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同国;贺能树;王永利;田俊芝;张长林;吕提文
目的优化鼻窦扫描剂量,探讨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对常规扫描发现鼻窦病变的80例青少年及110例成人患者行低剂量单层追踪扫描,观察其成像质量,分析低剂量阈值及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青少年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CTDIW下降幅度均为70.38%~75%,成人组下降幅度均为68.47%~73.8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昌盛;郑小华;童四平;魏文洲;潘鄂武;钱葵;唐兴桥;殷响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胀痛,视力下降1个月,伴头痛而就诊.查体:右眼视力0.1,左1.0.右眼曲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明显改变.0.23T MRI平扫所见:蝶窦内见不规则团块状(与脑白质比)T1略高T2等信号,肿物边界不清,大小约3.8 cm×2.4 cm×2.2cm.并侵及右侧后组筛窦及右侧眶尖,右侧视神经受压右移与病变分界不清;两侧上颌窦、筛窦、左侧蝶窦见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增强后病变呈花环样周边强化(图1).术后病理诊断为蝶窦浆细胞肉芽肿.
作者:李珍红;吴新淮;李思源;何茂佐;王智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ARS患者并发肺纤维化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对确诊的44例SARS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摄胸部X线及CT扫描检查.结果44例SARS患者中,24例在住院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纤维化改变,其中19例重症病例中15例出现肺纤维化,25例普通型中9例并发肺纤维化(P<0.05).出院时,12例(27%)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有5例(11%)、3例(6%)、2例(4%)及2例(4%)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较普通型者易发生肺纤维化,而且程度较重,吸收慢.
作者:陆普选;杨桂林;余卫业;蒋小玲;朱文科;江捍平;周伯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行MRI和DTI(SSFSE序列扫描,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13)检查,测量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ADC值及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犬脊髓左、右侧的ADC值为(1.00±0.15)×103mm2/s和(1.01±0.17)×10-3mm2/s,FA值为0.59±0.11和0.60±0.08,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脊髓损伤后手术侧ADC值升高为(1.65±0.45)×10-3mm2/s(t=4.366,P=0.001)、FA值降低为0.30±0.17(t=-3.749,P=0.003);非手术侧无明显变化.结论DTI能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的观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霄英;谭可;倪石磊;孙非;鲍圣德;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癌的MRI形态学特征与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喉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SE序列平扫,其中20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标本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进行PCNA半定量测量.结果①前组声门上型喉癌更易侵犯会厌软骨和室带(P<0.05);后组更易侵犯杓状软骨和后联合(P<0.05).声带和杓会厌皱襞受累提示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75%的可能性大(P<0.05).②声门型喉癌前联合受累组的PCNA标记指数高于未受累组(P<0.05).③甲状软骨侵犯阳性组及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PCNA标记指数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喉癌的某些MRI形态学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PCNA标记指数,了解其增殖活性.
作者:王丽梅;魏渝清;王学建;王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肿块,以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以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结果良性者28例,多为形态规则、边缘整齐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声衰减肿块;恶性者52例,形态多不规则,常见分叶、伪足及毛刺,边缘粗糙,界线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无侧方声影.恶性肿块血流显示率明显增高,收缩期高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高于良性肿块.结论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娄丽;马玉香;王克;李吉昌;王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雌激素对雌性去势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40只雌性大鼠去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左颈总动脉血管再狭窄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去势组、去势+E(应用雌激素)组.雌激素由pluronic gelatine携带局部涂抹于实验组的血管外膜,观察不同时间点血管腔及血管壁的变化.结果PTA后7天、14天、28天,去势组血管狭窄指数大,去势+E组与未去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管成形术(PTA)后3天、7天、14天,去势组血管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大,去势+E组与未去势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pluronic gelatine携带雌激素局部涂抹血管外膜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再狭窄预防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干预血管外膜细胞的活化有关.
作者:司同国;贺能树;王永利;田俊芝;张长林;吕提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克服传统snake模型不能适应结构复杂的解剖图像、初始轮廓必须充分接近物体边缘的缺点,本研究将基于梯度向量流(GVF)的snake模型用于可视人计划(VHP)图像中骨组织的分割,并修改梯度向量流(GVF)模型,使之适用于彩色图像;针对VHP彩色解剖图像数据量巨大的特点,将多尺度思想应用到snake模型中,以提高处理速度.这种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省了70%分割时间,得到了理想的精确度,对研究解剖结构、组织定量化测定等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作者:历亮;郝重阳;巨安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患儿与37例正常儿,分别于术前一周内及术后1个月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期Ea、Aa峰速度、Ea/Aa比值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方法比较.结果左心型术前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a峰下降,Aa峰升高,Ea/Aa比值减小,术后Ea下降;右心型术前Ea/Aa比值减小,术后改变不明显.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前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可鉴别二尖瓣血流E/A比值假性正常.
