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范志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便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石亚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和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中的观察结果以及护理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4月到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和生产的65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将这6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护理干预期间有针对性的进行硫酸镁、硝苯地平、地西泮、呋塞米等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 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干预护理的过程中,相应的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之一,但是,只要老年人长期接受健康教育,并且遵循科学的治疗方式和服药方法就会减少心血管病发的死亡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问题。
作者: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中常见的产科因素为早产(31.6%),其次为羊水过少(15.2%)、胎位异常(10.9%)、脐带因素(8.7%)、产程异常(8.7%)、巨大儿(8.7%)、胎盘早剥(6.5%)、妊高征(6.5%)、宫内生长迟缓(6.5%)、新生儿畸形(2.2%)及其他因素。胎吸产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应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工作,应重点监测具有窒息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心变化,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妇科患者的医院护理,从医疗及护理的过程看,包括了入院护理、手术护理、出院护理;就护理本身的内容看,又融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为一体。因此妇科的医院护理管理具有综合性的护理特点,对妇科护理的管理己超出单纯的“技术性范畴”,它具有技术一人文的特点。作为医院护理的直接执行者,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给予患者适宜的护理,同时也要面向妇科患者及她们的家属,努力争取她们的支持,本文针对妇科临床护理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作者:雷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癌热清汤剂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的癌性发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萘普生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自拟癌热清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7天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停药14天患者复发率为12.5%,停药7天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7.5%,停药14天患者复发率为3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癌热清汤剂对癌性发热治疗效果确切,复发少,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作用。方法:临床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平稳度、血糖平稳度以及生活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饮食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良好的改善,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确保其血压和血糖的稳定性。
作者:庞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总结其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形式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脑血管患者的调查结果主要分为抑郁、孤独型,急躁、焦虑型,依赖型三种类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研究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胸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中选取30例因胸外伤致 ARDS 病例,通过机械通气对该组患者进行抢救,观察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6.67%,死亡患者均为多器官及循环系统功能衰竭伴有弥漫性出血,引发败血症致死。结论:有效及时的机械通气及全身综合治疗可有效提升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广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明显,产后出血是剖宫产的并发症之一,重度产后出血因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及早找到原因,早期诊断休克,并加以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产妇转危为安。
作者:冯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至2013年6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以上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观察组的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E /A、射血分数、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方面甚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长期高血糖加速了心脏功能障碍的进展。
作者:袁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对于防治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登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因体内糖利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状态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疾病。如果高血糖持续得不到控制,将会引起视网膜、脑、和肾脏等方面显著和广泛的病理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孟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患者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护理对策,以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感染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患者中出现 MRB 感染的病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回顾性搜集分析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分布、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等信息,并随机抽取我院的20名护理人员对其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进行调查。资料处理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6例 MRB 感染患者平均住院24天,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治疗性用药70%,预防性用药30%;病源菌多为大肠埃希氏菌15株(57.7%)和铜绿假单孢菌6株(23.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例(50.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11例(42.3%);MRB 感染患者多源于我院的内科系统,占76.9%;20名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较好。结论加强 MDR 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从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MDR 的传播,对全院的医护人员做相关的感染防范知识教育,不断提高 MRB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加强社区医院的药房用药安全。方法:对各类病人实施用药安全的措施和办法。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后,社区医院药房对用药安全工作将会上一个新台阶。结论:目前在新形势下,社区医院的药房用药安全还存在着不足。因此社区医院要积极采取多种应对对策。
作者:叶晓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至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牙周病至前牙移位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后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本组30例患者通过口腔正畸治疗后,全部矫正成功。且与治疗前相比,在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前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以及牙周出血指数等方面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能够改善牙齿松动程度,复位效果显著,保持牙齿美观大方。
作者:张万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成观察组(预后不良)和对照组(预后良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脑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破入脑室例数均比对照组等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加严重(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患者较多,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多少,发病至入院时间的长短,病变时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王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阿奇霉素实施治疗,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70例患儿为参照对象,给予其红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4.29%、72.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阿奇霉素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施治,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度。
作者:苏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差错是指已经发生在患者身上,但未造成后果(如漏服维生素),或虽有不良后果但不严重(如错点散瞳剂,但未引起失明)的现象。在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对患者和家属及经济利益和对护理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举证倒置的实施,社会对医院增多了关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护理差错,改善医患关系,取得社会信赖,让病人放心治疗和护理,成为护理管理者所面对现实问题,因此,全面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香;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休克是一种综合症,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或血管床聚然扩大的一种临床表现,使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正确及时地治疗和适当的体位,可以防止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有助于改善病情,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华丽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