨大,上段下端呈椎形,形成假关节.桡骨近端呈锥形,并向桡侧移位,桡骨小头未发育(图).诊断:尺骨先天性假关节.
作者:刘永霞;郑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正常肢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显示切面,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肢体正常结构的认识.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对引产后胎儿标本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将胎儿肢体分节段按顺序进行连续扫查,可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充足的空间和适量的羊水有利于分辨胎儿趾(指)的数目与确定足(手)姿势.结论一定条件下,二维超声可清楚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SCSA法是胎儿肢体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官勇;毕静茹;袁帆;文华轩;廖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作者:潘爱珍;甘毅;陈涛;郑建忠;黄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盘肾罕见,文献报道甚少,国内仅报道1例,本院近遇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闫慧敏;陈卫国;贾铭;廖昕;黄禅桃;涂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术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对7例进行双侧STN DBS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分别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和UPDRS评分,通过SP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FDG PET显像提示双侧豆状核、脑干、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而前额叶底部及海马的脑代谢减少(P<0.05).结论双侧STN DBS可使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FDG PET可作为PD进行STN治疗适应证选择的方法之一.
作者:管一晖;左传涛;李殿友;孙伯民;赵军;华逢春;林祥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61岁.2年前患心肌梗死.心电图:广泛性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超检查:左室、左房轻度增大,左室前壁及前间隔室壁回声增强,左室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至心尖段运动消失,收缩期增厚率减低,收缩功能减低EF 39%.在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观察到右冠状动脉破入右心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右冠状动脉内鲜亮的红色血流信号,瘘口处可见红色五彩血流从右冠状动脉至右心房(图1),瘘口内径2 mm,频谱多普勒显示双期连续高速射流,高流速2 m/s(图2),右室压力45 mmHg.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入右心房;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轻度).
作者:金成子;李世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已婚.患右侧附睾炎1年余,近日因患侧阴囊内胀痛不适而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稍肿胀,鞘膜腔轻度积液,站立位右侧阴囊透光试验阳性,睾丸外下方扪及一个黄豆大小的结节状硬物,压痛,可移动.超声检查见右睾丸鞘膜腔少量积液,液区深厚处约1.5 cm,壁层鞘膜表面较毛糙;睾丸鞘膜内可见一大小约0.7 cm×0.4 cm×0.6 cm的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随位改变而移动(图);双侧睾丸及附睾无明显异常发现.经系统检查3 d后在骶麻下行右鞘膜腔取石术.术中于睾丸鞘膜腔内取出1枚大小约0.7 cm×0.5 cm的灰白色结石,并切除壁层鞘膜.术后病理报告鞘膜慢性炎症.
作者:刘倚河;王怡;余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内运用MR诊断子宫腺肌病报道不多.笔者就本院1995年2月至2002年6月46例子宫腺肌病MR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波;魏光师;陈树良;田铁桥;周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MMP-2、VEGF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MMP-2和VEGF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作者:蒋南川;王孝英;冯敢生;韩萍;梁波;田志梁;雷子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作者:曾燕;赵建农;宋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侧支循环血管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23例,使用16排螺旋CT机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MPR、MIP、VRT等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血管图像以显示开放的侧支循环血管. 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20例,食管旁静脉曲张7例;胃左静脉曲张18 例,胃短静脉曲张16例;奇静脉、半奇静脉曲张8例;脐旁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9例;脾肾、胃肾之间分流7例;腹膜后分流11例.结论 MD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燕;宋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儿女,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3年,言语不利,右手活动不便,走路不稳近3月.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症状.查体发现患儿神清、言语不利,为不全性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0.2,右眼视力0.2,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
作者:武靖;杜湘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女,20岁.反复下腹部胀痛,伴排尿困难,尿痛,血尿5年余,加重半月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稍隆起,可触及充盈的膀胱,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见蛋白(++),WBC(+++),RBC少许.
作者:李家言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屏气法三维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3D MRCA)显示畸形冠状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右心室流出道关系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5名临床拟诊患者、1例志愿者接受MRCA检查,以屏气法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true-FISP)梯度回波序列采集图像,获得左、右冠状动脉图像,分析畸形冠状动脉近段与冠状动脉窦(Valsalva窦)、右心室流出道的位置关系.结果 6例MRCA均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畸形血管近段均走行于主动脉根部与右心室流出道之间.结论屏气法3D MRCA可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显示畸形冠状动脉近段的走行路经,是一种可行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李永忠;李坤成;杜祥颖;李德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鼻窦是颅面部外伤容易造成骨折的部位,而鼻窦骨折往往并发颌面部、眼眶和颅底等邻近部位骨折.全面了解骨折范围,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国内对鼻窦骨折已有报道,但多限于常规CT扫描,系统分析HRCT表现的报道甚少.笔者回顾性分析CT扫描诊断鼻窦骨折200例,探讨鼻窦骨折HRCT征象,评价HRCT的优点.
作者:赵启利;李彩辉;张琳;杨本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在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松质骨中超声背散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牛胫骨和人尸体跟骨松质骨的背散射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背散射系数随入射频率的增加而非线性的增加.一般,整个背散射系数曲线可以分成三段不同斜率的曲线.在用超声评价松质骨状况时,背散射信号具有重要作用,其背散射系数(BSC)可用于评价松质骨状况.
作者:他得安;王威琪;汪源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3例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及胸廓内动脉造影,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顺铂乳剂.结果肿瘤供血动脉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者7例,以肋间动脉为主者4例,以胸廓内动脉为主者2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2.31%(12/13).结论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斌;李玉亮;王永正;张万明;邵广瑞;崔允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 MRV)的技术方法和扫描方案,评价其对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血栓在MRV中的表现形式.结果 CE-MRA静脉系成像对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100%.2D-PCA及2D-TOF-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且2D-TOF-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CE-MRA结合2D-PCA及2D-TOF-MRA静脉成像技术为脑静脉系佳成像方案.
作者:于群;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无需造影剂、不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且又安全的胰胆管成像技术.此技术是对常规横断面影像的补充,能得到与常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类似结果,国内学者[1,2]对此技术已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因为MR软件及采取的方法不同,图像质量也有较大的差别. 本文旨在探讨2D TSE序列对胆胰管的显示情况及其实用性.
作者:唐一帆;陈伟君;朱勇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VBI患者,采用CDFI和TCCD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CDFI诊断VBI的敏感性为80.95%,TCCD为89.05%,二者结合的敏感性为92.86%.两种检查结果一致者为77.14%(162例);结果不一致者48例,占22.86%.结论多数VBI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的检测结果明显相关,但也存在部分患者两种结果不一致,采用CDFI与TCCD联合检测可提高超声对VBI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孙健;瞿国萍;颜冬华;罗伟权;刘海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