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郭彩红

关键词:急诊科, 护患纠纷, 原因, 对策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以病人多,急、重、危、人流量大、工作量繁重为特点,护患之间容易引起摩擦。此外患者及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科护理具有高风险性,也是护患纠纷高发区,怎样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医院管理层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研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总结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制度健全、人员重视、控制措施得当,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预防。

    作者:姚翠兰;巩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便秘的护理体会

    便秘是便秘是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肛周压迫感及排便不尽感等。除此之外,由于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可以引起腹胀和腹痛,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口苦、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可使患者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便秘患者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万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和对照组(单独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该病往往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肝脏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探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配以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付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呼吸机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护理手段,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 ICU 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选取70例病例,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及在常规护理中使用并定期更换人工鼻,同时配合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35例),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以此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预防 VAP 效果,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护理手段。结果: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其 VAP 发病率为14.29%,远低于对照组的37.14%,此外观察组 ICU 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中通过人工鼻的应用及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配合,可显著缩短患者呼吸机通气及 ICU 住院时间,并减少 VAP 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 VAP 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戴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90例泰利必妥滴眼液滴眼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分析

    研究探讨泰利必妥滴眼液在细菌性角膜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卡那霉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观察组给予泰利必妥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90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痊愈49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泰利必妥对细菌性角膜炎进行治疗,药理作用明显,能够对多种细菌产生抑制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丁艳红;殷志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10%)、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器械折断的原因分析

    随着根管治疗器械的发展,根管的成形能力和根管预备速度大大提高,镍钛器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质量。但镍钛器械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出现增加了器械折断的概率,使用者有必要了解器械折断的原因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器械的折断。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折断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作一综述。

    作者:赵旭;孙莹;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应海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 LC 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 LC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作者:鲜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后,我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70%提升至92.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发挥其才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人性化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推广。

    作者:向娅;赵永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目的:针对静脉留置针时产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留置时间分为三组,即Ⅰ组、Ⅱ组、Ⅲ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总结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结果:12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中,有7.44%(9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有4.96%(6例)患者发生套管阻塞,有5.78%(7例)患者发生液体渗漏,有6.62%(8例)患者发生局部静脉炎。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常见并发症较多,并发症的几率会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作者:杜璐璐;惠欣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实习护生带教体会

    实习带教是毕业生从学校迈向社会工作的桥梁,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护生要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做好护生带教工作已经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课题。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本文对如何做好实习生的带教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温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中薄荷脑

    本文主要应用薄层色谱法来鉴别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中的薄荷脑,文中将实验方法数据等进行了一一详尽的说明,通过实验数据终得出有效结论。

    作者:张渝果;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并且对比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种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分析

    目的:探析采用四种抗生素方案对下呼吸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学-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钠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学-成本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 C 组患者的药物花费均明显低于 A 组和D 组的患者,B 组与 C 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显著优于 A 组和 D 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头孢曲松钠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著优于头孢唑肟钠、阿奇霉素不仅疗效显著,并且性价比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到临床应用中。

    作者:贺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螺内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显效患者17例(45.9%),有效16例(43.3%),无效4例(10.8%),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0例(27.0%),有效15例(40.6%),无效12例(32.4%),总有效率为6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螺内酯药物治疗,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彦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份痰液标本,通过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同步检测,比较两组方法的阳性率、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80份确诊标本中涂片法阳性率为31.25%(25/80),FQ -PCR 法阳性率为68.75%(55/80)。涂片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1.25%和95%,FQ -PCR法为68.75%和90%。结论:FQ -PCR 法和涂片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各自的优势,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严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分析

    目的:探讨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的分析情况。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柏黛膏与青霉素会作用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上,抗菌活性良好,柏黛膏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MIC50与 MIC90的值分别为0.5,4.0mg?L -1;0.5,3.0mg?L -1。结论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很好的协同抗菌功效,经济实惠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柳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再矿化模型概述

    再矿化是龋病治疗的新方法,在再矿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再矿化模型。本文就对再矿化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非龋损模型,原位模型,根面龋模型等等。

    作者: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孙莹;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