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凤;杨明;徐秋贞;陈峰;朱晓莉;姚青;张俭
患者男,3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16个月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个月就诊.查体:两大腿内侧及肛周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右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
作者:张晓峰;韩鸿宾;裴新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A组)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B组),A组在B超监测下、B组以盲穿法行C4一点法双侧颈深丛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超声介导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可以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
作者:向强;李汉萍;黄军;王作俊;王力甚;梅祖胜;龚兰;易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31例发病6~22 h的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天,第7~21天行常规CT平扫及MSCTPI检查.结果治疗后病变区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t=4.57,P<0.01;t=3.81,P<0.01);达峰时间较治疗前缩短(t=3.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提示早期干预具有治疗效果.
作者:赵静霞;刘青蕊;李来有;李如迅;贺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简化糖尿病超声血管试验流程.方法对患者组61例(P组,包括单纯糖尿病P1亚组41例和血管硬化糖尿病P2亚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进行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基础状态、加压时、减压后和服药后,分别分析血流频谱反向峰数量、形态及其变化.结果在基础状态、减压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患者组与对照组峰形态差别均非常显著(P均<0.001).减压后与加压时、含服硝酸甘油后与基础状态比较,对照组和患者组峰形态变化差别也非常显著(P均<0.001).结论在糖尿病超声血管试验中,可通过定性分析血流频谱反向峰形态及其变化评价糖尿病患者血流改变情况.
作者:黄云洲;陈琳;冯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以MPR、SSD、MIP、Min-IP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四种重建方法对结节的边缘形态、内部结构、灶周血管、灶周支气管及邻近胸膜改变等的显示,并评分比较.结果四种重建方法显示病变各有优点.MPR可从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SSD可以立体显示结节及其周围的改变,以显示胸膜改变效果佳;MIP在显示灶周血管病变上优于其他方法;Min-IP显示外周支气管效果欠佳.结论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病变,有利于全面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结合横断面可对病变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作者:张建华;甘新莲;漆剑频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术中、术后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7例CEA患者术前术后病变局部管径、流速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术前、术中、术后流速、搏动指数(PI)和交通支开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EA术后,颈动脉管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患侧的MCA流速及PI升高(P<0.001).侧支循环关闭.术中患侧MCA流速下降幅度<40%与前交通开放相关(P=0.01 5).结论CEA后颅外和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CDFI与TCD结合,可评价CEA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CEA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并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郑宇;华扬;凌锋;凌晨;段春;李慎茂;缪中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侧ICA/MCA狭窄与闭塞患者MR脑灌注的MTT和TTP表现.方法90例患者(ICA 62例、MCA 28例)行MR脑灌注检查,比较MTT和TTP灌注延迟体积,分析灌注延迟表现与病变动脉及其狭窄程度关系.结果90例患者MTT和TTP灌注延迟体积无显著性差异,延迟表现分三型:Ⅰ型仅累及MCA区,Ⅱ型仅累及分水岭区,Ⅲ型累及MCA和分水岭区.ICA患者Ⅲ型40例(65%),MCA患者Ⅰ型24例(86%).结论MTT、TTP能够敏感显示灌注损伤,对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治疗及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儿女,4岁,间断抽搐伴右侧肢体瘫痪3年.查体:右侧偏瘫,右侧上下肢肌张力高,右侧病理征阳性.常规MR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较对侧大,脑沟明显变浅,脑回增宽.左侧半卵圆中心可见大片长T1长T2信号,左侧脑室明显扩张,以后角和三角区为著.胼胝体压部小(图1~3).诊断:左侧巨脑畸形(unilateral megalencephaly)伴胼胝体压部发育不良.
作者:宋莉;谢晟;肖江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疗效.方法对105例112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超声导向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其中增殖后期、分泌期及不能确定月经周期者(A组)治疗65例69个囊肿,子宫内膜增殖前期(B组)40例43个囊肿.结果随访12个月,A组有效率为88.4%,治愈率59.4%;B组有效率93.0%,治愈率为83.7%(P<0.05).结论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肯定,在子宫内膜增殖前期时进行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周利生;徐红;徐烽;周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光谱的精细结构是量子人体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讨论在没有外场的情况下,量子人体的电子自旋对类氢原子的能级和谱线的影响;开展量子人体的光谱精细结构研究,为深刻研究和认识人体系统光谱精细结构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胼胝体压部(SCC)局灶性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海洛因吸入脑病(LHVI)、6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为弥漫均匀病灶.7例轴索损伤(DAI)及3例脑脂肪栓塞(FEB)为弥漫不均匀病灶.1例病毒性脑炎(VE)呈居中类圆形病灶.2例LHVI为累及后部边缘的薄带形病灶.4例DAI和1例FEB行MRI复查,发现SCC病灶消失.4例LHVI复查未见病变明显变化.结论SCC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随诊复查有助于水肿与变性病变的鉴别,而且SCC病灶能反映LHVI的白质受累程度范围.
