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仙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控制院内感染的感染率,防止发生爆发性感染。方法于2013年4月15号8点至20点期间对我院所有518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感染率为2.75%。其中消化科2名,呼吸科6名,ICU3名,妇产科1名,骨科2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1%。结论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实现精细化护理管理,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必然要求。在现实护理过程中碰到的护理事故、纠纷、护理投诉不断增多。推行精细化护理管理,通过强化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坚持护理安全,提升专业知识,坚持奖惩分明,文明语言等方法,终实现“以人为本”的优质化护理服务。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积水及出生后动态观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8例(79只肾)的胎儿肾积水发生的时间、肾血管阻力指数(RI)、肾实质的厚度、积水程度、有无伴随畸形及羊水指数等进行随访分析,按肾盂前后径值(APD)法进行分级(I 级-V 级)。结果 I 级33例(41只肾)与 II 级12例(18只肾)积水消退。III 级7例(10只肾)手术治疗。IV 级4例(7只肾)手术治疗。V 级2例(3只肾)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胎儿肾积水产前及产后 I 级、II 级肾积水可自然消退,III 级以上胎儿肾积水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马少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85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对照组71.4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35%、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湿疹患者在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疗效,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廖建芬;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中,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联情况。方法对献血者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阳性标本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结果双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皆为阳性,单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阳性皆为阴性或不确定。结论2种ELISA试剂敏感度无差异,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才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2.6-2013.6间消化性溃疡出血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强化基础、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强化组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P <0.05),有差异性。结论:强化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刘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其中36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纳入肠内营养支持组,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纳入肠外营养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入院时、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内营养组人均住院时间(25.5±10.6)d 低于肠外营养组(28.3±14.5),肠内营养组不良事件例次率33.33%低于肠外营养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均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病情进展;早期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治疗 SAP 更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并发发生率,促患者转归,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于2009年04月至2013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有牙周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利用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40患者利用哌力奥〈盐酸咪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3.33%,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哌力奥〈盐酸咪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方法比较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在本院医治急性肠胃炎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症状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适宜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急性肠胃炎的病情缓解会更有效果。
作者:乌云塔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肿瘤的全球化以及逐年上升的趋势,营养与肿瘤的研究是至今营养学中活跃的领域,而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直接、经常、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提高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童晨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如何在手术室实施护生护理教学。方法根据医院手术室临床特点的不同,应对在医院手术室进行实习的护生,根据其实际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由于护理教学计划的科学规范,实习期满后96%以上的护生均能达到要求。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作者:曹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足主要由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
作者:华丽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方法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然后比对 ECG、DCG 检测结果。结果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主要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低电压、ST -T 改变等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为86.54%,高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55.77%。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更具有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德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脾泄热颗粒剂对“脾虚胃热组”和“其他组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辨证分型,证候属“脾虚胃热”者为观察组(16例);其他组别(肺热津伤、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为对照组(27例)。观察2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及餐后2小时 C 肽变化的区别。结果: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 C 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李伟;丁煜;苏兆田;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以促进压疮愈合,预防和减少带入压疮的再次发生和加重。
作者:王巧玲;田美琴;郭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不同时机运用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0只裸鼠实施人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手术,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经过8天的培养成瘤后,随机选取移植成功的60只结肠癌裸鼠,并随机分为六个不同的组别: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在16~23天给予中药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给予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腹内注射的化疗;另外,在8~15天给予提前干预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在16~23天给予同步干预组化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在24~31天给予延后干预组中药治疗;同时给予模型组腹内注射生理盐水。用药结束后,在第32天,选取所有小组的裸鼠各一半,摘除眼球法处死,分理出体内的结肠肿瘤,测量每组裸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平均体重,肿瘤组织经处理后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测其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光密度。剩余的裸鼠继续观察其生命体征,记录其平均生存期。结果:肿瘤的平均体积结果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体积都明显小于模型组,而且有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平均重量比较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重量都小于模型组,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各组的生存期比较显示,除中药组外,其他各组生存期都长于模型组,以延后干预组和提前干预组为长;对于相关凋亡蛋白光密度的测定,除中药组外,其他组的都与模型组有差别,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与化疗组和同步干预组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化疗作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时,以中医补益法在化疗前后进行协同治疗能够抑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中药治疗提高了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崔娜妮;侯瑶;佘俐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0%,发作时患者因肌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使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我科对3O 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肌肉痉挛,除停止超滤外,在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O%葡萄糖注射液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按摩法,缓解患者痉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收到良好的疗效。局部按摩辅助治疗,此方法无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因体内糖利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状态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疾病。如果高血糖持续得不到控制,将会引起视网膜、脑、和肾脏等方面显著和广泛的病理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孟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78例因各种疾病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aO2)、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治疗成功并顺利脱机拔管73例,死亡5例,成功率93.5%。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SpaO2、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和对比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优劣。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600例剖宫产术后拟行流产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8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上采取无痛人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流产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采取无痛人流技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中疼痛,而且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罗定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