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80例对比观察

奉鹏飞

关键词:小儿肺炎, 氨溴索, 给药方式, 雾化吸入, 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口服组(20例)、静脉滴注组(30例)、雾化吸入组(3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肺部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组(P <0.05),且雾化吸入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静脉滴注组(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相比口服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均可作为小儿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雾化吸入给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时间更短,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可作为氨溴索治疗的理想给药方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夜班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实现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往往更注重日班的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检查也偏重于白班,造成了护理工作局限性,影响护理质量。如何规范夜班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安全意识,积极探索导致夜班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护理管理者探索的课题。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患者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护理对策,以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感染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患者中出现 MRB 感染的病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回顾性搜集分析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分布、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等信息,并随机抽取我院的20名护理人员对其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进行调查。资料处理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6例 MRB 感染患者平均住院24天,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治疗性用药70%,预防性用药30%;病源菌多为大肠埃希氏菌15株(57.7%)和铜绿假单孢菌6株(23.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例(50.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11例(42.3%);MRB 感染患者多源于我院的内科系统,占76.9%;20名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较好。结论加强 MDR 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从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MDR 的传播,对全院的医护人员做相关的感染防范知识教育,不断提高 MRB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钠肽在预测心绞痛再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发作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脑钠肽的浓度,对80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心绞痛再发。结果在8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发,发生率为15%;而68例未再发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后脑钠肽的浓度要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再发心绞痛的患者治疗后脑钠浓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临床进行了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其脑钠肽水平是显著低于治疗前,因此通过对脑钠肽水平的监测可以一定程度的预测心绞痛再发几率,意义重大,值得肯定。

    作者:高三亮;杨春光;靳国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教训与经验,以提高对该病护理质量水平,提高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 SAP 患者,观察并记录护理过程及措施,然后作出分析。结果:8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成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给予正确治疗方法及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应用相关麻醉药物的情况下按常规进行手术,实验组在2%的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后进行手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并配合相应护理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晨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是引起患儿病情反复、加重、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辩证治疗30例 lgA 肾病的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30例 lgA 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药辩证分析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30例患者分别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血瘀下阻5型。均采用辩证中医药治疗,疗程3月-3年的疗程不等。结果:本组30例,治疗后获显效12例占40%,有效15例占5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药是治疗 lgA 肾病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作者:冯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种介入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多种介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 CT 引导多种介入(经皮肺穿刺微波靶向消融、无水乙醇靶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果25例不愿或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个病灶(直径2-6CM)接受了介入联合化疗治疗。31个病灶完全坏死,坏死达83%,6个有部分残留的肿块均为直径较大且贴近或侵犯纵膈、心包或者肺门的。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少量咯血,少量气胸,少量胸腔积液,低热,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后均缓解。所有病人均行 GP 方案化疗。治疗后1月增强 CT 显示瘤体缩小,31个完全坏死病灶无强化。6个病灶部分强化,显示残留。3月后,瘤体进一步缩小,一年后完全消融病灶部位仅见少量纤维化影。未完全消融坏死者部分病灶增大。随访3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结论多种介入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张正信;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方法

    分析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方法。

    作者:肖婷;曹嫄;王琳;肖虹;冯丽;马振华;范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78例因各种疾病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aO2)、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治疗成功并顺利脱机拔管73例,死亡5例,成功率93.5%。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SpaO2、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及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00例分娩产妇中发生胎膜早剥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达到0.92%,44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为妊高征高血压症,其次米索引产和催产素的使用、机械性外伤、胎膜早破以及脐带异常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轻型胎盘早剥患者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等方面情况均明显低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害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是降低母婴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符琼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成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鉴别项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目的:对中成药检验中发现的一些显微镜鉴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中成药检验和质量标准制定针对性的参考意见,使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更加的规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中成药进行显微镜的鉴别和检验,并对中成药鉴别的合理化和规范化进行检查。结果中成药质量标准中纤维鉴别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书写格式不规范、文字描述不正确;特征选择不合理以及对特征变化未进行考察等几方面的问题,导致检验的结果呈假阴性。结论针对中成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镜鉴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并要求相应的单位加强对标准的审核,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的规范性。

    作者:陈仲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记录和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状况。将6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运用个性化管理的治疗护理方法,并且对小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两组小儿哮喘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70.3%和95.7%,观察组在显效率、临床控制率和整体有效率方面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的整体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小儿哮喘护理整体有效率的提高,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的护理发挥着关键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奚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而又十分复杂的病症,对急腹症要尽量明确其原因,积极抢救重症病人,诊断未清楚前禁止使用止痛剂,给予禁食补液是必要的,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予以正确的治疗,这对降低死亡率、及早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168例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对痤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68例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对照组采取苦参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不易复发等特点,易被广大患者接纳,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裴智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8例外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628例患者中75例患者发生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的术后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 =1.09),吸烟(OR =1.65),冷心脏停搏液(OR =1.78)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 =2.09),二次开胸(OR =2.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 =2,31),胸腔积液(OR =2,.57),术后脑血管意外(OR =5.61),膈神经损伤(OR =8.09)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 =9.79)。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致炳;杨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SCT 曲面重建在齿科正畸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 MSCT 曲面重建在齿科正畸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齿科正畸初诊病历30例,先行 X 线检查,再行 MSCT 检查,并制作石膏模型,然后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进行对照。结果 SSD、MIP、VR 等3种三维重建方法图像均可用于齿科正畸中,但相对而言,VR 重建方法在图像的清晰度、锐利度、细节显示等方面优于 SSD,MIP 法,MRP 在牙齿轴位、冠状位,失状位重建,在显示解剖细节上具有优势,因此,VR 结合 MPR 对畸形的诊断,数据的测量佳。结论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在显示阻生牙,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角度上明显优于 X 线头影,可以通过三维旋转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可以更生动,直观的显示牙列,提高正畸效果。

    作者:王新;杨丰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 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对 ICU 护理风险事件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ICU 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总结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包括:管道脱落、意外拔管,意外受伤,发生压疮,药物使用不当,输液泵使用不当以及护患纠纷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作者:刘俊英;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并且对比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治疗前患者的紧张心理,降低病痛和治疗带来的不适感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罗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