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4例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

樊道云

关键词:剖宫产, 切口感染, 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剖宫产的104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切口感染的26例产妇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1例作为非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在基础疾病并发率、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胎膜早破发生率、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比较多,不同的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康复期护理方式,评估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针对性的系统护理,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2%(51/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8%(39/53),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方式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侠;陈杰;陈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3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客观地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治疗与干预效果。结果:口腔正畸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表现为害羞、自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本组患者经相应心理干预对策后均得到有效改善,医患关系良好,治疗效果理想。结论:针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供患者的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施恩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议宜昌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现状及对策

    分析了湖北省社区护理管理现状,介绍了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对宜昌市社区工作的问题就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有效对策方法。

    作者:许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黄芪临床配伍应用

    中药黄芪作为中医临床上一类常用药物,具有补气升阳、消肿利水、托毒生肌等功效,本文针对中药黄芪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五种配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此阐明中药黄芪的临床合理应用,以此从根本上提升其临床疗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作者:张晓华;杜尊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哌替啶、曲马多应用于围麻醉期患者寒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的60例围麻醉期寒战患者,将其分为A、B、C组。A组给予布托啡诺治疗,B组给予哌替啶治疗,C组给予曲马多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C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B组(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A、B组高(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均能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曲马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正确的护理及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方法:对胫腓骨骨骨折患者采取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有效地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缓解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中有重要位置,通过对患者病情状态评估和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小琴;朱璐珊;张章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1-2013.06,我院共收治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6~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0例,坠落伤5例,跌倒伤3例,打击伤2例。

    作者:唐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症。因而,就需要分析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随后的预防工作。因此,研究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详细阐述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介绍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分析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发病特点,后进行了讨论。

    作者:高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新生儿K-M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回顾总结了我院2014年5月收治的1例巨型K-M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激素和化疗药物的用药护理;积极预防感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陈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普外科护理绩效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探索

    目的: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积极性。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是针对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是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核心,也是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之一。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创新机制,使工资报酬能够真正体现劳动、技术和管理要素的价值。目前国内护理人员的考核体系种类较多,缺乏统一标准,考核结果缺乏可比性。那么如何在现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本科室临床护理绩效考核的标准,如何充分发挥绩效体系的调控作用?如何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减少考核中的主观随意性?如何让复杂的考核变简单,让大家都能体会绩效考核的优势:增加被考核者绩效意识,促使每位护理人员能够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效,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具体工作,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方法: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设计适用于本科室的考核表格,以月为考核周期,以“数字”说话,量化考核。结论:新的考核体系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积极性,优化管理效能。

    作者:熊霞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

    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不易察觉的小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酿成大病,这种“疾”的状态,现代医学叫“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病”则是有明显表现的、程度较重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曰:“上工治未病”;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等观点都体现了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思想。

    作者:李水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牙齿美容和修复的浅议

    本文先从造成牙齿形态改变的因素,如牙齿排列异常,龋齿,外伤性牙齿折断等三个方面因素进行了说明;又从釉质发育不全和氟斑牙,四环素变色牙来说明造成牙齿色泽改变的因素;接着从三方面论述了牙齿美容的方法。在牙齿修复方面,从牙齿的审美特性,牙列缺损的修复和修复后的保健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作者:朱卫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浅析

    目的:分析药物治疗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用药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糖尿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方法。结果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患者经处理后,2小时内症状得到缓解,住院期间血糖相对稳定,出院后无不良后果。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遵照医嘱,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胺碘酮在急性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胺碘酮静脉滴注对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94名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47人采用常规的抗心衰疗法,实验组47人在此基础上增加胺碘酮静脉滴注,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6.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滴注对于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蒋冀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亚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目的:研究测定hs-CRP和HbA1C的浓度与SSS-TOAST分型有何关联。方法挑选1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照SSS-TOAST分型分成5个亚型,并测量5个亚型患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结果 LAA组和SUE组的患者血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剩下的三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LAA组和SUE组也有统计学意义;对比SAO患者和剩下四组血中HbA1C的浓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能帮助研究SSS-TOAST分型。

    作者:王旭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开展医院“三争一创”实践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和其重大意义。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强国富民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医院工作者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医院服务宗旨,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

    作者:周长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老年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中医治疗

    中老年糖尿病几乎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且并发症多,预后差。例如合并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症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迁延日久就容易引发腹泻症状。有资料表明,约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性腹泻临床多见于血糖控制不满意,且伴有神经病变者。可见对此类患者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淑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50例糖尿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糖尿病护理是内科护理中的一个常规护理科目,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和内科常规护理这两组不同的护理,发现循证护理比常规护理的疗效要好,并且循征护理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让患者较好的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其作用优于内科常规护理。

    作者:陈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试论中医内科对病机本质分析与诊治

    中医学的病机学说,就是由病机概念发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即指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本文探讨中医内科诊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抓住病机本质进行辩证医治。利用病机学理论辩证医治,可以有效把握病情病理,辩证分析病况,综合医治,提高中医内科医疗质量。本文提出病机本质分析诊治的几个步骤,并以案例佐证,具有可行性意义,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作者:张轶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3月~2013年03月期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8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划分成平均的两组,每组各有2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恢复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结果:临床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6.21%),组间对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理想的临床诊治方法。

    作者:吴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