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本病常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方法检查予以诊断。中西医结合全身抗病毒药物及局部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甘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直肠给药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直肠给药中西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96例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48例,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控制与各项护理指标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按时用药、饮食控制、运动控制、心态乐观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性高血压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秦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患者,研究组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和疗效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死亡例数,成功率达80%,对照组有2例死亡,成功率是6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相对安全。
作者:赵琳;李岚;贾晓炜;贾贺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5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刘丽;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治疗方式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40例,按手术方式差异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定位后息肉钳夹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实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坚;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透明质酸在鼻面部注射时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门诊治疗因鼻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患者中选取6例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炎扩血管治疗后,于1周时间炎症及脓肿均基本消除,局部存在少量结痂,经预防瘢痕护理后,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不存在有明显疤痕的病例。结论:透明质酸应用于鼻面部美容时,可导致缺血性障碍等并发症,及时对患者采取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避免明显瘢痕产生。
作者:陈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在观察一具172cm 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并双胆囊动脉走行变异。方法:使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米尺测量身高(cm)。结果: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走行23.70mm 肝总动脉;胆囊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走行9.06mm 处分为上、下两支。讨论:观察可知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伴有双胆囊动脉,经查阅文献该型变异较为罕见,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据和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谢东东;张智锋;刘婷婷;谭琴文;王娟;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十万分之17.1,其中25%-40%是由慢性肝纤维化发展成为肝硬化,全世界范围,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慢性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过程,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或治愈。但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肝脏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肝硬化。如能在演变成肝硬化之前,通过某种手段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将在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上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抗慢性肝纤维化药物研究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治疗学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外肝病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临床有效抗慢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作者:杨洪波;郭佩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必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和思维的更新,有人认为中医药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产品的要求,甚至于不愿意使用。本文将村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和趋势谈一些看法。
作者:王献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青少年注意力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l 隔日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10mg 1/日口服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分别采用舒尔特表格法进行注意力测试。结果治疗组用药前测试成绩合格率85.48%,用药后为87.27%;对照组分别为87.10%和71.19%。治疗组用药后测试成绩较用药前无明显降低,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结果有明显降低,差异见显著性。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较西替利嗪未对本组学生的注意力未产生影响。
作者:蒋生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产妇泌乳不足状况,究其成因,主要为产妇的身体状况不佳、乳头凹陷、精神状态欠佳、以及一些产妇对哺乳和喂养的技巧掌握不牢等。提出须加强产妇营养的补充,纠正乳头凹陷现象,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进一步强化母乳喂养常识的宣传工作,以真正解决产妇泌乳不足的问题,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作者:辛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类抽样法,对已经治疗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以常规护理为辅;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知晓率、自我护理技巧以及自觉遵医行为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知识合格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指数。
作者:梅彩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基层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医院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患者更好地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层医院 CT 设备使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现基层医院 CT 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后就基层医院 CT 设备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希望对实践的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黄显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 LC 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 LC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作者:鲜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商环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进行在儿童组与成年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统计分析82例成人及222例儿童使用商环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治疗情况,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中疼痛程度、手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率的情况。结果与成年组比较,儿童组进行商环吻合器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及术后外观满意度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术后疼痛更轻,切口愈合时间更短。结论儿童应用商环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相对于成人具有愈合快,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值得在儿童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涂旦;廖跃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自课程改改实施以来,学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实践教学上,要求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护理专业来说,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章就就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谭小桂;屈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以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心绞痛为依据,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病率为26%,发病相关因素中有无 Q 波坏死、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早期心绞痛通常在2周以内,其中心功能不全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及早发现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娟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流血的原因、高发时间及护理。方法是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计在我院生产的产后大流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出大流血的原因。对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给予预防干预;针对病因采取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以降低产后大流血的发病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周厚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 或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24小时 VAS 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P 组未延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小时 VAS 评分小于 C 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 静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