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景州

关键词:计划免疫, 儿童, 接种率, 因素, 内容, 步骤
摘要:计划免疫是我们国家从根本上防治传染病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是开展免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包括多种,一般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比较全面和顺利,当然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将从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和步骤、免疫合格标准及疫苗的接种率、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几方面进行讨论。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小切口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周围神经卡压病症中常见的一种,在发病早期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进行性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设计及应用改良小切口作腕管切开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手掌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上,掌浅弓与屈肌支持带下缘之间作一约1.5~2.0cm 切口,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显微松解正中神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24例症状完全消失,18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示、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6例大鱼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伤口疤痕痛,无一例产生尺神经及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小切口进行神经松解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4月~2013年3月治疗腕管综合征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仕林;郑有卯;吴立志;王成;易利奇;李博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计划免疫是我们国家从根本上防治传染病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是开展免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包括多种,一般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比较全面和顺利,当然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将从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和步骤、免疫合格标准及疫苗的接种率、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几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李景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80例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口服组(20例)、静脉滴注组(30例)、雾化吸入组(3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肺部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组(P <0.05),且雾化吸入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静脉滴注组(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相比口服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均可作为小儿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雾化吸入给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时间更短,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可作为氨溴索治疗的理想给药方式。

    作者:奉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加强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社区 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疗法、遵医用药等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康复护理可提高 DM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孙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小切口埋线法重睑术的体会

    目的:微创小切口埋线法重睑术形成机制及适应症。方法采用微创切口对32例患者实施手术。结果32例患者术后肿胀反应轻,形态满意者30例。较满意者2例。结论此手术方式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自然。

    作者:马良;胡志奇;张立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结核防治中家庭干预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家庭干预模式对肺结核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48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选择24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4例采用家庭干预模式进行干扰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和调查,对患者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健康行为、满意度及临床治愈率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采用家庭干预模式进行干扰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依从性、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等明显提高和改善,并且各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83.3%,对照组有1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54.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庭干预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的防治,在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以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采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并且家庭干预模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加强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效果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甘金苑;汪家兴;李彬;姚剑锋;梁雪霞;卢银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实施院务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省卫生厅关于深化院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文明服务、廉洁行医为基本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和“以职工为主人”这两个重点,认真开展以医院重大决议、医院财务收支、医疗收费价格、患者费用明细、药品器械采购、干部任免调动、人员录用解聘、职称评聘考核、违规处罚结果、基建项目购材等“十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院务公开工作。实践证明,院务公开工作,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了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作者:凌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该病往往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肝脏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探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配以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付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作用,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邓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者的临床体征的比较

    目的:对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征进行比较,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两组患者各45例,对其临床体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果比较发现,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体征表现为肺部无音、单纯湿音、干湿音并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体征只表现为单纯哮鸣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很少见单纯哮鸣音,主要以湿性音或与干性音并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则常表现为几种肺部音同时存在,且变化复杂。

    作者:张云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显微喉镜下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侵及喉部的一种非浸润性上皮瘤,为小儿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渐进性声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对其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同时可结合药物辅助治疗。我科自2001年7月---2011年12月在显微镜与支撑喉镜联合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15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于西武;刘艳慧;司峰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3年宜宾市翠屏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目的:分析宜宾市翠屏区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 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 AEFI 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共报 AEFI 13例,涉及8种疫苗,其中甲肝疫苗报告发生率高(46.23/10万),反应类型以异常反应为主76.92%(其中过敏性皮疹占异常反应70%)。病例主要发生在1岁组人群(53.85%)。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38.46%)和11月(30.77%),多在接种后24h 内发生(69.23%)。结论翠屏区 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比较高,但仍需要加强 AEFI 监测工作,规范预防接种操作,严格掌握禁忌症,减少 AEFI 发生。

    作者: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80例

    目的:探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护理,疗程1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创面水肿指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9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99.5%,对照组痊愈101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7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硝祛毒洗剂熏洗坐浴对治疗肛肠术后肛缘水肿有较好疗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小静;丛坤;戴毓;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办法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以有效的提高该类病症的治愈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对其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患者获得了很好的治愈效果。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帕金森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涵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例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腔镜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10例患者术前做好全面的宣教和准备工作,术后作好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出血量约45~9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4-6天出院,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加上术后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展,是成功手术的保证。

    作者:马加红;陈柏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在腹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超声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能迅速准确地显示损伤的腹腔脏器位置、范围和程度及出血量。现对本院428例腹部损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4年1月~2014年4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采用四君子汤加味内服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美沙拉嗪栓纳肛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内服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有推广前景。

    作者:张茹;余海平;李春耕;张拉春;单利芳;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焦磷酸钙沉积症的特点及治疗概述

    焦磷酸钙沉积症(CPDD)是发生在关节的局部钙盐沉积导致的关节病,以往多在颈椎、膝关节、腕关节等发生,近年来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发生在颞下颌关节的焦磷酸钙沉积症患者也有出现,并引起容貌上的影响。焦磷酸盐沉积症由于发生机理上的特殊性,在早期诊断上应用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测其敏感性是很低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无准确数据证实此病的发病率及治愈率,因而往往延误早期治疗。本文对此病做一综合介绍,以方便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治疗,增加治愈几率。

    作者:孙莹;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李正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以68例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心率、低心率及24h 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联合放化疗时心率明显加快,患者容易出现 ST 段改变、传导异常及心律不齐现象,对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加重。

    作者:李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设计临床配伍应用。方法:对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类、临床配伍稳定性等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在输液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温度、药物浓度、pH、放置时间及光照等因素是该类药物配伍稳定性的关键,是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毒副作用用小、抗菌谱广、疗效高等优点,自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一来,一直受到受到医生青睐,为治疗人类细菌感染做出巨大贡献。但因其具有β-内酰胺环不稳定易被水解,因此,找寻事宜的配伍方式,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姜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