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艳燕;刘艳;韦燕萍;赵婷婷;黎瑜
目的:探讨大流血的原因、高发时间及护理。方法是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计在我院生产的产后大流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出大流血的原因。对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给予预防干预;针对病因采取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以降低产后大流血的发病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周厚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作用,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邓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来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结果两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循证护理安全可靠,并且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昌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4.3%,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72%)(P <0.05),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胡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大出血或体液丢失,或体液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由于其病理过程能够迅速引起或导致引起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等重要功能紊乱或障碍,故休克又可称为是一种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的综合征[1]。低血容量性休克为外、妇科常见病例,具有病情危重、失血量大、进展迅速等特点,而抢救有效的手段是尽早手术止血[2]。手术室作为救治休克患者重要的部门,伤后得到救治时间的长短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短时间内予以救命性治疗与系统性病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3],现将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杨兰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作者:朝格吉布胡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19例,占6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1例,占36.7%,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中医治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治疗方法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中,28例患者给予胃大部切除手术,所占的比例是333%,47例患者给予穿孔修补手术,所占的比例是667%;其中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63例,所占的比例是84%。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洪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医疗问题成为21世纪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医务工作,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再到患者用药,药品的安全保障无疑是倍受关注的环节。本文通过阐述质量互变规律与药物耐受之间的关系,从质量互变规律角度分析解释药物耐受性的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剂量调整,人群针对性,为用药患者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等解决意见,有望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宋新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硫糖铝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18岁至60岁之间成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咪替丁0.2g/次,4次/d,睡前加倍剂量;阿莫西林0.25g/次,3次/d;两种药物均是餐后服用。观察组40例,给予硫糖铝1g/次,4次/d,空腹口服;阿莫西林0.25g/次,3次/d,餐后服用,疗程为一个星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此试验中并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硫糖铝比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JAK 家族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TATS 家族是 JAKs 激酶的底物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Jak /STAT 在介导的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1]。
作者:葛世杰;顾立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眼压、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降低眼压,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 PA、CHE 与 TBA 联合检测在肝硬化临床分期中的诊断学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作研究组,依据肝功能(CTP)评分,将49例 CTP 评分为5-6分患者作肝硬化早期组,51例 CTP 评分为7-9分患者作肝硬化中期组,50例 CTP 评分≥10分患者作肝硬化晚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检查正常者150例作对照组,比较血清3项指标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TBA 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 PA 与 CHE 水平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早、中、晚期三组患者的血清 TBA、PA 与 CHE 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PA、CHE 与 TBA 可作为鉴别肝硬化临床分期的可靠诊断因子,具有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曾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期对照组应用莫西沙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缓解期均给予流感疫苗注射、呼吸训练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与对照组14.7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防治结合,急性发作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期应做好预防措施,以大限度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张玉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头癌外科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12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1例)、姑息性手术组(68例)、手术切除组(23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及4年术后生存率(78.26%、39.13%、17.39%,中位生存时间24.9个月),较姑息性手术组(30.88%、0、0,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和非手术治疗组(4.76%、0、0,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明显提高。结论外科手术切除主要用于胰头癌的治疗,特别是对性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室保障治愈胰头癌治疗的唯一方式,与门静脉或者肠系膜上的静脉连接起来进行手术切除、半肝切除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提升了胰头癌的实质性根治性切除率、增强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加强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贺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分析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晚期孕妇74例,将这些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孕妇37人,两组孕妇均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但用药方法不同。每天早上七点为对照组中的孕妇提供米非司酮,连续口服3天,第四天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组中的孕妇在第一天早上七点口服米非司酮,第三天早上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并用氯化钠将伍米索前列醇湿化后,放进孕妇阴道内。使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中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终止早孕晚期妊娠孕妇时,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有效,具有花费时间少、疼痛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 LC 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 LC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作者:鲜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笔者对87名手机依赖中学生进行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行为和心理干预,87名手机依赖中学生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积极的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对出现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心理行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霏霏;王卓诣;周能;张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患者,首先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其次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预组发生术后感染2例,常规组发生术后感染11例;干预组切口一期愈合48例,常规组切口一期愈合33例;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常规组发生不良反应24例。干预组患者均对护理较为满意,满意率达100%,常规组患者满意程度为68%。即干预组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并且普遍好于常规组的临床恢复效果。结论: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相比较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及不良反应、感染的发生率均有较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郑静;秦凌云;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