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骏;林秋平;郑涵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85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对照组71.4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35%、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湿疹患者在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疗效,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廖建芬;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输液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便于临床用药。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如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与封管技术、药物因素等等。在临床工作中,我科针对相关因素,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置时间,保护了血管,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马振华;肖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 TC、TG、LDL -C、HDL -C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脂患者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浅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改红;焦志强;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加强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社区 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疗法、遵医用药等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康复护理可提高 DM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孙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腹纹横小切口45例患者的疝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以后的相关临床实践。方法:选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病人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及时观察和记录腹纹横小切口进行疝气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在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术后恢复比较良好,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伤口愈合较快,切口为甲级,在观察和记录术后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状。结论:采用腹纹横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疝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治疗费用较少,切口较小,手术技术较为简便,没有出现切口感染的状况,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20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315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长轴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双房及双室短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3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单心室2例;单心房1例;右心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8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洛四联症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8例。漏诊房间隔继发孔缺损2例;漏诊肺动脉狭窄1例;敏感性91%,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卫云峰;丁倩;张海峰;路秋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减少或防止药物在集中配置时污染环境和危害医务工作人员。方法:成立专门配置化疗药物中心,配置防护管理所用的用品和设施,使配置化疗药物的操作方法规范化,及时并按照规定处理废物,健全配置药物的规章制度。结果:7年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仅从未发生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事件,而且从未造成环境污染。结论: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严格合理的管理,齐全的设施可以有效避免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 或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24小时 VAS 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P 组未延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小时 VAS 评分小于 C 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 静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包括术前的询问、术后护理等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结果:使患者能够健康的进食,顺利的恢复,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结论: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亚平;蔡瑜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治疗前)与第90天(治疗后)GCS、残疾分级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 <0.05),但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经过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凯;魏进旺;张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迁延,病变缓慢持续进展,终至慢性肾功能衰竭[1]。慢性肾炎根据其临床表现,辨病属于中医的“虚劳”、“水肿”、“腰痛”、“血尿”等范畴,主要病因为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多方面的失调。中医学在《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又名溺血、溲血,如《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肤,则癃,溺血。”中医近年对其颇有研究,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到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都有大量的文献报导,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立媛;张春艳;郑金梅;吴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女,60岁,畏寒发热一周,起初体温高达39℃,发热第一天门诊体检:咽部无充血,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4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红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腹部 B 超检查:肝脏为血吸虫肝病表现,门静脉1.4cm,胆系未见明显异常,胰腺正常,脾肋间厚5.0cm,脾静脉0.8cm,腹腔未见异常。B 超诊断:血吸虫肝病。脾大。门诊以抗菌素治疗后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作者:李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心率、血压波动较小。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稳定心率和血压,减少并发症。
作者:任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身体方面的健康也倍加关注,其中临床检验的结果在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血液常规的检查,现已成为我国临床研究的重要检验指标,所以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作者:左金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导学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结果发现试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有显著差异,试验班成绩频率分布和平均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作者:赵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教训与经验,以提高对该病护理质量水平,提高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 SAP 患者,观察并记录护理过程及措施,然后作出分析。结果:8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成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给予正确治疗方法及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手术通路、器械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已经逐步发展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但仍存在一些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为患者大大减轻手术痛苦和风险,并且使术者的操作简单化。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单孔腹腔镜技术乃至整个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推动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
作者:刘沛锭;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肿瘤的全球化以及逐年上升的趋势,营养与肿瘤的研究是至今营养学中活跃的领域,而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直接、经常、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提高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童晨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临床妇产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纠纷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