作者:李莹;徐坚民;龚静山;饶梓彬;陈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磁共振技术测量冠状动脉血流或血流储备具有无创、无放射性的特点,但受冠脉成像水平的限制,目前的研究多局限在技术方面的探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在磁共振测量冠脉血流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马晓海;张兆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作者:周波;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钱利华;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4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及腔隙性脑梗死(LI)进行比较.结果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和71.5%,明显高于LI患者;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作者: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贾建文;王金锐;张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比声学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类共5种造影剂对3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液体造影剂可扩张导管,便于观察病变.含微气泡造影剂除扩张导管外,对病变的定位指示作用强.对比声学造影前后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及73.3%.结论对比声学造影可提高导管内小病变检出率,提供病变导管的详细部位、导管扩张程度,显示占位病变,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梁峭嵘;汤书华;石星;陈君洁;刘照宏;何秀珍;黄春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甲状腺体积、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13例,分别测量甲状腺体积、甲状腺下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血清FT3、FT4、TSH浓度;同时测量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肝动脉、肾动脉和脾动脉RI.结果在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中,甲状腺体积增大(P<0.05),FT3降低(P<0.05),TSH和FT4各组间无明显差别;肝硬化患者PI、RI升高(PI:1.01±0.15 vs 0.81±0.11;RI:0.62±0.05 vs 0.53±0.04;P<0.01),并与FT3负相关(P<0.05),与肝、脾、肾动脉RI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激素与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其中FT3减低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启东;冯炎;沈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国人正常妊娠系列孕周(16~40周)的正常胎儿心腔径线变化规律.方法以二维超声测量757例正常胎儿心脏各房室内径,按孕周分为12组,计算心脏各房室内径的平均值,与孕周进行回归相关性比较.结果各心腔径线与孕周呈显著相关(P<0.01);右心房、心室横径大于左侧心房、心室(P<0.01).结论胎儿各心腔大小与孕周呈明显相关;胎儿心脏发育以右心占优势.
作者:朱向阳;谢明星;陈欣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雌激素对雌性去势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40只雌性大鼠去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左颈总动脉血管再狭窄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去势组、去势+E(应用雌激素)组.雌激素由pluronic gelatine携带局部涂抹于实验组的血管外膜,观察不同时间点血管腔及血管壁的变化.结果PTA后7天、14天、28天,去势组血管狭窄指数大,去势+E组与未去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管成形术(PTA)后3天、7天、14天,去势组血管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大,去势+E组与未去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pluronic gelatine携带雌激素局部涂抹血管外膜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再狭窄预防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干预血管外膜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司同国;贺能树;王永利;田俊芝;张长林;吕提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像效果.方法将不同类型及内径的支架置入硅管内,制作成冠脉内支架模型.观察不同材料支架、灌注液、内径及MSCT重建层厚对支架成像效果的影响,并与冠脉内超声(ICUS)结果比较.结果钽制支架不能显示,而内径3 mm以上的不锈钢支架可以清晰的由MSCT显示;MSCT灌注对比剂时所测得的支架内径值明显低于灌注蒸馏水的结果(P<0.05);3 mm和4 mm不同内径的支架相比,灌注对比剂时的剖面曲线低CT值明显高于灌注蒸馏水的值(P<0.05).且无论是灌注蒸馏水还是对比剂,内径4 mm的支架剖面曲线低CT值都明显低于内径3 mm的支架(P<0.05);与1.0 mm重建层厚相比,0.5 mm重建层厚可得到较清晰的图像;MSCT和ICUS对支架内径的测定结果有高度相关性(r=0.85,P<0.05).结论MSCT可以对冠脉支架的形态进行评价,但其成像受支架材料、内径及重建条件的影响.
作者:赵映;王建华;近藤武;安野泰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国产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国产氨氯地平4周后的降压效果,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测定4周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国产氨氯地平治疗4周,SBP、DBP及脉压均有显著降低(P<0.01~0.05).E峰峰值流速和EDV增加,IVRT缩短,从而使A峰峰值流速、A/E及心房充盈分数降低,E波持续时间及EDFP/DFP减少(P<0.01~0.05),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与SBP、DBP和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国产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并能够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邢绣荣;华琦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