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春
目的:本文就嫩肤技术应用于皮肤美容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皮肤病患者根据皮肤病症分为 A 组(色素沉着组,n =36)、B 组(皮肤衰老组,n =34)和 C 组(毛细血管扩张组,n =38)。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三组患者对本次美容效果的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光子嫩肤技术应用于皮肤美容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皮肤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黄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0例并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升级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得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袁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静脉注封免疫球蛋白(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IvGI 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对23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37例,发生率16.67%。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与 IVIG 反应型川崎病男女别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发病年龄明显低于 IVIG 反应型川崎病(尸<0.05)。WIG 无反应型与有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在热程、皮疹、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口腔及四肢改变无明显差别。但冠状动脉损及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白细胞数特别是中性拉细差异有显著性(P <0.仍)。L〕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血沉、C 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堆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 IVIG 无反应的危险因素。IVIG 单次较分次用药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不少见。年龄较小、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ESR 及 CRP 显著升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是发生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初治中宜采取 IVIG 单次治疗方法。无反应型性川崎病患儿在继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可重复应用大剂量 IVIG,仍无效可并用皮质激素。
作者:罗刚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Ectopie Pregnancy,EP)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可发生于任何生育期年龄的妇女,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常见到的宫外孕发生在输卵管异位妊娠,大约占宫外孕95%[2]。宫外孕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若不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本文就宫外孕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廖秀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针罐联合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收治的脾胃湿热型痤疮33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行针罐联合治疗,取同期入院治疗的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皮损评分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入院后,行针罐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病程的延长,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延误患者的后续治疗。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62例,在传统引流的基础上,改进了引流方法,加强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春苗;何铁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996年10月~2001年3月,我们对11例肢体离断伤进行再植手术,术后随访 l.5~5年,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马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外加人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很大必要,既能提升医院的对外形象和服务质量,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又能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减轻痛苦、恢复病情,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超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情况等情况。结果: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住院天数(13.8±3.4)d,肛门排气(4.3±1.3)d、肛门排便(6.2±1.4)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7.8±6.6)枚,患者系膜根部淋巴结阳性10例。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其远期疗效需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作者:杨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作者:宿涛;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以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心绞痛为依据,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病率为26%,发病相关因素中有无 Q 波坏死、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早期心绞痛通常在2周以内,其中心功能不全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及早发现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娟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观察与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先兆子痫、子痫、剖宫产、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明显降低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有效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尚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自从希腊医生在研究中发现第一个癌细胞起,一场“人癌之战”便在世界医学科学舞台上拉开了帷幕,悠悠百年,人类却仍未从根本上掌握制伏癌魔的办法,而化疗首当其次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代谢的同时,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因肿瘤而死亡占全世界死亡总人数的第2位,但肿瘤并非“绝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一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朱石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预后处理的客观因素进行探讨,为百草枯中毒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毒后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中毒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即进行彻底的洗胃并在静脉处使用大剂量激素以及抗自由基药物。结果: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26例死亡,22例存活;存活组中中毒距洗胃时间(min)、中毒剂量(ml)、WBC(*109/ML)、BUN(nmol /L)、CO2CP 等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的早期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清理胃肠道内的毒物,尽可能的减少毒物对内脏重要器官的侵害,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中毒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贺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结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58例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98.28%。结论:对手术室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
作者:杜宜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胰管结石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2例胰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胰管结石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I 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头部,共9例;II 型:主要集中于胰体部主胰管,共7例;Ⅲ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尾部,共4例;Ⅳ型:广泛分布在胰体头部、体部、尾部,共2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结石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采取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 Roux-en-Y 吻合术的患者13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激光碎石2例;其余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全部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症状缓解后出院。讨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治疗方式。
作者:黄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学校的扩建和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临床见习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使以临床见习为主要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立能适应新型医疗形势的临床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作者:赵喜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急诊医生和急诊护士各10名,对其进行相关性的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制定问卷,进行影响程度评分。结果通过访谈得知,影响本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医务工作者责任心的欠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局限;医院管理、监督、激励等机制的不健全。通过进行影响程度评分得知,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制度方面得出的影响程度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在医护沟通方面、医护人员素质方面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其沟通与合作,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并通过有关专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激励等体制,并落实到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相关的各个环节中来。
作者:龚登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针灸治疗组为研究组,西医治疗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2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治愈有23例,有效有19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1.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愈有11例,有效有20例,总体有效率68.9%。研究组患者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肩关节,而且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文里;李生文;周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05月-2013年09月间收治的5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5至14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5至6个月,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和肢体短缩等症状。根据相关评定标准,治疗后运用功能优的有41例,运动功能良有12例,运用功能一般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运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对股骨干骨折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顺应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