作者:马桂琴;李仲智;杜忠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国人正常妊娠系列孕周(16~40周)的正常胎儿心腔径线变化规律.方法以二维超声测量757例正常胎儿心脏各房室内径,按孕周分为12组,计算心脏各房室内径的平均值,与孕周进行回归相关性比较.结果各心腔径线与孕周呈显著相关(P<0.01);右心房、心室横径大于左侧心房、心室(P<0.01).结论胎儿各心腔大小与孕周呈明显相关;胎儿心脏发育以右心占优势.
作者:朱向阳;谢明星;陈欣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的声像图表现.方法总结7例甲状旁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包括大小、形状、回声、边界、血流等,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甲状旁腺癌声像图表现是:体积较大,分叶状,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结论超声对甲状旁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赫;姜玉新;张缙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母细胞瘤9例,良性5例,恶性4例,全部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MRI主要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有钙化和骨化(5/9),囊变(6/9)及少量出血(2/9),线样低信号间隔(7/9)并可强化(3/7);瘤周有低信号的骨性包壳(9例);增强扫描肿瘤多明显强化.当肿瘤形态不规则,瘤内散在坏死和出血灶,不均匀强化,伴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时,提示恶性可能.结论MRI有助于骨母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并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连海英;张雪林;张水兴;王毛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作者:周波;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钱利华;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4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回声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及腔隙性脑梗死(LI)进行比较.结果TIA和A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66.5%和71.5%,明显高于LI患者;前两者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后者.结论TIA及A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其发病风险.
作者: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贾建文;王金锐;张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自旋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的电子自旋;量子人体的电子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量子人体的塞曼效应和量子人体的两个角动量的耦合,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疗效.方法对105例112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超声导向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其中增殖后期、分泌期及不能确定月经周期者(A组)治疗65例69个囊肿,子宫内膜增殖前期(B组)40例43个囊肿.结果随访12个月,A组有效率为88.4%,治愈率59.4%;B组有效率93.0%,治愈率为83.7%(P<0.05).结论超声导向穿刺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肯定,在子宫内膜增殖前期时进行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周利生;徐红;徐烽;周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在食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07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全部行胸部CT平扫,45例增强扫描.将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107例中,102例行手术切除,食管癌切除率为95.3%(102/107);其余5例因食管癌侵犯邻近组织而仅行探查术.食管癌术前表现与手术所见一致性较好(Kappa=0.482,P<0.001).结论术前CT扫描判断食管癌能否切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作者:李彩英;刘怀军;彰俊杰;许茜;李如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对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与胶原酶融解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LD治疗24例、PLD+CN治疗33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PLD组(20.8%)与PLD+CN组(51.5%)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519,P=0.019).PLD+CN组67.9%的椎间盘术后有不同程度回纳.6例椎间孔型突出中4例无效.结论非包含型突出并非PLD绝对禁忌证;PLD联合CN治疗非包含型突出疗效可靠;椎间孔型突出不主张介入方法治疗.
作者:关文华;赵洪增;韩焱;白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术中、术后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7例CEA患者术前术后病变局部管径、流速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术前、术中、术后流速、搏动指数(PI)和交通支开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EA术后,颈动脉管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患侧的MCA流速及PI升高(P<0.001).侧支循环关闭.术中患侧MCA流速下降幅度<40%与前交通开放相关(P=0.01 5).结论CEA后颅外和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CDFI与TCD结合,可评价CEA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CEA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并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作者:郑宇;华扬;凌锋;凌晨;段春;李慎茂;缪中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对直径≤2 cm肺癌的定性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直径≤2 cm的肺癌23例,静注对比剂100 ml后,行肺结节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直径≤2 cm肺癌增强后,除15 s外,不同时间段的CT值与平扫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3例肺癌的三维重建中,血管形态异常以增多、增粗为主,占84.6%(11/13例).结论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直径≤2 cm肺癌的定性诊断;动态CT增强与三维重建相结合,可提高直径≤2 em肺癌的定性准确率.
作者:储成凤;杨明;徐秋贞;陈峰;朱晓莉;姚青;张俭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