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稀云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浅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改红;焦志强;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类抽样法,对已经治疗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以常规护理为辅;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知晓率、自我护理技巧以及自觉遵医行为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知识合格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指数。
作者:梅彩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并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吸氧,改善肺功能,治疗及预防感染等。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感染控制、心肺功能明显改善者13例,占86.7%;死亡2例,占13.3%。结论:通过正确有效排痰、合理给氧、行机械通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等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丹毒宁胶囊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Agilent TG -C18(250mm ×4.6mm,5μm);检测波长324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比例为12:88:1;柱温30℃;体积流量为1.0mL /min。结果:在0。1267-0.760μg 上绿原酸线性关系良好,RSD 为0.6%,回收率为98.6%。结论:在对丹毒宁胶囊绿原酸进行测定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具有重现性好,准确、简便等多种优点,适用于丹毒宁胶囊的绿原酸测定。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乳腺放射性瘢痕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鉴别。方法我院2005年-2013年收治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结果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的中间年龄是48岁(23-75岁),有6例患者因乳腺肿块就诊;在18例患者中,单纯性的乳腺放射性瘢痕2例(11.1%),伴有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7例(38.9%),伴有乳腺癌的患者9例(50.0%)。单纯和伴良性病变的患者4例给予超声检查,5例给予 X 线检查,临床初诊的误诊率55.6%,超声诊断的误诊率33.3%,X 线检查的误诊率37.5%,冰冻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00%。伴乳腺癌的患者给予各种辅助检查,均显示为乳腺癌。18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手段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60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的复发及继发乳腺恶性病变。结论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临床上多伴有其他的乳腺疾病,术前检查容易与乳腺癌混淆,目前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局部的手术切除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论文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菌性,各种相关的青霉素的制剂都会产生一些过敏反应,且表现为交叉性。继发性的不良反应很难判断,且非常少见。青霉素属于一种应用广泛、低毒且高效的重要的抗生素。本文针对青霉素发展、分类、药理、作用和产生的各种的过敏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 D -丙氨酰-D -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作者: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9%(32/36),其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对照组有效率为69.4%(25/36),显效10例,有效15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呕心、头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比保守治疗更具临床价值,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产妇女34岁血型 O 型,于2012年12月20日经剖宫产产下一 O 型血的男婴。12H 后发现其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中总胆红素340.60μmol /,采其静脉血2ml 于EDTA 抗凝的真空管中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作者:李敬;于红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患沟通是促进病人健康,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基础,是双方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能有效地表达患者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护患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的需要。
作者:苏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早期先兆流产指妊娠1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阴道少量出血等症,但无妊娠物排出,早孕反应尚存,妊娠试验仍为阳性。中医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常为堕胎、小产的前兆。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虹;杨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医疗环境变化的今天,临床技能竞赛对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反映出临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临床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创新。
作者:袁乐;薛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1]维生素D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导致儿童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很多人包括临床医生均认为儿童的佝偻病在我国已经逐渐控制,儿童佝偻病不存在了。目前临床上典型的佝偻病的确很少见,但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儿童仍然大量存在。所以预防佝偻病,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婴幼儿家长及儿保医生都了解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并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病的发生。[2]
作者:黄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科损伤患者70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到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科损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骨科,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天数、死亡率、伤口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时间以及 ISS 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研究组住院的天数、死亡率、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 I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骨科损伤患者,尤其是比较严重且大出血的骨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其手术的耐受性,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曹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小店区二次供水设施和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为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店区61个二次供水单位,共88个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数据用 SPSS13.0录入建库分析。同时采集61份二次供水水样进行检测。结果88个二次供水设施中,设施构造为蓄水池+增压泵的占调查总数的43.18%,水箱材质类型以水泥为主,占调查总数的59.09%。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72.1%,结论小店区二次供水水质仍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
作者:孟庆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实验室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重要的、有益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实验室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完成医疗任务重要的支持部门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医疗机构没有临床实验室提供信息能顺利完成医疗任务。因此,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的完善作为一个科学、准确的临床技术部门必不可少。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须针对全员、全过程。如分析前医生开申请单要规范,标本采集前检验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签收均要规范等。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实验室错误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应注重人员、仪表、操作方法及校准等质量管理。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分析后应将结果与临床诊断、项目参考值、患者动态变化等对照。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检验医学发展的目标,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现在的医学检验不应仅限于签发检验报告,还应开展临床咨询活动,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更好地发挥临床实验室信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庞文晶;陈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时间护理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内分泌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对比;结果:时间因素对于此类疾病护理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时间护理渗透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须引起护理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口腔美学设计是口腔临床中的热点,在前牙美学修复中,检查获取患者的前牙信息从而分析患者美学缺陷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美学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成像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阐述口腔美学设计中数字化设备应用的优势与患者参与设计的必要性,进而对数字化口腔美学设计辅助前牙美学修复的前景。
作者:蔡文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应用于尿毒症病人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应用于尿毒症病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病人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1年后 BUN、Cr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二组患者组间 BUN、Cr 降低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二组患者治疗后 Hb 升高、β2-mG、PTH 降低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通过改变透析膜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微微;樊桂娟;唐坚;许敏昭;严燕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ICU 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 ICU 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胃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体重指数、上臂围、淋巴细胞总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ICU 危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为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温华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建立专科分诊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分诊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护理小组活动;进行专科分诊护理知识培训;开展专科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建立服务质量分析监控体系;修订并完善专科分诊护理操作规程质量考核;开展危重病应急预案;积极解决专科门诊实际问题。
作者:董振航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