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荣;胡亭;闫常玉;刘永跃;张敬炜
目的:探讨五官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五官科门诊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五官科门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不仅身体疾病得到治疗,而且得到心理指导。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羊水栓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羊水栓塞原因、临床表现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例死亡,10例患者抢救及时,护理得当转危为安。结论:羊水栓塞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在助产和护理工作中,产程中的密切监护,尽早诊断,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是抢救羊水栓塞患者的关键。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期知识宣教、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农村、社区、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产科知识培训是预防羊水栓塞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对终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终有效将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进行提高。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进行具体的研究。根据有关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的放置温度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终检查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放置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都会对终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各个组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标本放置的温度、采血的部位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许福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前牙根尖周囊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95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进行单纯根管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行外科根尖周囊肿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0.6959(p =0.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牙根尖周囊肿的患者行根管治疗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行外科根尖周囊肿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证实了根尖周切除并不是必须的治疗方式。
作者:施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以促进压疮愈合,预防和减少带入压疮的再次发生和加重。
作者:王巧玲;田美琴;郭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 ICU 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110例 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 GRV 测定,管路维护,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1%明显低于对照组6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合理的的管路维护及监测 GRV 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有助于 ICU 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及其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收入的96例接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麻醉效果。结果: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5.2%。16例致残,伤残率16.7%。并发症共计14例,包含4例中枢呼吸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6例术后继发性出血致使脑疝,病症发生的概率为14.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力求快速、平稳。应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的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对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的选择要合理。术中适度过量通气,避免患者脑部缺血、缺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手术风险,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中常见的产科因素为早产(31.6%),其次为羊水过少(15.2%)、胎位异常(10.9%)、脐带因素(8.7%)、产程异常(8.7%)、巨大儿(8.7%)、胎盘早剥(6.5%)、妊高征(6.5%)、宫内生长迟缓(6.5%)、新生儿畸形(2.2%)及其他因素。胎吸产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应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工作,应重点监测具有窒息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心变化,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护理方法对产妇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52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结果及时、科学、人性化的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的减缓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不利影响。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有效措施的使用,保证了产妇的安全恢复,婴儿的健康生长。
作者:李万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简易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首先全面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及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5例老年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经全面护理监测,疗效显著。结论:简易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李继玲;郑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中,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联情况。方法对献血者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阳性标本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结果双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皆为阳性,单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阳性皆为阴性或不确定。结论2种ELISA试剂敏感度无差异,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才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研究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田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患者核素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对我科不同疾病患者的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找出共性以指导护理工作。结果:针对核素治疗前、中、后找出不同治疗时期的护理方法。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可以避免差错、降低患者的恐怖情绪,异常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菊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饮食宣教适宜的方法,以提高湿疹疗效,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及满意度。对象与方法:将2013年在皮肤科住院部100名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同样的宣教材料(饮食处方卡)而选择不同的宣教方法进行饮食宣教,出院一月后对患者病情回访,对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对饮食宣教内容掌握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的需要及个体差异反复多次个体化的宣教会提高饮食宣教的效果。
作者:周道娟;白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既: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实施进一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对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迅速,大大缩短了患儿治疗时间,对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以及配合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杨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为适应人们的健康要求,开展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知识教育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对临床专业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改善预防医学教学的措施,以期对预防医学教学有借鉴作用。
作者:赫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42岁,以停经53天,下腹痛7天,加重3小时入院于2013年5月6日,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3月23日,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于7天前无诱因自觉右下腹撕裂样疼痛,后渐感整个下腹胀痛,于2小时后略有缓解。于当地私人诊所诊断盆腔炎给予静点抗生素7天,自觉仍下腹疼痛,于3小时前自觉疼痛加剧,伴肛门坠胀感急来我院。病来无头晕、心悸、晕厥、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婚育史:23岁结婚,顺产二次,子女体健。29岁行绝育术。体格检查 T.36.8℃,P.96次/分,R.23次/分,BP.100/80mmHg.痛苦面容,扶入病室,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肌紧张阳性,肝脾未触及,整个下腹压痛阳性,以右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白带稍黄,无血,后穹隆饱满,宫颈光滑,举痛摆痛均阳性,子宫前位增大约孕50天,于右下腹接上及条索状包块4.03.0cm 大小,压痛显著。辅助检查:尿 HCG 阳性,血 HCG 待回报,WBC:14.6109/L,血小板216109/L,血红蛋白83g/L,凝血指标正常,给予后穹窿穿刺,抽出5ml 不凝血。妇科彩超回报:子宫前位略大,宫腔内可见3.02.5cm 大小妊娠囊,可见胎芽及胎心搏动,右附件区可见4.22.6cm 大小混合性包块,血流丰富,盆腔积血5.36.8cm.提示:早孕,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异位妊娠待除外,盆腔积血。入院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诊疗计划: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因患者无生育要求,要求同时行人工流产术。腹腔镜术中所见:腹腔内积血及凝血块约800ml,子宫前位增大孕50天大小,左侧附件正常,右侧卵巢正常,右侧输卵管壶腹部4.03.0cm 大小包块,表面紫蓝色,可见一破裂口活动性出血。术中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纵向切开输卵管可见完整绒毛组织。同时给予人工流产术,可见另一个完整绒毛组织。标本皆送病理,病理回报:右侧输卵管妊娠,宫内妊娠。
作者:王雅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颈动脉斑块破裂后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和终末阶段即斑块去稳定性和斑块破裂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形成机制和特点,以便早期识别具有潜在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除了要求更高地得到专业技术治疗外,更关心的是医疗全程全方面的人性化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是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以往存在的患者与医护之间的纠纷问题有很多都是由护患关系处理不良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我科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融入基层的临床工作中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LEEP 刀治疗,观察组除接受 LEEP 刀治疗之外还接受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小于不接受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