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秋;曹园园;刘;王玮琦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患者14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区别将146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质量效果进行对比,护理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海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6月~2012年4月收住入院行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治疗的106例膝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47.4±19.3分。结果:术后106例获随访1~3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6±10.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志;张明;卓祥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职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40例研究对象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实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实习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千;卢淑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颈动脉斑块破裂后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和终末阶段即斑块去稳定性和斑块破裂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形成机制和特点,以便早期识别具有潜在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中风后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按压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单位治疗因输卵管堵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9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汤剂、外用热敷及灌肠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为8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康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患者行全麻后插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各50例,对照组行清醒状态下的常规插胃管法,观察组行全麻后插胃管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为70%,观察组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3,P <0.05);在插胃管过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42,P <0.01);两组插胃管需要平均时间方面,观察组一次插胃管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21,P <0.05)。结论:对于胃肠道患者实施全麻后插胃管方法,其插胃管成功率高,插胃管平均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邓小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几年,伴随着科研进展,不少新的心血管健康检查项目在临床崭露头角,如何对众多的检查项目进行正确选择,是患者所关注的问题。随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有关血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边缘学科--脂类学(Lipidology)。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渗透并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本文就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作者:宿涛;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患者66例,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接受了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在接受了有效的护理后,患者术后的激反应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提高的作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提供了保证。
作者:袁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的方法复制不同水平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Morris 水迷宫实验筛选48只大鼠,氧嗪酸钾干预8w 后,再次进行 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察干预前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结果示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以加重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王君霞;刘庆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HP 根除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HP 根除率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 HP。
作者:李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金双歧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为(3.3±0.5)d,总有效率为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患儿术前、术后 X 线片进行分析,分级评定肘关节功能 Flynn 肱骨髁上骨折,并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46例患儿均随访成功,手法复位均成功,其中8例因肘关节产生张力性水疱而发生骨折再次移位,5例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4例采取尺骨鹰嘴牵引治疗方法。评定患儿 Flynn 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优16,良20,一般6例,差4例。结论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时一定要对患肢多观察,及时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田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患者核素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对我科不同疾病患者的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找出共性以指导护理工作。结果:针对核素治疗前、中、后找出不同治疗时期的护理方法。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可以避免差错、降低患者的恐怖情绪,异常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菊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20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315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长轴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双房及双室短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3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单心室2例;单心房1例;右心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8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洛四联症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8例。漏诊房间隔继发孔缺损2例;漏诊肺动脉狭窄1例;敏感性91%,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卫云峰;丁倩;张海峰;路秋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不同时机运用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0只裸鼠实施人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手术,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经过8天的培养成瘤后,随机选取移植成功的60只结肠癌裸鼠,并随机分为六个不同的组别: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在16~23天给予中药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给予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腹内注射的化疗;另外,在8~15天给予提前干预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在16~23天给予同步干预组化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在24~31天给予延后干预组中药治疗;同时给予模型组腹内注射生理盐水。用药结束后,在第32天,选取所有小组的裸鼠各一半,摘除眼球法处死,分理出体内的结肠肿瘤,测量每组裸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平均体重,肿瘤组织经处理后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测其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光密度。剩余的裸鼠继续观察其生命体征,记录其平均生存期。结果:肿瘤的平均体积结果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体积都明显小于模型组,而且有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平均重量比较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重量都小于模型组,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各组的生存期比较显示,除中药组外,其他各组生存期都长于模型组,以延后干预组和提前干预组为长;对于相关凋亡蛋白光密度的测定,除中药组外,其他组的都与模型组有差别,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与化疗组和同步干预组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化疗作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时,以中医补益法在化疗前后进行协同治疗能够抑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中药治疗提高了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崔娜妮;侯瑶;佘俐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事件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干预措施。结果本次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共28例(35.0%),患儿自身因素共25例(31.25%),医疗设备因素共11例(13.75%),沟通因素共10例(12.5%),其他因素共6例(7.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儿童、家长、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鼻窦炎需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予以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明显高于对照组48.9%,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对于鼻窦炎的治疗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医院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逐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目前,手术室作为医院多学科病人抢救治疗的特殊工作场所,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接触人员多,工作环节复杂,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2012年我们把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